九月青城牧人乃孟

第82章 斗法

就在耽搁的这几日里,大唐的军队已经渐渐的逼近了大理。

这一日凤迦异再次邀请乐山一行人进宫,说是年节的宴请。但众人清楚,五华楼被烧,公主失踪让宫里焦头烂额,大唐的军队已经兵临城下更是让大王忧心重重,所谓宴请是要找大家商量对策。

“我们南诏的年节没有大唐那么隆重,各位见笑了。”宫中已经摆好了宴席,阁罗凤举杯向众人致意。

“大王盛情款待,我们愧不敢当。”看着桌案上的山珍海味,虽然不算丰盛,但大战在即,乐山等人知道南诏已经是尽力款待,以表诚意。

“父王请各位来,是有要事相商。”凤迦异向乐山一行人说出了阁罗凤的意图。

“探子来报,唐军果然分兵两路,一路围困了垅圩图山,太子李亨则带着主力驻军洱海对面的宾川县,直逼太和城。”凤迦异面色凝重的说道,“海东也聚集了不少战船,恐怕唐军是打算三军齐发,志在必得。”

“吾等草民,并不想参与在两国的纷争之中,恐怕帮不了大王什么忙。”韦雪、乐山和天赐来之前就已经商量好,既然蒋灵儿的伤势已经痊愈,他们打算不日便离开南诏,不再夹在大唐和南诏之间。

“我父王有意与大唐议和。”凤迦异见乐山出口便是拒绝,阁罗凤的脸色有些不好看,连忙打圆场说道。

乐山等人相互看了看,如果两国能够议和当然是好事,他们也不想大理这样安宁祥和的地方遭到生灵涂炭。

“诸位是大唐人。”凤迦异接着说,特意看了一眼韦雪,主要还是说的韦雪是相府千金的关系,“如若可以同我一道去和大唐的太子求和,定有助益。”

“虽然在昆明县城吃过些苦头,可是唐军这一路追击,并无善罢甘休的势头,会那么轻易接受议和嘛?”

“我们自然会开出丰厚的条件,当然在此之前还需要一场胜利,搓搓唐军的锐气,让他们知难而退。”阁罗凤气定神闲的说道。

“如何取胜?”

“国师自有办法。”阁罗凤指了指身边国师罗荃,乐山等人在之前的宴会上见过此人。

如果真的能够帮助两国化解干戈,乐山和韦雪自然是愿意的,几人说回去商量商量便离开了皇宫。

凤迦异一路送出来,韦雪在乐山耳边悄声说:“恐怕是公主失踪,阁罗凤联合吐蕃抗唐的计划落空,这才不得已要议和。”

“那我们也算无心插柳。”乐山扭头小声的回韦雪的话,一股女孩子的香气飘进自己的鼻子,两人离得太近,都有些不好意思。

“还请各位慎重考虑我和父王的请求,解救南诏百姓于水火。”凤迦异还在努力说服乐山众人。

“我们尽力吧。”乐山心里犯嘀咕的还是阁罗凤说的那场胜利,于是便问道,“这国师有何神通广大,大王说他能确保一场大胜?”

“这国师说起来是有些本事,乃南诏八大法王之首,会些呼风唤雨的法术。之前大唐和南诏交好,世道太平,云诚大师常与父王讲经说法。后来两国交恶,父王也顾不上云诚大师那些佛法了,需要能够带来胜仗的人,罗荃便是在这时候当上了国师。”

“所以他是要用妖法打败唐军?”

凤迦异没有回答,他也不知道罗荃到底会用什么方法对抗大唐的军队。

“说起云诚大师,刚刚你说唐军有一路去围困了垅圩图山,大师如今怎样,可有消息?”

“云诚大师他……”凤迦异欲言又止。

“他怎么了?”乐山和韦雪心头都是一颤。

“唐军围困垅圩图山城,城中军民坚守不出,唐军在城门放火,想要将都城付之一炬。大师一人立于城门之上,任由大火烧身,诵经不断。直至天降大雨,将大火浇熄,城门上佛光万丈,使得唐军不敢妄动。李亨笃信佛教,得到消息后,命唐军不得伤害垅圩图山百姓,这才化了一场危机,但是云诚大师他也在大火中坐化了。”

大师圆寂了!

