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孙悟空赠医典
“大师所言所行,似乎南辕北辙。”孙悟空语气悠然,随即话锋一转,“尚有一问请教大师:西行取经,旨在普度众生,令黎民安居乐业。然则,大师为何执意于此途?”
他目光灼灼,直视唐玄奘:“佛祖是人么?漫天仙佛是人么?并非如此。黎民求神拜佛,果真有用?实则无益。既然仙佛视人族如蝼蚁,大师缘何还要对其卑躬屈膝?”
孙悟空步步紧逼:“大师既有此等恒心毅力,为何不另辟蹊径?纵然悬壶济世,行医救人,亦远胜于这虚无缥缈的西行。依我之见,大师,你已入魔,且执念深重。”他嘴角噙笑,看着心神动摇的唐玄奘,颇感快意。在孙悟空看来,玄奘不过是佛门用以诱杀妖王的棋子;若能劝其东归,佛门算计便成泡影。他深知能扰乱玄奘心神,皆因所言句句属实——只是这真相,局外者清,局内者迷。
“入魔?公子切莫妄言!”唐玄奘强自镇定,“贫僧不过一介凡僧,不忍见苍生受苦,故蒙我佛指引,西行求取真经。待得真经东传,世间天灾人祸自当消弭,方是黎民安居乐业之时。”他不敢深思对方话语,唯恐信念崩塌。此刻他只能紧守初衷:此行只为天下黎民,为受苦族人,非为成佛,亦非图谋功德。
“大师此言,可曾说服己心?”孙悟空追问,话锋再转,“我虽为异族,对人族却无仇视轻蔑。天地生灵,本可相安无事。我有位故友,名曰许仙。他少时聪颖,立志习医,唯愿世间再无疾苦。不拜仙佛,不信鬼神,穷尽一生心血,终在临终前着成一卷医典。”
孙悟空从空间戒指中取出那卷厚重的典籍,唐玄奘神色剧震。只听他续道:“此典录尽世间已知病症与万千药性,乃许仙毕生心血所系。惜乎天不假年,他临终托付于我,望我为其寻一传人,继承其志。我虽为妖,他是人,然故友遗愿,自当竭力达成。奈何直至今日,此典仍留在我手,未遇真正主人。”他摩挲书卷,语带深意:“大道无涯,医道亦无止境。此典需后世传人不断增补完善。况且,许仙终为一介凡人,此典能否拯万民于病厄,我亦不敢断言。敢问大师,此卷医典,与你心心念念之真经相较如何?可抵得过那漫天仙佛的‘恩赐’?”
唐玄奘凝视那医典,沉默良久,方涩然道:“若公子所言非虚,此典……必当流芳百世,泽被苍生。”他心中苦涩,未曾料想自己向来自诩坚不可摧的佛心与救世之志,竟在此刻动摇。本以为妖魔阻路、阴谋诡计皆不足惧,却不承想面对一卷凡人所着医典,竟生出了动摇。若此典为真,得之岂非立解万民疾病之苦?此乃造福苍生之举,非为私欲贪念。
“可惜,”孙悟空摇头,洞悉玄奘眼中渴望,“我这位故友许仙,不信仙,不拜佛,唯信己身。因仙佛高踞云端,何曾垂怜人间祈愿?故其遗言:此典传人,可为文弱书生,可为山村老农,纵是王侯子弟亦无不可,唯需一颗坚定向善之心。然则,道士与僧人,断不可传!盖因许仙信不过那漫天仙佛。求人何如求己?天行健,人族当自强不息!”
他语带玩味,静观玄奘反应。
唐玄奘肃然起敬:“令友许仙,真乃性情中人!可惜生不逢时。否则,贫僧当以弟子礼拜见前辈。”他难以想象,一位凡人以短短数十载光阴,竟能凝聚如此心血编纂医典,只为解众生病痛。此等毅力,令他自愧弗如。
“其实,”孙悟空话锋一转,抛出关键,“我倒觉得大师与此典颇有缘分。实不忍故友心血在我手中蒙尘。只可惜——”他刻意停顿,“大师是僧人。而林许仙生前,最是厌弃道士、僧侣之流。”
孙悟空直视唐玄奘,开出条件:“不过,只要大师此刻当着我面立誓,从此蓄发还俗,不再为僧,不拜漫天仙佛,我便将此卷医典,赠与大师!”
