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刘备说刘龚(二)
\"某不惜在长安街头行刺此僚,非为私怨。实为清君侧,正朝纲!惜乎功败垂成,非天不佑我大汉,乃备力有未逮也!\"
话音未落,他眼圈已然泛红,声泪俱下,那副模样分外凄怆感人。
刘辟与龚都交换了一个眼神,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的惊骇。
他们落草为寇,对刘备刺杀刘昆一事早有耳闻。
想不到整件事的个中缘由,竟然是这样的。
刘辟终于开口道:\"玄德公的来意,我等已经明白。只是...\"
他摩挲着下巴上的胡茬,\"如今刘昆坐拥北方六州,麾下精兵良将无数。我等区区两万人马,如何与之抗衡?\"
刘备闻言微微一笑,那笑容中竟带着几分令人不解的从容:\"渠帅可知,刘昆虽势大,却犯了一个致命错误?\"
他缓缓起身,肩伤让他眉头微蹙,但声音依旧沉稳:\"刘昆虽然兵多将广,然其分兵四处。程普镇守凉州,高顺镇守幽州,赵云镇守并州。关羽镇守蒙州,吕布坐镇辽州。看似铁桶一般,实则兵力分散。\"
他向前一步,目光灼灼地看向二人:\"这正是我等的机会。刘昆以为手握百万雄师就能夺取大汉天下,却不知民心向背才是根本。他暴政虐民,诛戮忠良,天下苦之久矣!\"
说到激动处,他猛地一把扯开前胸衣襟,露出胸膛上一道狰狞的伤疤。
\"这一刀,是在长安行刺国贼时留下的。备虽不才,亦知有些事,虽千万人吾往矣!\"
简雍适时接口,声音沉痛:\"二位将军有所不知。我主自长安脱险后,便遭刘昆校事府的走狗爪牙追杀千里,九死一生。但每至一地,必先问百姓疾苦。即便在逃亡途中,见到饥民仍分出口粮...\"
他刻意顿了顿,观察二人神色,\"然心中所念,唯有汉室江山、天下黎民。尝言'但使备一息尚存,必与国贼势不两立!'\"
刘备深吸一口气,仿佛压下悲痛,语气转为诚挚:\"备今日冒死前来,非为乞活。乃因久闻二位渠帅虽暂栖身绿林,却皆乃豪杰之士,绝非甘愿做国贼之鹰犬、永担'贼名'者!\"
他目光扫过厅内众头目,团团拱手道:\"当此国难之际,正需在座各位豪杰相助,共扶汉室!\"
刘备向前一步,声音充满了无尽的蛊惑:\"刘昆暴政,天下共愤!其虽据北方六州之地,然其根基并不稳固。荆州刘景升、益州刘季玉皆汉室宗亲,岂能久容此僚猖獗?冀州袁本初、淮南袁公路、江东孙伯符,亦非池中之物!天下大势,未可知也!\"
接着,他看向刘辟、龚都,言辞恳切:\"二位渠帅若愿与备携手,共举义旗,匡扶汉室。待功成之日,岂止洗刷'黄巾'旧日恶名?\"
他特意加重语气,\"届时裂土封侯,共享富贵,青史留名,正其时也!备以汉室宗亲之名起誓,必不负二位今日之情!\"
这番话正说中了刘辟、龚都的心事。
他们作为黄巾旧部,长期啸聚山林。
看似风光无限,却不为世人所容。
所缺的正是名分与大义,迫切希望被世人认可、正名。
但他们作为黄巾旧部,身上“蛾贼”的烙印却是挥之不去。
如今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许下承诺,无疑触动了他们内心最深处的渴望。
刘辟、龚都听完这番声情并茂的陈述,不禁动容。两人交换了一下眼神,龚都压低声音对刘辟道:\"大哥,他说的……似乎有些道理。咱们总不能一辈子背负贼名吧?”
“这刘玄德看着挺诚恳,其汉室宗亲的名头也挺响亮,要是真能……\"
刘辟沉吟片刻,微微点头。
但仍有顾虑,低声道:\"话是不错……可他如今自身难保,就凭他这几个人,怎么跟刘昆斗?别把咱们也搭进去啊!”
“你可别忘了,刘昆占据并、凉、幽、司、蒙、辽数州,兵多将广!若是遣一上将,率一支精锐之师来袭,我等岂不是自寻死路?\"
刘备察言观色,知二人已心动。
但尚缺临门一脚,便对廖化使了个眼色。
廖化心领神会,上前一步。
他朝刘辟、龚都两人单膝跪地,抱拳肃然道:\"末将愿以性命担保!刘皇叔仁德爱民,体恤士卒,正是我等期盼的明主!\"
周仓也出列,高声叫道:\"俺周仓是个粗人,但跟着主公看得明白!他待百姓如手足,这样的主公,值得誓死追随!俺这条命就是主公的了!\"
这两个新加入刘备麾下的人此刻出来现身说法,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
\"够了。\"龚都突然长身而起,摆了摆手。
他盯着刘备看了半晌,忽然问道:\"若我等归顺,刘公打算如何安置这些弟兄?他们大多出身贫寒,只因活不下去才落草为寇。\"
刘备正色道:\"备岂是忘本之人?今日在此立誓,凡愿追随者,皆为兄弟。”
“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待他日功成,必为诸位正名,让子孙后代不再背负'贼寇'之名!\"
厅外突然传来喧哗声。原来不少黄巾士卒闻讯赶来,聚在厅外窃窃私语。
一个胆大的老兵突然喊道:\"刘公,听说您当年在平原县时,与士卒同席而坐,同桌而食,可是真的?\"
刘备朗声笑道:\"备虽不才,却知将士乃立业之本。莫说同席而食,便是同榻而眠,又有何不可?\"这番话顿时引来阵阵叫好声。
刘辟与龚都再次对视,这一次,他们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决断。
龚都突然一拍桌案,震得酒碗跳动:\"好!既然刘公如此坦诚,我龚都也不绕弯子了。\"
他目光锐利如刀,\"如今形势,皇叔打算如何破局?\"
刘备从容不迫,从袖中取出一卷地图在案上铺开:\"二位请看。刘昆虽强,却有三处软肋.\"
他手指点向地图,\"一者,其兵力分散,各镇守将拥兵自重;二者,荆州刘景升、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早有讨伐刘昆之心;三者,袁本初、袁公路曾经早就与刘昆有嫌隙……\"
他突然压低声音,\"况且,刘昆麾下,也并非铁板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