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青山镇产业升级
阳光斜斜地切过玻璃,照在桌角那份海关记录上,纸页边缘泛着金边。
高启强前脚刚走,说是去查“远洋通联”最后那批货的去向,后脚李响就抱着一摞文件撞开了门。
“书记,查完了!”他把文件往桌上一摔,嗓门亮得像清晨的汽笛,“咱们这半年的账,清清楚楚。利润翻了三倍,客户续约率百分之九十二,连北极圈那边的补给站都主动来谈长期合作。”
丁义珍没接话,只是把u盘塞进西装内袋,顺手拉开抽屉。空了。那个标着“影子账本·外泄预案”的加密文件夹已经不在了——昨天夜里,他亲手交给了甫光派来的人,一句话没多说。
现在,那点灰烬般的证据,正躺在某个比保险柜还深的地方,等风起时再拿出来烧一把火。
他抬头看了眼李响:“所以呢?咱们赢了,然后呢?”
王大陆这时候也蹭了进来,手里拎着两杯豆浆,油条味儿瞬间弥漫整个办公室。
“然后?当然是趁热打铁啊!现在整个航运圈都知道‘远洋通联’摔进冰窟窿爬不出来了,咱们不趁机把地盘扩一扩,难道等别人缓过劲儿再来掐脖子?”
丁义珍接过豆浆,吹了口热气。“扩地盘不是赶集,得看往哪儿扩。咱们是做北极冷链的,又不是开连锁早餐店。”
“可机会摆在眼前啊。”王大陆一屁股坐下,“我刚跟港口几个老关系聊了,北欧那边有三家采购团已经在打听咱们第三批货的交付情况,还有两家想签五年长约。咱们产能跟不上,等于把钱往外推。”
李响立刻接上:“不止是客户。我听说建工集团最近在内部评估,说咱们模式可以复制到南美航线,甚至非洲西岸。那边热带水果、深海渔获,全是高附加值货品,运输缺口大得很。”
丁义珍嘬了口豆浆,烫得直咧嘴。“南美?非洲?你们是真不怕远啊。咱们刚在北极站稳脚跟,转身就要横跨半个地球?那不是扩张,那是裸奔。”
“那你说怎么办?”王大陆不服气,“缩在青山镇,一年跑两趟北极,当个地方小富翁?”
丁义珍放下纸杯,盯着墙上那张航线图看了半晌。图上密密麻麻的红蓝标记,像是血管,又像是命脉。他忽然笑了:“我不是不让扩,我是不想被人牵着鼻子走。上次是‘远洋通联’想替咱们写悼词,这次要是咱们自己急着抢地盘,搞不好真把自己累死。”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市场拓展”四个大字下面画了三条线。
“第一,不盲目追客户,先看咱们能吃下多少。第二,不贪新航线,先把北极这条线做成铁板一块。第三——”他顿了顿,笔尖重重一点,“咱们得有自己的生产基地。”
办公室一下子安静了。
李响眨眨眼:“你是说……自己建厂?”
“不然呢?”丁义珍转过身,“现在咱们的货,一半靠外协加工,包装标准不统一,冷链衔接有断档。上次‘远洋通联’能钻空子,就是因为他们在报价里塞了‘全程温控’这种我们没法百分百兑现的承诺。如果我们有自己的厂,从分拣、预冷、装箱一条龙自己来,谁还敢拿这点做文章?”
王大陆眼睛慢慢亮了:“你是说,把青山镇变成‘冷链中枢’?”
“不止是中枢。”丁义珍在白板上画了个圈,“是全镇发展。咱们在这儿扎根,生产、仓储、调度一体化,成本压下来,效率提上去,别人想抄都抄不像。”
李响挠头:“可建厂不是小事,地、钱、审批,哪样都卡人。镇里还能拿出这么大块工业用地吗?”
丁义珍翻开桌上的规划图册,“我昨晚翻了镇里五年产业布局,东郊那片老渔港废弃快十年了,地皮空着,交通也方便,离码头就三公里,高压电和供水管网都通着。只要稍微改造,就能上生产线。”
“那钱呢?”王大陆问,“建厂至少要两个亿打底,咱们账上能抽出来多少?”