“只因这卷医典,”孙悟空目光深邃,缓缓道,“注定会动摇漫天仙佛赖以维系的信仰根基。一旦为仙佛所察,此典必遭毁灭之祸。是以,请大师见谅。”他语带深意,静观唐玄奘反应。此举实乃诛心之策:若玄奘接下医典,佛门西行取经之局便不攻自破,而于己身,代价微乎其微——此典本是许仙所赠,冀望惠及诸天人族,此番恰逢其会,正可一石二鸟。
“不拜仙?不拜佛?‘天行健,人族当自强不息’?”唐玄奘如遭重击,踉跄后退数步,口中低喃。他西行所求为何?乃为取真经以利苍生。然此刻,另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豁然眼前,令他深陷迷茫:是拒绝眼前这位“妖怪”的赠予,罔顾那位为解万民疾苦而呕心沥血的前辈毕生心血,继续跋涉西天,祈求佛祖赐下虚无缥缈的真经?还是接过这卷医典,从此背弃漫天仙佛,蓄发还俗,将此典广传人间,使天下百姓永脱病痛桎梏?这抉择重若千钧,他诚心礼佛数十载,从未想过有朝一日竟需与仙佛为敌。
“大师此刻想必进退维谷?”孙悟空洞察其心,语带锋芒,“然我观之,大师实属庸人自扰。试问大师礼佛多年,可曾换得半分实效?佛依旧高踞云端,大师仍卑微如尘,匍匐祈求恩泽。至于那真经,更是镜花水月。大道至简:求人何如求己?大师所求,无非是苍生得享安宁乐业。既如此,”他逼近一步,目光如炬,“大师为何舍此触手可及、真实不虚的医典不顾,偏要追逐那虚无缥缈的真经?莫非大师口称‘为黎民求经’,实为掩饰一己长生之私念?”
他言辞愈发犀利:“否则,大师既有胆魄一路西行,披荆斩棘,为何不敢为天下苍生接下我手中这卷医典?舍一己之身——纵使背负仙佛之怒——而惠及万民,此非至为划算之举?还是说,大师宁信那视人族如蝼蚁的仙佛终会被‘诚心’打动,也不肯信凭己之力,便可拯救世人?”孙悟空语带感慨,心知胜负已分。自唐玄奘方寸大乱、惶恐不安之时,其信念根基已然动摇。
“舍一人……而利苍生?”唐玄奘缓缓抬头,目光凝重,“公子,你确信此卷医典,真能佑我人族永离病痛之苦?”他不过一介凡僧,若此妖所言非虚,为天下万民故,他唐玄奘背弃佛门又有何妨?纵使因此获罪于天,受仙佛诛灭,此身此罪,他一肩担下!唯愿世间再无疾病之厄。
“大师是在质疑我诳语欺人?”孙悟空神色凛然,“我行事素来光明磊落。大师若存疑,这医典,我此刻便赠予你。”他话锋一转,带着托付之意,“若大师终难割舍那虚无缥缈之经,执意西行,唯有一事相求:万勿将此典之存在,泄露于你所供奉之佛。此典便暂托大师保管,若遇心怀苍生、意志坚定之合适人选,望大师代我将其传承下去,莫使我故友许仙毕生心血付诸东流。”
言罢,孙悟空随手一挥,那承载着人族自强之志的厚重医典,便化作一道流光,稳稳落向唐玄奘怀中。此局,终究是他孙悟空胜了。只不知那灵山之上的佛祖,若知唐玄奘今日之变,该是何等震怒?思及此,孙悟空嘴角泛起一丝期待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