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家信

王春阳正好在,就说了起来:“听说挺安静的,那个大的带着孩子捡柴火做饭,不怎么跟人接触,都过去好些日子,说是见到人就远远的躲开。”

王慧珍懂这就是留了心理疾病,这年代也没有心理医生,只希望以后时间长了能淡忘掉才是好事。

“让人多照顾点,怎么说以前也是好人家的孩子。”

“知道了,大姐,新铺子最近生意稳定,我看做的挺好。”

“那就好,这铺子你多看着点,对了,家里的信该到了,最近你多跑几趟看看。”

“知道了,之前四叔买了那些石头回去,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王老四走到半路想起闺女说的,打开盒子,才看见里边有一千两银票,王慧珍留了信说让他拿着用。

“还是闺女贴心。”

王老四说完就想着到时候给闺女和外孙弄点什么好东西。

回家了,自然免不了一顿骂。

“你挺出息,什么都不懂,就干伸手。”

王老四回来就说了自己把钱都换成玉石了,何氏难免吃惊,毕竟自家还没涉及过这一方面,那些粮食的银子可不少,基本上是家里现有的银子都买粮食了。

“他娘,这都是好东西,慧珍都说行。”

“慧珍说了?我看是你自作主张,拿着慧珍说事。”

虽然何氏说的是真的,但是王老四是不可能承认的,王阳旭看过之后也替人说情:“娘,这石料看着是不错,加工出来亏不了。”

“你爷俩倒是好,咱家有那匠人有那手艺?”

王老四讨好说:“这不简单,咱们招一个就是,以后咱们自家也做首饰生意,你们娘几个每个月都做新的。”

这话给何氏说的笑了,不过还是嗔怪:“下次可不许这样,这一大家都等着你吃饭呢。”

王老四当时确实上头了,不自在的说:“知道了,没有下次。”

这做首饰的匠人还是王慧巧帮着找的,本身她做的成衣铺子,有时候也要买进一些珠宝玉石做配件,有认识的匠人,许了好处接到家里来做。

王慧巧还根据审美,设计了几稿,拿给匠人看之后,没问题,就开始雕刻,这是个慢活,费了很多功夫,说好了给王慧珍做一大套,和两小套,这不是指件数,而是指适合佩戴的场合,大套的用料和样式都更庄正严肃些,小套就是日常随意搭配,更适合王慧珍的年纪。

“这个漂亮,这就是给慧珍和我外孙的?”

何氏看见成品也喜欢的很,太漂亮了。

“是,先给她送过去,你们的慢慢做。”

王老四很满意,还给了赏钱。

果然这日家里来了信,还送了一箱子东西过来。

“四叔送来的,不知道是什么?”

有一个大箱子还挺沉的,不知道装的什么。

王慧珍先看了信,首饰是之前王老四说过的,最让她惊喜的是另外一个箱子。

“竟然成了!”

让人把箱子打开,去除里边的铁器,王春阳好奇问:“这都是什么?”

王慧珍惊喜:“这是爆米花机。”

“爆米花?”

王春阳还知道爆米花的,这个是做爆米花的机器?怎么也想不出来,是个密封的。

“对,这个不用油就可以做,就是声音响一些。”

爆米花机器一直是王慧珍想要做出来的,已经过了六七年的时间,她差点忘了,没想到铁牛还记得,并把这个做出来了。

王慧珍接着看信,信中写到试验的过程,还有成品需要的火候时间。

“我爹用心了,等二爷回来再试试吧,这个声音有点响。”

王传阳看不出来里边的奇妙,王慧珍拿了一个盒子递给他:“这是我爹给你的,拿着吧。”

王春阳接过:“四叔疼我,要写信回去谢谢他。”

这人的感情都是相处出来的,王春阳跟着将近三年的时间,王慧珍是觉的跟亲弟弟没区别。

看了图纸,王慧珍有些期待首饰,慧巧的眼光一向好。

“夫人。”

“好美!”

打开首饰盒的一瞬间,屋里的女人都看住了,太美了。

是一套七件的首饰,以莲花点翠镶阳绿和田玉玉金华胜为主,配了两支同色的水滴状簪子,两支蝴蝶点翠步摇配浅色珠子,两支和田玉金钗,配了太阳金掐丝耳坠。

又打开一个小盒子,里边是两支镯子,水汪汪的碧玉,帝王绿的颜色,看的人心情舒畅,水头极好。

王慧珍看了信知道一共是六对镯子,其中有两套是留着她以后带的,都是极方正的圆镯,剩下的可以日常带,还有两套色彩比较明艳的朱钗簪子,日常好搭配。

还有一百零八颗的的项链,一匣子大小不同的珠子,留着穿手串的。

另外还单独有一些绒花饰品,和珍珠的,镶玉的,金的银的,甚至还看见不同样式的檀木簪子,这是信中提的王慧巧平时自己做的都给她留了一份。

“没白疼她。”

剩下的就是给豆豆的长命锁,手把件,还有一些小玩具,阮青瑜得了两个扳指,看着是跟她那套首饰一块料子出来的,还有一对玉佩。

另外知道王慧珍对身边人好,还单独装了两匣子不同大小的珠子,珍珠也拿了不少过来,说是给她串着用或者磨成粉敷面用都可以。

“枣儿,你带着黄芩和阿夏登记一下在册,二爷的和豆豆的单独记在他们的册子上,收好了。”

王慧珍看着单子,有些想家了,这都是家里人惦记她的证明。

阮青瑜回来知道岳家送过来的东西,打心里面觉的岳家真是实在人,他们家都没有这么频繁的送东西过来,岳父这次又帮了大忙了。

“岳父岳母对咱们是真好,之后我想办法弄点好东西送回去。”

“你一片心意我就替爹娘收下了,对了,爹送了一个好东西过来,就是这东西用起来的声音跟火药一样响,咱们什么时候找个时间试试,就是最好别在县城里边,吓到人。”

“那就有时间去农场试试,别带着豆豆,就咱们去。”

“那你儿子不会闹翻了吧。”

越大这孩子就越调皮,怪不得说这孩子会走路了就是猫嫌狗憎的年纪,现在走不利索已经开始闹腾了。

“趁他睡着咱们出去,正好上边下文了,那几个孩子,小的几个送养人,大的两个要观察两年。”

这已经是极好的结果了,只是金班主之事不可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