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互相理解
“行,不管他叫秀娟还是别的什么娟,只要能帮咱们逮住鱼,就给他记一功。他今天是不是休息?”刘长青点头问道。
“是啊,今天他休息,明天上班。”
“行,等他明天上班,带他来见我,我跟他商量商量,再交代他些事。”
“是,科长。”
“好了,肉类这个最大的问题有法解决了。接下来你俩还是要外松内紧,深入排查咱们辖区的各类问题,保持高压态势,绝不能松懈。”
“是,科长。”
“行了,正事说完,大家别这么紧绷着了。”刘长青又恢复了那副类似座山雕的轻松诙谐模样。
就在这时,李洪昌推开门走进来:“哟,科长,你们聊啥呢,这么热闹?”
“洪昌来了,快坐。这不刚聊了些科里的事儿。菜做好了吧?”
“做好了,科长。您看要不要再去请一下李主任?”
“不用,跟李主任都这么熟了,不用这么客气。我打个电话就行。这老小子,以往有好吃的总是头一个到,今天咋回事?”说着,刘长青拿起电话拨了过去。
很快电话接通:“喂,老哥,你咋啦?今天咋磨磨蹭蹭的,菜都备好了,就等你呢。”
“哈哈哈,兄弟,我这边有点事耽搁了,马上就到,几分钟的事儿。”
“行,那就等你了,李哥。”刘长青挂断电话,笑着对屋里三人说:“行了,这老小子肯定又忙啥别的去了,一会儿就到。走,咱们先去餐厅等着。”
“好。”众人应道。随后刘长青率先从办公桌后走出,朝餐厅走去。所谓的小食堂餐厅,实际上就是一间保卫科战士的宿舍,里面仅放置了一张八仙桌。平常这张八仙桌,供值班人员在里面打牌娱乐时用。
刚走出办公区域,王学明就对刘长青说道:“科长,要不我还是去门口迎一下李主任吧。不然李主任来了,肯定先去您办公室,他还不知道咱们小餐厅在哪呢。”
刘长青听后,脚步一顿,转过身点头说道:“行,那学明你辛苦一趟,去迎一下李主任,我们先去餐厅等你们。”
“好嘞,科长。”
随后,刘长青带着于志高和刘洪昌,一边说说笑笑,一边朝餐厅走去。王学明则转身去迎接李怀德。
走进小餐厅坐下后,刘洪昌就问:“科长,咱先上菜不?”
“行啊,洪昌,你做了几个菜?”
“科长,我一共准备了十道菜,四凉四热,还有两个汤。”
“行,那就先上凉菜。”
“好嘞,科长。”
不一会儿,花生米、豆腐皮、凉拌牛肉、凉拌蹄筋就陆续端了上来。刘洪昌跟在端菜的战士后面走进来,帮忙把盘子摆好后,对刘长青说:“科长,酒呢?咱是喝科里的酒,还是……”说着,他还瞄了一眼桌上放的那两坛于志高带来的酒。
于志高赶忙说道:“喝这两坛,科长,咱温一下吧,喝凉酒伤胃。”
刘长青吩咐道:“行,洪昌,你去温酒。”
“好嘞,科长,您坐,我这就去。”说完,刘洪昌拿着两坛酒出去温酒了。
就在这时,王学明领着李怀德到了。
“哈哈哈,老弟,让你久等了。”
“老哥,说啥久等,我这是关心你。往常一叫你吃饭,你跑得比谁都快,以前请客吃饭你总是第一个到,这次咋来晚了?”
“哈哈,老弟,别看我这后勤主任官不大,管的事可不少。这不,你也知道这年头情况特殊,今天一下午,你走之后我都在协调物资。”
“谁不知道咱李哥是轧钢厂的能人?厂里上上下下都清楚着呢!有您在,咱们轧钢厂的后勤什么时候吃过紧?都说咱轧钢厂每年生产指标完成得那么出色,我看呐,这一大半的功劳都得落在您这个后勤主任身上。
要是没有您的后勤保障,咱们工人哪有力气干活?您再瞧瞧别的厂,工人都放假了。为啥放假?还不是因为弄不来东西吗?咱厂为啥工人一点也没饿着,还不全指着您这个后勤主任吗?”刘长青拍着马屁说道。
李怀德听了哈哈大笑,过来拍了拍刘长青的肩膀说道:“老弟还是你懂哥,哥现在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厂里不理解哥,觉得这些物资是上面分配给咱们的,就觉得我这个后勤主任每天坐在办公室里,派人出去、派车出去拉一趟就完事了。
其实呢,他们哪知道我跑了多少腿,费了多少口舌,求了多少爷爷,告了多少奶奶,才把物资顺利弄来。
确实,上面是分配给咱们物资了,但是分配的时间有早晚,数量有多有少,谁能说得准?
东西的质量也有好有坏,分给你好的还是坏的,还不就人家一句话的事儿?你这些人情要是不维护好,人家凭啥给你好东西?”
刘长青邀请李怀德坐下,满脸感慨地说道:“李哥,要不怎么说要互相理解。
就拿我来说,虽说现在不用像以前那样,亲自到一线跟着兄弟们抓小偷出任务了,但坐在办公室里,操心的事儿一点没少。
兄弟们的吃喝用度,还有他们的身体状况,每一样都得时刻放在心上。
唉,既然坐到了这个位置,就得担起这份责任。
这人呐,总是觉得‘这山望着那山高’,觉得别人的工作轻松,可实际上,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清楚。咱厂这么多部门,咱俩负责的这两块,可算是最不容易的。
你每天得在外边跑关系、拉人情,我每天一睁眼,就得琢磨着一二百号人的吃喝问题。”
李怀德点头,深有感触地说:“兄弟,你说得太对了。说到底,还是有些人觉得咱年轻,办事不牢靠,他们仗着自己资历老,就高高在上,不理解咱们的难处。”
其实李怀德说的确实是实情。不管在哪个年代,上面的政策即便再好,到了,假设轧钢厂有5000名工人,按照每人每月30斤粮食来算,一个月就是15万斤粮食。
规定这批粮食要在每月六号之前发放,然而,一号发放也是六号之前,六号当天发放同样也是六号之前,这中间可就差了足足五天时间。
要是轧钢厂自身没有存粮,人家稍微卡你一下,卡个五天,厂里工人就可能面临挨饿的困境。
要知道,不管什么年代,一旦出现饿死人的情况,那可就是恶性事件,到时候轧钢厂从上到下,大大小小的领导都得承担责任。
所以说,李怀德这人确实很有能力,能把后勤物资这一块处理得相对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