“一部分集团出,一部分找战略投资。”丁义珍语气平稳,“我已经让高启强联系耀东叔那边,看有没有金融配套支持。
另外,甫光叔在北极的船队也在考虑入股冷链物流,他们缺的是岸上枢纽,咱们缺的是资本和渠道——正好互补。”
李响听得直点头:“要这么说,还真不是空想。”
“那就别光坐着。”丁义珍抓起外套,“走,现在就去东郊,实地看看那块地。”
三人驱车出了镇区,沿着老海堤一路向东。风还是咸的,但路边的荒草已经被推土机推平了一截,露出底下泛黄的水泥地基。
“这儿原来是冷冻厂。”王大陆指着远处一栋半塌的厂房,“八十年代建的,九十年代倒闭,后来一直没人接手。”
丁义珍跳下车,踩了踩脚下的地。硬实,没沉陷。他绕着那片空地走了一圈,目光扫过周边:西边是主干道,北侧有铁路支线,南面一条小河直通外港,连排水系统都不用大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势高,不积水。”他点头,“而且你看那边——”他指向三百米外的一排铁皮仓库,“那几个仓库现在租给个体户存渔具,其实完全可以整合进来当临时仓储。咱们前期不用一次性建成,可以分阶段推进。”李响掏出手机拍了几张照:“要真搞起来,光这一块就能解决三百人就业。”
王大陆蹲下抠了块土,“可手续呢?环保、消防、用地性质变更,哪一关都不好过。”
丁义珍笑了笑:“手续是死的,人是活的。咱们又不是搞房地产,是建民生工程。冷链建起来,不仅能服务咱们自己,还能给本地渔民提供速冻服务,提高渔获附加值。这事儿,往大了说,是产业升级,往小了说,是给老百姓增收。只要讲清楚这个理,政策口子总会开。”
正说着,一辆黑色轿车从主路拐了进来,车门一开,高启强探出头:“哎,你们在这儿呢?我刚从海关回来。”
“查到了?”丁义珍走过去。
“查到了。”高启强脸色有点古怪,“‘远洋通联’最后那批货,表面上是运冻虾仁去冰岛,实际报关单里夹了两箱精密仪器,申报品名是‘渔业监测设备’,可海关抽检发现,那玩意儿跟渔获半点关系没有,倒像是某种雷达组件。”
“雷达?”李响一愣,“他们搞这个干什么?”
“不清楚。”高启强耸肩,“但这票货已经被扣了,涉事公司法人连夜注销了企业,人也失联。海关那边说,背后可能牵扯到军工管制品,已经移交国安。”
丁义珍沉默了几秒,忽然笑了:“看来,杨家这帮人不光想抢生意,还想顺手干点别的勾当。”
“现在怎么办?”王大陆问。
“怎么办?”丁义珍回头看了眼那片荒地,风吹起他外套的下摆,“咱们不等了。就在这儿,搞建设。名字我都想好了——‘青山冷链产业园’。”
他掏出手机,拨了个号。
“喂,甫光叔?是我。之前谈的北极岸基合作,我想加快进度。对,就青山镇东郊那块地……没错,我要建一个能辐射整个北半球冷链网络的枢纽。”
挂了电话,他把手机揣回兜里,拍了拍高启强的肩:“你去联系耀东叔那边,看能不能下周安排个闭门会,咱们把资金和股权结构敲定。”
“大陆,辛苦你一下。带人做个初步规划图,我要让所有人知道,青山镇这次不是靠运气赢的,而是靠布局。”
三人各自领命散开。丁义珍没急着走,站在那片荒地上,望着远处海天交界处的一线银光。
风很大,吹得他眯起眼。
高启强临上车前回头喊了一嗓子:“书记!真要叫‘青山冷链产业园’?听着有点土啊!”
丁义珍没回头,只抬起一只手,朝后摆了摆。
“土就对了。”他说,“根扎得深的树,从来不嫌自己土。”
喜欢4合院之成为武术宗师请大家收藏:()4合院之成为武术宗师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