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荣国府之喜

太极宫,是太上皇退位之后居住的地方。

最后关头,永隆帝还是决定去请示一番太上皇。

封个子爵,其实只是小事而已,完全不需要去请示的。

不过永隆帝还是决定彰显一下自己的孝心。

近半年时间,太上皇身体有所衰弱,已经渐渐有放权的趋势。

此时,永隆帝越发要维持父慈子孝的形象。

不多时,永隆帝便是来到太极宫中。

请安罢,永隆帝又情真意切地问询了一番太上皇的身体状况。

等永隆帝表完孝心,太上皇不由说道:“坐下来说话吧,如今你也是一国之君,当以国事为重。”

“我这里有这许多人伺候着,倒也不用你如此殷勤探望。这一次你来,可是有事?”

永隆帝不由说道:“有父皇在,儿臣便有主心骨,儿臣自是希望父皇长命百岁。”

“儿臣也能日日堂前尽孝,时时能得父皇提点。这一次来,便是因为有一件事情拿捏不准,前来请教父皇。”

太上皇满意地看了永隆帝一眼,然后说道:“你何事拿捏不准?不妨说来听听?”

永隆帝将镇国公主的奏折连同李弈剑书写的急救手册,双手递到太上皇近前说道:

“这是霓裳那丫头送来的奏折,说军中有一贾家义子,医术精湛,他创造了一种急救法子,能够降低六七成受伤士兵死亡率。”

太上皇听了,眼睛不由一亮,取出老花镜来戴上(贾母也有老花镜),从永隆帝手中取过奏折,慢慢翻阅起来。

翻阅过后,永隆帝微微颔首。

然后问道:“霓裳这丫头,倒是又给了朕一次惊喜,这件事情,你打算如何处理?”

永隆帝说道:“父皇,儿臣准备在军中推广急救之法,至于那个李弈剑,儿臣准备封他一个子爵,不知父皇以为妥当否?”

太上皇颔首道:“如此倒也使得,对了,这小家伙,可是贾家义子,不知你对贾家,又是何态度呢?”

永隆帝尽管对以贾家为首的金陵四大家族深恶痛绝,但是他知道,太上皇对贾家还是有香火情在的。

再加上,立功的李弈剑,又是贾家义子。

因此,永隆帝微一思索,便是说道:“自然是拉拢安抚,贾家,毕竟于我大夏有功。”

太上皇又问道:“哪你准备如何拉拢贾家呢?”

永隆帝正要回答,心里却又微微一动,改口说道:“儿臣未曾想好,还请父皇指教。”

太上皇微微一笑说道:“我记得,皇后宫里有个女官,便是贾家荣国府的大丫头。”

“你可以给这丫头一个出身,不过这件事情,倒也不必急在一时。”

“你不是要封那贾家义子为子爵吗?这道旨意,不妨送去荣国府一份。”

永隆帝听了,心悦诚服说道:“父皇之策,面面俱到,儿臣受益良多。”

太上皇被这一记马屁拍的龙颜大悦,忍不住哈哈笑道:“朕这里也没什么事了,你国事繁忙,且去吧。”

“是,儿臣告退。”

等永隆帝走后,太上皇脸上,露出一丝讥讽之色。

忍不住自言自语道:“老五不会觉得,朕已经老糊涂了,这点小技俩,就能将朕哄的团团转吧?”

“不过,朕的身子骨,却是一日不如一日了,早晚也要把这一切,都交到他手上去。”

“这几年,老五倒也成长了许多,将这担子交给他,朕倒是也能放心。”

“趁着朕还有点子精神,就再帮他看护几年吧!”

……

出了太极宫之后,永隆帝只觉得一阵神清气爽。

他心里其实清楚,太上皇玩弄了一辈子权谋,岂能看不穿他的心思?

不过看不看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份态度。

很明显,太上皇对他的态度,还是比较满意的。

今日太上皇让他抬举贾家大姑娘身份,其实已算又移交了一份势力于他。

四王八公派系,一直都是紧跟随在太上皇身边的。

而如今,太上皇却是准备将之移交到自己手上了。

只希望,贾家识趣才好。

回来之后,永隆帝直接命人将镇国公主的奏折转去了礼部。

并且告知礼部官员,这是太上皇的意思,并且让礼部官员,先去荣国府传旨。

礼部官员不敢怠慢,忙开始撰写诰书,完毕之后,又递交给永隆帝用了印。

然后,便命人前往荣国府传旨而去。

却说这一日,因为京城刚落了一场雪,贾母却是起了兴致,摆了一桌家宴,宴请薛姨妈母女两个。

就贾母内院中搭了家常小巧戏台,定了一班新出小戏,昆、弋两腔皆有。

就在贾母上房排了几席家宴酒席,并无一个外客,只有薛姨妈、史湘云、宝钗是客,余者皆是自己人。

吃了饭点戏时,贾母便叫宝钗点。

宝钗推让一遍,点了一折《西游记》。贾母自是喜欢,又让薛姨妈。

薛姨妈见宝钗点了,不肯再点,贾母便持命凤姐点,凤姐虽有刑、王夫人在前,但因贾母之命,不敢违拗。

且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便点了一出《刘二当衣》。

这边戏台上唱的正热闹的时候,却是有婆子急匆匆闯了进来。

贾母不由皱起眉来,心下不喜。

王熙凤见状,一双柳眉倒竖起来,正要呵斥。

便听哪婆子嚷嚷道:“老祖宗,外面有天官前来传旨,还望老祖宗拿个主意。”

贾母被唬了一跳,不知是何消息,忙止了戏文,因为贾政不曾下值,急命人去后面请了贾赦并贾琏这父子两个到前面来。

撤去酒席,摆了香案,启中门跪接。

早见有礼部天官乘马而至,至檐前下马,满面笑容,走至厅上,南面而立,宣读了圣旨。

听完旨意众人方才得知,竟是二老爷贾政新收的义子,在军中立下军功,竟是被封了子爵。

众人听后,这才想起来李弈剑这个人来。

原来这一二月功夫过去,贾府众人,早已将李弈剑忘到了九霄云外去。

如今听到他竟是被封爵,方才想起他来,且又是意外之喜。

贾赦早取了两张银票,塞进天官手里。

等宣旨天官走后,贾家众人,越发喜不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