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割麦子
几个战士围着她劝都劝不动,她就往地上一坐,说什么都不肯走。
战士没办法只好找来了村长。
都快来台风了,她还这样胡闹。
村长见惯了她这破皮的样子,直接劈头盖脸的就骂她。
“你不走,是吧?你不走那你就在这里待着,我们都走,但你要是死了可别怪我们,我们不会救你的。”
“我也不会让战士们救你的,为了救你一个人搭上战士的命不值。”
他训完狗剩妈转头看向战士们,“战士们你们别搭理她,你们该干嘛干嘛去。”
战士们和村长对视一眼都走了,村长也走了。
大家都走了,村里只有他们还在家,村上的其他人都收拾自已的行李,汇聚到一堆,等着营长的安排。
外面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的谈话声也传到了狗剩妈的耳朵里。
“你看看这天怪的很,血红血红的,那肯定是要发大水了。”
“就是啊,俺还是头一次见到呢,这太邪乎了。”
“解放军说还会有台风呢。”
“那可不,幸亏有解放军,要不然咱们逃都不知道逃到哪去,只可惜这些房子了。”
“没事儿,房子没有了,在建就是了,还是人命最重要了。”
司厉野看着聚集来的人越来越多,转头向村长问道:“村长人都到齐了吗?”
村长点头:“都到齐了。”
“等,等会儿还有俺们呢。”狗剩妈一家拿着几大包东西,还有铺盖卷赶过来了。
“狗剩妈,你家里是不是都被搬空了?”
村民们看他们一家收拾的这也太夸张了吧,连一个板凳也要拿着。
这都是花钱买的,当然要拿着了。
村长瞪了他们一眼也没理他们,他知道他们什么德行。
好好跟他们说话根本就没有用,他们只有知道怕了才会乖乖听话。
狗剩妈是手里拎着两包沉甸甸的行李,跟司厉野说:
“解放军同志,你一定要保护好我的房子啊,我的房子可不能没有啊。”
司厉野眯了她一眼,他看见
“台风马上就要来了,大家一定要配合我们的工作。
都去山上的避难所,躲避台风,我们会尽全力保障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
司厉野看着
“是,营长。”
小王接到命令,带着村民们往山上走。
“营长,我要留下来,我有力气,我可以帮着收麦子。”
李大山自告奋勇,他的家要出事了,他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年轻人看着大山,纷纷要求留下。
司厉野看着大大片的麦田,即使所有人战士都去割麦子,那也是人手不够的。
“好,身强体壮的年轻人可以自愿留下割麦子。”
狗剩他们几个弟兄也想去,但被他妈给拽住了。
“快点儿跟妈走,你看他们傻乎乎的才会去帮忙呢,你们可一个都不许去啊。”
狗剩最崇拜的就是大山哥,他可不管,他想干啥他就干啥,他甩开他妈的手就跑了出去。
而他大哥,二哥却留下了。
大山把他奶交给相熟的一位婶子,“婶子,麻烦你看着点我奶哈。”
婶子保证一定好好照看她的。
奶奶一直握着大山的手,不肯分开,“山子,你小心点儿啊,千万要当心。”
“奶,我知道。”
村民被带走,大山目送着他奶上山。
“台风就要来了,咱们多收一点麦子,大家就能多吃一口。
大家都拿上自已的家伙事儿,跟我一起去割麦子。”
司厉野一声令下,大家都冲上麦田。
大家无比的积极,一个比一个快,有割麦子的,有捆麦子的,还有用推车拉麦子的。
穿着绿色军装的战士和村民走过的地方麦田都被推平。
本来血红的天空慢慢变黑,黑雾完全笼罩下来,如同黑夜。
雨也紧跟着下下来。
司厉野抬头看,麦田已经被收了大半,“大家都加把劲儿。”
“是。”大家任由雨水冲刷全身,头都不抬。
司厉野还是第一次收麦子,他的手被镰刀划破,也毫不在意。
手上流下来的血滴在了麦子上,把麦子也变成了红色。
雨越下越大,土路变得泥泞,泥泞的道路让推车深深的陷在里面。
“来,大家都帮我推一把。”李大山面目狰狞着,全身的肌肉紧紧绷着,他死死的握住推车的把手,不让它倒下。
“好,大山哥,我来了。”狗剩立马上去帮忙。
师长和团长、政委在地头建成的临时指挥部里看着地形图,这几个村落里面就属李家村地势最低。
村子的东面有一处堤坝,阻挡着河水。
记得十几年前的那场大雨把堤坝冲出来了一个大口子。
暴雨结束后堤坝被修补好,又建高了几寸,希望能顶住这次的雨水。
小李跟在司厉野的旁边割着麦子,雨水已经涨过了脚面,小李一下子踩空摔到了水沟里,跌倒在地。
司厉野拽着他的领子就把他拉起来了,“小心点!”
营长这是原谅他了,小李回答道:“是,营长。”
“爸,你在哪啊爸?”李小梅听说有台风要来了,直接一口气跑回了家。
“小梅,你怎么来了?你这不是胡闹吗?你给我回去。”
李建国听到自已女儿的声音抬头,看她就站在地头上,浑身上下都被淋的精湿。
李小梅纵身跳了下来,“我不回去,我也要来割麦子。”
自已的女儿真是不听话,李建国生气,”这麦子不用你割,你快给我回去。”
李小梅不听,直接低头割起了麦子。
她手上很熟练,抓起一大把麦子,割完就扔到了一边,速度明显比别人快了不少。
“爸,你忘了,我可是咱们村割麦子数一数二的呢,割麦子你怎么能少得了我呢?”
李建国看着自已的倔强的女儿,心头微热,“那你小心点儿啊。”
李小梅手上的动作不停。
“我知道了爸,你不用担心,要是遇到危险,我指定跑的比谁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