乐山和韦雪都有些不愿相信自己的耳朵,正因果,但正和他画里想表达的,也是他一生的追求。

凤迦异从怀里取出一个黄色的布袋,托在手中,凄然的说道:

“这是大师坐化后留下的舍利子,探子从垅圩图山百姓手里得来,我打算战事结束之后,奉还鸡足山。”

“让我去吧。”乐山想起云诚大师送给自己的画和尊尊教诲,脱口而出。

凤迦异并不知道云诚和乐山的交集,有些意外,但是自己现在忙于军务,战事又不知何时结束,大师的骨骸能早日得到安放,当然是好事,便把舍利子交给了乐山。

回到客栈,乐山的心中难受,拿出云诚送自己的那两幅画,反复的摩挲。大师就这么离去了,他那张永远微笑的脸,就和这些画上慈祥的菩萨、灵动的飞天一样鲜活。

乐山还沉浸在云诚的那些教诲之中,韦雪敲了敲门走了进来。

“小叫花子,你没事吧。”

“我没事。”乐山看了看韦雪,把桌上的画折叠好,揣在了胸前。

“这是大师自己选择的归处。”韦雪知道乐山在想什么,开导他说道,“你想大师一生的执著就是在鸡足山画画,最后他却没有留在鸡足山,而是赶到明知会被抛弃的旧都,他肯定就是为了保护那里的百姓去的。”

韦雪的一句话,让乐山茅塞顿开。

“所以他把这两幅画给我……”

“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时间完成,送给你也是机缘。”韦雪看着乐山说道,眼睛里流露的是怜惜的光。

“一切都在大师的洞悉之中,他明知道自己选择的是将死之路,却还能那么淡定的作画,即使是在生命即将结束之前。”

“作画,是大师的私心,众生,是云诚的大道。”

“我想明日便起身去一趟鸡足山。”乐山想要早日把大师送回他口中的圣山,心中仿佛有个声音在召唤。

“你去吧,我在城里等你。”韦雪知道有些心愿只能自己去了结,但说出等你这两个字,不免有些脸红,连忙补充道,“阿龙和公主不知道怎么样了,我想去点苍山上看看他们。”

“阿龙说会带公主先到玉局峰顶暂避,那里地势险要,你若真要去,可千万小心。”乐山眼中,也满是对韦雪的关心。

第二天一早,乐山怀揣云诚的舍利子,骑了一匹快马,便出发前往鸡足山。鸡足山距离太和城有一百多里的山路,快马加鞭也需一天一夜,我们暂且放下不表,先说韦雪。

韦雪心中对一个人上玉局峰确实有些没底,想要叫着雪奴,又怕她多嘴,回来把阿龙和公主的行踪告诉旁人,千叮咛万嘱咐之后才敢带上雪奴一同前往。

雪奴听说要上点苍山,高兴的蹦蹦跳跳,带上自己的小弓箭,要去猎奇珍异兽。

第二天,韦雪带着刚刚从喜洲喜绣纺送来的成衣,准备也给阿凤公主一套,可是来到玉局峰脚下,却发现大批南诏士兵在前面列成了一排,韦雪觉得奇怪,便拉着雪奴绕道侧面的一个小山坡上观瞧。

之间在士兵的围绕之下,摆着一个祭坛,祭坛前是那国师罗荃,身穿紫金袈裟,手拿桃木剑,正在施法。

“姐姐,他在干嘛?”韦雪看的好奇,忍不住问韦雪。

“姐姐也不知道,好像是在做什么法式。”

韦雪心中也很疑惑,难道是昨日说的对付唐军的办法?但是为什么要在这玉局峰下做法式呢?这么巧,阿龙和公主正在玉局峰顶,难道阁罗凤已经知道了二人的下落?

韦雪一边想一边看,却见罗荃先是拿着一盏灯照了一照,之后在一把钺斧上喷了一口酒,念念有词,又将钺斧在空中画了三圈,指向玉局峰顶。只见原本蔚蓝的天空中逐渐有云雾从四面八方聚集,像一条条白蟒在天宫穿游。

看来这国师真的会法术,还不是一般的法术,韦雪有些心惊,怕云雾越来越浓,自己找不到上山的路,赶紧拉着雪奴朝山顶奔去。

果然,行至半山腰,再抬头望,玉局峰顶已经被厚厚的云层笼罩。

又走了没一会,雪奴突然喊道:“下雪了!”

