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跛足道人挨打,镇国公主奏报

跛足道人脸上,很快便被挠花,脸上被挠出一道道的血肉模糊的印子来。

跛足道人眼睛里凶芒一闪而逝,最终还是硬生生忍耐了下来。

他作为太虚幻境空灵殿(红楼书里的名称)凡俗界行走,本就受规则所限,不能施展仙家手段。

而一旦迫不得己展露仙家手段,就必须要杀人灭口。

而若一旦露了行藏,则必然会受到追杀。

而偏生,他修的并非体魄,因此,不慎之下,才被贾代儒家的挠花了脸。

若是换成炼体士,便是任由眼前这老妇人去挠,也休想伤到半分。

跛足道人一边躲避,一边询问风月宝鉴下落。

这件法宝,只是空灵殿借他所用,并非他自己的私人法宝。

一旦遗失,后果十分严重,他必须要追问出下落来才成。

却说贾代儒在这跛足道人狗皮膏药般的连番纠缠之下,最终也是不胜其烦。

只好说出实情,告诉跛足道人,那破镜子被他丢进了河里。

跛足道人出了贾代儒家大门,果然感应到了一丝风月宝鉴残留下来的一丝气息。

跛足道人心下不由一喜,他忙沿着这丝丝残留的气息,直接追到小河边。

只可惜,气息到了这里,戛然而止。

跛足道人,脸色一下阴晴不定起来。

那个老头,八成并没有说谎,风月宝鉴,果真被他扔进了河里。

只是,却是不知被何人,悄悄收走了。

风月宝鉴里,留有他的印记。

若不是被收纳入空间戒指里面,他必然会有所感应。

而现如今,这丝感应,却是被人切断。

如今想要再寻到风月宝鉴,却是难比登天。

一时间,跛足道人脸色,不由难看起来。

若是暗中之人,一直将风月宝鉴收纳在空间戒指里面,并不取出。

那么他将再也寻不到半点线索。

又或者,一旦此人远离京城,离开他千里之外的范围。

便是取出风月宝鉴来,只要不抹除他的印记,他同样也感应不到。

而丢了风月宝鉴,可是重罪,便是不死也要脱层皮。

跛足道人发狠了一番,最终脸上露出厉色。

他决定先在京城搜寻一番。

既然风月宝鉴是在那个老头家弄丢的,就先从他家周围来排查一番好了。

若实在寻不到,三个月后,也只好将此事禀报上去了。

……

却说李弈剑很快便是回到伯爵府。

尽管他十分好奇,很想知道风月宝鉴到底有什么功效。

不过最终他还是强忍下了内心的好奇。

他多少是知道一些修行界常识的,风月宝鉴既然已经被人炼化。

那么只要他取出来,怕不立刻就会惊动其主人。

如今,他倒是还要提防着那跛足道人会找上门来。

……

却说这一日,镇国公主的亲信,将一份调查结果交到了镇国公主手上。

这份调查,却是先前镇国公主让他去调查的,整座京城内近亲结亲所生子女的健康情况。

镇国公主发现,近亲结亲所诞生的子女,极容易生病,往往不长寿。

并且痴傻或是畸形的几率极高,差不多达到了三成的样子。

这个比例,虽然比她所知道的人群的比例要低。

但却也是十分触目惊心。

想到这里,镇国公主不再耽搁。

她拿着这份调查,匆忙进了皇宫。

御书房中,永隆帝手拿一份奏折正浏览着,眉头微微蹙起,似是一时之间,难以做出决断来。

耳边却是听到有人走了进来,永隆帝脸色顿时阴沉起来。

是谁如此没有规矩?

竟是不经传唤便擅自闯入进来?真是越发没有规矩了,此风断不可涨!

永隆帝面若寒霜,不由抬头望去。

当他看到,来人是镇国公主之后,满脸寒霜,顿时变得和风细雨起来。

他不由问道:“是霓裳啊,你这个大忙人,今儿怎么有空来看朕来了?”

镇国公主不由笑道:“父皇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大夏朝堂之上,已是被北蛮神武卫渗透的千疮百孔。”

“儿臣自是要尽心竭力,将这些奸细,一一揪出来!”

永隆帝不由说道:“霓裳啊,事情一天是做不完的,你也不要熬坏了身子。”

“对了,李弈剑那小子有没有去上值?”

镇国公主说道:“父皇,他假期还没休沐完呢,哪里这么快就上值了?”

永隆帝不满地说道:“我看那小子就是偷懒,霓裳,你可不要对他太好,不然只怕他以后越发恃宠而骄。”

镇国公主无奈地说道:“父皇,你说什么呢?对了,我今儿来寻父皇,倒的确有一件极要紧的事情禀报父皇。”

听到这里,永隆帝不由问道:“霓裳,不知是什么事情?”

镇国公主将调查数据交给永隆帝说道:“父皇,先前正是你看不上眼的那个李弈剑。”

“他前些时日曾书信于我,说他发现近亲结亲,其后代多痴傻或是畸形。”

“儿臣看了信,不敢怠慢,忙命人去暗中去调查整座京城的情况。”

“最终发现,果然如此,痴傻或是畸形的比率,竟是高达三成之多。”

“因而,儿臣以为,应当明文颁布律法,禁止近亲结亲。”

永隆帝在听过镇国公主这番话,看过调查数据之后,也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实没有料到,近亲结亲的危害,竟然如此大。

若果真如此的话,倒的确不能等闲视之。

永隆帝点头说道:“这件事情,的确事关重大,我明日朝会上,会让百官议一议这件事情。”

镇国公主听了,这才点头去了。

第二日早朝的时候,永隆帝拿出镇国公主的调查数据来,命朝中大臣们轮阅。

这些大臣看过之后,不由都是大吃一惊。

千余年来,近亲结亲,亲上加亲的习俗,一直大行其道。

他们还从未曾想过,近亲结亲,危害竟然如此之大。

因此,经过一番廷议之后,最终决定,先将这些传抄邸报。

然后让大夏各地方官员,传播天下,咸使知闻。

等百姓都了解近亲结亲的危害之后,然后再添加进法典之中不迟。

而京城首善之地,自然是第一个要广而告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