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必为圣贤,不违乡愿。
春秋战国。
孔夫子愣了愣神。
他记得《尚书》中有记录纣王的六条罪。
酗酒、不用贵戚旧臣,登用平民,听信妇人言,信有命在天,不重视祭祀。
可这后来怎么变出了这么多?
孔夫子看着这累计下来足足有60条罪证。
微微色变。
站在孔子马车旁的七十二堂主之一的子贡说道:“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他在一些记载中也发现了蛛丝马迹。
纣王的残暴,其实并不像传说中那么严重。
只是作为一个君王,千万不能处于一种不利的位置上一旦如此,天下的罪恶都会归到他身上。
孔子听闻细细品味一番,意味深长的看了子贡一眼,似乎想起什么事来,将各个弟子召在车前。
待弟子们都已围在车前时,他摩挲着“德”淡淡淡道。
“鲁国被齐国入侵,如今危在旦夕,这也是我的父母之国,诸位谁愿意替我去跑一趟,帮一把?”
离得最近的子路、子张、子石等纷纷请命,表示自己愿意去。
孔子看了一眼,心中权衡一番后,摇了摇头,“我看子贡就不错,此次鲁国之危就拜托你了。”
“子贡?!为何?”
马车周围的七十二堂主议论纷纷,子贡明明才被收为弟子不久,老师为何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他?
其实周围弟子都知道。
每一次能被老师推举出去处理纷争的无一例外都会被各国争相求贤。
所以,每次有这种机会的时候他们都会争先恐后的自荐。
孔子说完后,坐回车里继续看着新视频。
而子贡则是愣在了原地,他都不知道,自己一个刚进门不久的弟子怎么有这样的机会。
嘴里喃喃道。
“难道是刚才的那番话?”
来不及多想,这破天的富贵自己得接住咯。
此刻他已经看到了相国之位在向他招手。
……
而就在万朝百姓讨论时。
新的视频已然开始。
“必为圣贤,不违乡愿。”
“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在朝堂中他是一股清流。”
“他一生从未贪污,家中所用开支,全是依靠朝廷的俸禄。”
“自他成为大明官员的那一刻,就一心为百姓做事。”
“所思所想,全是为了百姓。”
“只要百姓过得好,哪怕让他付出性命,也毫不犹豫。”
“大明朝可以没有他这个人,他做的事,或许不是多么的重要,可整个华夏却不能不没有他这样的人存在。”
……
大唐。
李二凤撇了撇嘴,怎么又讲到大明来了。
昨天晚上大明就出尽风头,今天咋又讲到了大明了?
再说了要比直臣,恐怕谁也比不了自己手下这个魏征吧?
李二凤不留痕迹的瞟了一眼魏征,见他没发现自己这才松了一口气。
还好这老家伙没注意自己,不然又得哔哔叨叨的。
可这人啊念叨不得,一念叨。
准来!
“陛下,您方才看了臣一眼,是在做比较?”
“实话说,臣和这大明这后辈比不得光看后世人对他的评价,敢为百姓死,光是这一点臣便佩服!”
李二凤愣了一下。
“嘶……这魏征怎么变了一个人似的?”
不光是李二凤,殿下所有人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可程咬金却是听出了弦外之音。
这分明就是魏征觉得自己和这后世人都是直臣而惺惺相惜嘛。
其他大臣也很快反应过来。
得,这魏老者还自谦起来了。
他是谁魏征啊,咱们贞观朝最能怼的人。
大宋。
水泊梁山。
李逵挠了挠头问道。
“各位哥哥们,你们说这人咱有认识的吗?”
“俺只知道有一个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可这人,俺一点没印象呢?”
李逵没听到明朝这两个字,直接就开口询问。
武松指着天幕,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
“我的李逵哥哥,你看那是什么字?”
“什么什么字?俺又不识字,写的什么狗屁东西,哥哥莫要洗刷我啊。”
武松扶额苦笑,自己咋把李逵不识字这茬给忘了?