韦雪起初没有注意,经雪奴一喊,果然发现有雪花正在飘落,起初是细细小小的雪籽,越往上走雪片越大。

二人顶着风雪继续向前,但还没有走到山脊,狂风暴雪已经让人寸步难行,温度也骤然下降,韦雪脖子上的玉佩开始微微发热,手脚已经僵硬的有些坚持不住了。

就在此时,韦雪胳膊上的玄铁手镯再次颤动起来,温度迅速升高,韦雪第一次看到他由黑色变成了红色。刚刚笼罩韦雪身体的寒意立刻消失,但雪奴还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韦雪用手在雪奴的身前一挥,一股热浪瞬间向前涌出,前方的风雪被扫的荡然无存。

“阿姊,你什么时候学了这么厉害的武功,怎么没有教我?”雪奴看的目瞪口呆,却又心花怒发。

韦雪之前在五华楼匆忙中施展过一次,没想到这次用来,威力更大。

韦雪也顾不得跟雪奴解释,二人借着热浪打开的通道,一路来到了山顶。玉局峰原本就终年被白雪覆盖,但是平日积雪并不算厚,不过此刻已经没过了膝盖。

按照阿龙之前说的,玉局峰有一个山洞,韦雪和雪奴很快找到了这里。洞口此时已经被白雪掩埋了一半,韦雪再次挥掌,积雪瞬间融化。

二人往里走了不远,隐隐的看见黑暗中有火光,韦雪呼唤了几声阿龙的名字,不一会果然看见了阿龙和公主。

山洞里不算很大,但供两个人容身还算宽敞。只见洞的中央点着一堆火把,身后是一张覆盖着动物皮毛的石床。

阿龙和公主迎了上来,见是韦雪,尽是说不出的感激。

虽然洞中点着火堆,公主也披着动物皮毛做成的大氅,但跟韦雪说话的时候还是瑟瑟发抖。虽然说不上弱不惊风,但这突然而来的暴风雪,还是让在皇宫中养尊处优的公主感到异常的寒冷。

“阿龙,这么大的雪,可常见嘛?”韦雪把喜绣坊的成衣递给公主,然后此时需要的却不是这美丽的衣裳。

“我自小在点苍山长大,若说大学曾见过,但现在这个季节却从未有过。”

“难道真的是那国师在作祟?”韦雪把在山脚下的情景告诉了二人,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那国师确实会妖法,父王说他有神灯可照见千里之外,金刚子可降龙伏虎,菩提宝钺可呼风唤雨。”公主听韦雪说完,知道定是罗荃已经发现了自己和阿龙的行踪,在山下做法,是想逼自己和阿龙献身。

阿龙原本只想和公主在玉局峰上躲避几日,等到南诏士兵不再大规模搜捕,再找机会离开大理。但是突然的大雪降温,让他们无法离开山洞,时间长了,公主的身体会因为寒冷和饥饿坚持不了多久。

韦雪心念一动,想要救二人,只能先解了这极寒之困,换做别人恐怕还真的无计可施,自己手上的镯子却是天假其便。

韦雪来到山洞外,催动内力,向着山洞四周的雪山挥出右掌。之前韦雪都是被手臂上的镯子带着自己被动的出掌,此时主动运功,玄铁手镯发出的热浪在内力的加持下更加汹涌。

韦雪的掌力连绵不断,一炷香的功夫,排山倒海的热浪将山洞周围的积雪融化了大半,雪崩如万马奔腾,天崩地裂,带着冰山巨兽的低吼,惊涛骇浪般倾泻而下,摧毁一切遇到的障碍。

渐渐的连笼罩在山顶的阴云也逐渐散去,露出了蓝天。

韦雪累的气喘吁吁,公主和雪奴急忙上前搀扶,阿龙则被眼前的情景惊的呆若木鸡。

山脚下还在做法的国师罗荃更是被这如银河决堤般的雪崩吓得惊慌失措,还以为是自己法术不精遭到了天谴,来不及收拾便落荒而逃。

殊不知,这一次斗法,正给大理带来一场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