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炮管里都能养耗子了
孟实只是摇了摇头,脸上没什么表情:“我不是天才,我只是在老家山里打猎打了十年。”
而刘小山,也在这场训练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他的枪法不行,力气也不大,但在计算和观察方面,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他能快速地心算出弹道下坠的数据,能清晰地记下目标区域的每一个细节。
“刘小山,你很适合当一名观察手。”
眼镜教官拍了拍他的肩膀,“记住,一个优秀的狙击小组,
观察手的重要性,绝不亚于狙击手。狙击手是枪,而你,是眼睛和大脑。”
听到这话,刘小山的心里,第一次涌起了一股强烈的自豪感。
他不再是那个只会哭鼻子的小白脸,他也是一个有用的,能为战斗做出贡献的战士了。
一个星期后,训练初见成效。眼镜教官决定,进行一次实战检验。
目标,是盘踞在对面山头上的,美军的一个前哨站。
经过几天的观察,刘小山已经将那个哨站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哨站里有一个班的美军,配备两挺机枪,他们仗着阵地坚固,最近变得越来越懈怠。
每天上午十点,他们的一个军士都会准时地走出工事,用望远镜观察我方阵地,持续时间大概五分钟。
“目标,美军军士。距离,七百五十米。
风向,微弱的侧逆风。”孟实和刘小山,此刻正趴在一个精心选择的狙击阵地里,
身上盖着厚厚的伪装网,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刘小山压低了声音,在孟实耳边飞快地报出数据:“风偏修正,向左半个密位。高低修正,加三个密位。”
孟实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调整了一下瞄准镜的旋钮。
他的呼吸,变得悠长而平稳,整个人像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
刘小山举着望远镜,心脏不争气地狂跳起来。
这是他第一次作为观察手参与实战,他生怕自己报错了数据,害了孟实。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上午十点整,对面工事的门开了,一个戴着钢盔,身材高大的美国军士,果然走了出来。
他懒洋洋地伸了个懒腰,然后举起望远镜,开始向这边张望。
“目标出现。”刘小山的声音有些发干。
“收到。”孟实的回应,依旧平静得可怕。
刘小山死死地盯着那个美国军士,他看到对方的嘴巴动了动,似乎在和身边的人开着玩笑,脸上带着轻松的笑容。
他不知道,他的生命,只剩下最后几秒钟。
就在这时,刘小山听到耳边传来一声轻微的,如同情人梦呓般的枪响。
“砰。”
他甚至来不及反应,就看到望远镜的视野里,那个美国军士的脑袋,
猛地向后一仰,一团血雾,在清晨的阳光下,爆成了一朵妖艳的花。
望远镜从军士无力的手中滑落,在石头上摔得粉碎。
他的身体,像一截被砍断的木桩,直挺挺地向后倒了下去。
对面,陷入了长达十几秒的死寂。然后,猛地炸开了锅。
惊慌失措的叫喊声和机枪胡乱扫射的声音,远远地传了过来。
“打中了!”刘小山压抑着兴奋,低声叫道。
“撤。”孟实的声音,却没有任何波动。
他拉动枪栓,将滚烫的弹壳退出,然后看也不看战果,立刻开始收拾装备,准备转移。
这就是“冷枪运动”的精髓,—击毙命,远遁千里。绝不恋战,绝不暴露。
接下来的几天,涟川前线的美国大兵们,迎来了他们的噩梦。
一个正在修理卡车的维修兵,被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子弹打穿了脖子。
一个正在野外方便的少尉,提着裤子倒在了灌木丛里。
一个机枪手,刚刚把弹链装上,就被一颗子弹从射击孔里钻进来,掀飞了天灵盖。
恐慌,像瘟疫一样在美军的阵地上蔓延。
他们不知道子弹会从哪里飞来,不知道下一个死的是谁。
他们再也不敢随意地走出工事,每个人都变得疑神疑鬼,草木皆兵。
白天属于“联合国军”的神话,被彻底打破了。
而在釜山,李奇微的办公桌上,也摆上了一份份来自前线的,让他感到无比愤怒和困惑的报告。
“将军,根据前线报告,龙国军队采用了一种新的战术。
他们不再发动大规模进攻,而是派出了大量的狙击手,对我方人员进行定点清除。
从士兵到军官,无一幸免。我们的部队士气……正在受到严重影响。”
李奇微看着报告上那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伤亡数字,脸色铁青。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墙上那张巨大的朝鲜半岛地图,目光死死地锁定在平壤的位置。
他明白了。
那个该死的,狡猾的龙国将军,在他以为战争进入休止期,
准备慢慢炮制对手的时候,却用一种他从未想过的方式,从另一个维度,向他发起了攻击。
这场战争,不是消耗战。
这是一场意志和灵魂的绞杀。
而他的对手,显然已经找到了最能刺痛他的那把,无形的刀。
冷枪运动,像一场无声的瘟疫,在漫长的战线上迅速扩散。
联合国军的士兵们,从最初的愤怒、不屑,到后来的恐慌,再到现在的麻木。
他们把这种来自暗处的子弹,称为“林的问候”。
白天,战壕成了唯一的安全区,任何暴露在外的身体部位,都可能成为一公里外某个黑洞洞枪口的目标。
士兵们甚至发明了一套复杂的系统,用镜子和潜望镜来观察外界,连上厕所都要三五成群,用钢板围起来才敢解决。
前线的步兵们,尤其是那些新晋的神枪手们,日子过得无比滋润。
每当一个狙击小组凯旋,带回一个确认的战果比如一个美军军官的领章,
或者一顶被打穿了的钢盔连队里就像过节一样。
炊事班会偷偷给他们加餐,省下来的罐头肉、压缩饼干,都优先供应给这些“宝贝疙瘩”。
步兵吃肉,炮兵连汤都喝不上。
这日子,可把十七军炮兵团一营的营长曹大牛给憋屈坏了。
曹大牛,人如其名,长得牛高马大,性子又臭又硬。
他手底下的一营,是全团的尖刀,装备着最新式的苏制122毫米榴弹炮,一开火就是地动山摇,威风八面。
可现在,这些宝贝疙瘩一个个都披着炮衣,在坑道里睡大觉,炮管里都能养耗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