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攘外安内,反贼显行
“你这个卖主求荣的叛逆,勾结周人出卖蒙元,不得好死!”
“长生天在上,我对蒙元的忠心天地可鉴!如今大周兵强马壮,为了蒙元各部未来,暂做妥协又有何妨?你一味莽干,才会害了蒙元!”
“好了好了,大家坐下好好商议,消消火,非常之时,咱们更该齐心协力,不能起内讧啊!”
……
鞑靼、瓦拉、兀良哈吵成一团,大家各执一词,彼此泾渭分明。
鞑靼因伐周失败,实力大损,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瓦拉异军突起,亲近大周,对鞑靼虎视眈眈。
兀良哈与建奴来往频繁,相互扶持,俨然自成一派。
三部矛盾更加尖锐,周使的到来直接将矛盾捅到明面上。
分歧演变成对抗,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只是如今大家都默契的保持克制,不想让大周和建奴趁机渔翁得利罢了!
尽管如此,蒙元也不是任人摆布的小角色。
三部实力根基尚存,可战之兵足有五十万!
他们虽然忌惮罗晖,但也不会卑躬屈膝。
周使的要求不过是个笑话,没有人拿他当回事。
瓦拉之所以应声附和,不过是为了借势打压鞑靼罢了!
三部争吵旬月,最后只进献了两千头牛羊,两千匹战马,并三千西域奴隶,打发了周使。
周使站在大殿内引经据典,据理力争。
奈何蒙元人不通儒门经义,强行将使者送出王城。
周使在城门外大骂蛮夷无礼,做出一副铮铮铁骨的姿态,直到精疲力尽才带队返回。
……
建奴盛京。
皇叔父摄政王多琪态度亲切的接见了周使。
对于大周提出的苛刻要求,多琪既不答应,也不拒绝。
晾了周使足足半月,这才把人叫到身边。
“本王事多,怠慢了周使,还请勿怪!”
周使并未在意,直入正题。
“不知我朝陛下的要求,建奴何时兑现?”
多琪无奈叹气,神色愁苦,周使立刻大感不妙。
“先主死无全尸,举国悲愤欲绝。”
“各旗旗主、亲贵愤愤不平,至今不能释怀。”
“本王不过刚起了个头,就被满朝文武斥骂,贵国之求,实难达成。”
周使沉默,随后暗中威胁。
“建奴屡屡犯边,杀我子民无数,满朝文武亦是从未忘却!”
“若建奴不肯履约,我主怕是也难以弹压边关兵祸!”
多琪脸色冷了下来,“既如此,就请使者回去,让那些兵将,去说服我朝文武吧!”
使者被赶出盛京,愤愤不平的回神京复命。
……
吐蕃、茜香不敢与大周争锋,只好派人出血满足大周的胃口。
罗晖将送来的奴隶编练成军,送往辽东边境,准备平定建奴!
大战在即,罗晖没有时间内耗。
督促申时其尽快稳定灾区,任南坡加快收集证据,准备将趁机作乱的中原士绅好好清理一遍。
朝中的大臣向来嗅觉灵敏,中原士绅为了自救,让渡利益、割舍权位,只求自保。
张景玉带着几个阁臣进宫面圣。“怎么,你们是想替那些蛀虫求情?”
海学士率先开口,“陛下,自您登基以来,不断斩杀贪官污吏,震慑朝堂。虽成效不斐,但也使得人心惶惶,官员束手束脚,不敢担责。”
“这样下去,朝中虽无贪腐,却多了尸位素餐之辈,于国不利啊!”
张景玉也站出来附和,“陛下,如今朝堂官职空出四成,各部人手紧张。”
“若再行雷霆之法,中枢震荡,朝堂运转必然深受影响!”
“臣斗胆恳求陛下只诛首恶,莫要大肆牵连。”
其他几人也是各有理由,劝谏不断,仿佛罗晖一意孤行,江山社稷必会动荡一般!
“官职空置就去选任,加开恩科,起复旧员。天下的读书人如过江之鲫,怀才不遇者比比皆是!”
“那些出身贫寒,无人扶持的寒门学子,处处碰壁,报国无门!”
“如今有了空缺,正好让他们一展所学,多培养几个可用之才。”
“你们联合劝谏,是怕朕嗜杀成性,丢了读书人的尊贵地位吧?”
罗晖直接点破了内阁大臣的隐忧,看着他们心口不一的表现,不禁感慨,再精明强干的臣子,也不会永远跟皇帝一条心!
“朕乏了,你们退下吧!”
阁臣们垂头丧气的出了宫门。
中原士绅们坐立难安,渐渐走向极端。
罗晖早有防备,大军倾巢而出,镇压反叛。
尚未准备充足的叛军,遇上装备精良的百战之师,可谓是一触即溃!
千骑破十万,不再是传说。
短短月余,中原大地便焕然一新。
罗晖强势下令丈量田亩,清查人口。
将收缴上来的土地以低廉的价格租给百姓耕种,废除苛捐杂税,按照田亩粮产收税。
皇榜张贴四方,天下百姓翘首以待。
罗晖的名望达到极盛,后续只要派出耳目,监控过程,取信于民,就能彻底赢得天下民心!
中原贪腐案牵连甚广,从中枢到地方,从六部到府县,连御史台也未能幸免。
细究下来,户部尚书林如海甚至于内阁的几位大臣都有不可推卸之责任!
罗晖即便想追杀到底,也不能如此凶残,将朝廷直接杀崩!
因此,除了罪大恶极之辈以外,其他从犯都成了戴罪之身。
时刻处在皇城司的监控之下,家产充公,三族之内不准置田,不准经商,婚丧嫁娶一律按平民百姓之风俗,不准铺张僭越……
圣旨一出,官员们痛哭流涕!
如此苛刻,这官做得还有什么意思?
一些人上奏想要辞官回乡,直接被无情拒绝。
不还完身上的债,哪里也别想去!
罪臣们为了‘赎身’,只好闷头苦干,只求早日解脱。
罗晖立下规矩,每年只给少量的名额赦免罪官。
大家都卷了起来,成了罗晖最勤劳的牛马。
罗曜看准时机,联络心腹拉拢罪臣,将那些不甘寂寞的罪臣通通收入门下。
任何势力,一旦有了动作,就会显露痕迹。
锦衣卫很快就捕捉到了罗曜心腹的踪迹,暗中监视,秘密追剿,很快就有了突破性进展。
这时,一直监视贾敬的贾琏,也察觉到了异常。
一心修道,不问红尘的敬大伯,竟然破天荒的派人来见老太太。
说是求经书孤本,谁知道内里有什么猫腻!
知晓贾敬踏入歧途的贾琏,不敢大意,连忙派人打探。
只知道老太太和敬大伯身边的长随暗中密谈了许久,具体内容一概不知。
贾琏心慌意乱,思来想去还是去了荣庆堂,亲自试探贾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