见李逵吹胡子瞪眼,宋江抓住一切可以表现自己的时机。
“呵呵,铁牛,你看看前面天幕就说过要多读书,连高起强那种摊贩多读书都能成就一番事业。”
“害,哥哥莫要戏耍了,那清官俺怎么听过。”
宋江:“铁牛,你看那个字念明,连起来叫大明朝。”
“大明一朝?”
“哥哥,你突然说这后世朝代干什么。”
李逵还没反应过来。
不明白松江的这番话,到底是何意思。
一旁的吴用嘴角微动。
他似乎是终于看不下去了。
“铁牛啊,公明哥哥的意思是,天幕上说的那人,来自后世明朝。”
“你也不可能认识啊。”
宋江满是黑线的脸此刻舒缓了一点。
自己差点忍不住,坨子(拳头)都捏紧了。
不过他转念一想,这人比起包拯如何?,是真的存在吗?
三国。
刘备再度看见明朝,张了张嘴。
什么话也没说出。
这个后世王朝它有怎样的实力,他心里有数。
“一生之中从未贪污,做的一切事情,全为了大明百姓?世上真有这样的人?”
“若是有恐怕也只有圣人才能做到了吧?”
刘备嘴里喃喃自语。
他在乱世中,当过游侠,拜过名师。
半辈子走过很多地方。
也见过很多贪官污吏。
那就比如那督邮就是其中一个。
世间做贪官容易,做清官……
难!
他很清楚,一个人要想做到那种地步,几乎是不可能的。
关羽抚须凝视着天幕。
“大哥,吾看此人不可能是圣人。”
嗯?
刘备疑惑了。
不是圣人哪能做到这样?
自己这二弟会不会太绝对了。
二弟啊,咱知道你傲,可是没必要,真的没必要啊。
你咋就这么肯定,他不是圣人。
刘备:“这般肯定?”
“这人从未贪污,并且一心为了百姓。”
“这都不是圣人所为?”
关羽点了点头。
“大哥,我记得天幕曾经说过,这大明朝就只有一个圣人,叫王阳明。”
“所以,我才肯定这人他不是圣人。”
刘备一时恍然,刚才自己太过激动。
自己居然把这事给忘了。
其实也不怪他,只是因为大明这个王朝人才实在是太多了。
察觉到自家大哥的尴尬后,关羽也没在意。
因为他知道自己大哥不会因为这点事生气。
一旁的张飞却是若有所思。
憋了半天,看着二人一人一句也等了半天。
终于插上了话。
可想半天没憋出一个屁来。
最后只用了口头禅道。
“俺也一样!”
大明
嘉靖年间。
不少大臣看见天幕上的描述,几乎在同一时间想到了一个人。
那个让他们恨的牙痒痒的人。
整个朝堂上,似乎除了那块臭石头外。
好像是没有其他人符合了。
真的是他吗?
可他的名字,凭什么出现在天幕上。
此时,几个亮闪闪的大字现出。
“此人,就是海瑞,人称“海青天”。”
随着旁白一出,悬溺的配音紧接着响起,而海瑞之名也响彻了大明!
天幕下。
大明,京城。
一处恢弘宫殿,嘉靖缓缓睁开眼。
平静的眼神中似是泛起了些许涟漪,随后他甩了甩袖袍赤脚踩在了地上,缓缓走到门前。
“呵呵,还真是海瑞这家伙。”
“朕倒想要看看,后世之人会如何评判他。”
对于海瑞的生平过往,朱厚熜早已是有所了解,海瑞会是如今这副令人生厌的性子,一点儿也不奇怪。
但在后世,海瑞会有怎样的身后名?
这才是令朱厚熜感兴趣的地方。
而此时在民间。
凡是海瑞治理过的地方。
那些百姓见到天幕上出现海瑞的名字时。
不少的百姓先是一愣而后便欢呼。
“我就说嘛,一生从未贪污,为了老百姓着想的除了海青天海大人,我实在是想不出来还有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