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北魏元氏
北境第一王朝。
乃鲜卑族拓跋氏所建。
临朝前期,国力达到极盛。
然而相继发生政变起义。
北魏由盛转衰。
两百年前,元焘接受拓跋坚禅让。
先后灭夏、北燕、北凉。
统一大半的北方地带。
北魏疆域东起辽西,南抵草原。
特别经历了上代仁文帝改革后。
自耕农显著增加,社会趋于繁荣。
农业、手工业都有显著的发展。
商业也逐渐活跃起来。
社会生产力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旱灾结束之后,北魏就收到了大明亡国的消息。
新朝大汉,科技强盛。
民主共治,尤其是军事方面极其强大。
新任北魏皇帝元继,踌躇满志,意图开疆拓土。
大汉内部统治阶级矛盾重重。
尤其是陆沉舟屠戮氏族之后,矛盾愈发严重。
这就给了北魏南侵的可乘之机。
元继不想坐失良机,开始屡次试探新朝的底线。
草原水草丰盛,原本就是北魏的囊中之地。
不料在他处理内乱的时候,陆沉舟一举收复了整个草原。
这就让元继怀恨在心。
可经历了数年战争,北魏也需要休养生息。
他也只能隐忍不发,静待天时。
如今他已经联系上了琉球的宋符。
两面夹击,定要大汉裹足不前腹背受敌。
草原铁路重兵巡视。
毕竟陆沉舟不想重蹈覆辙。
确认安全无误之后,率领十万大军抵达草原王庭驻扎。
出发前担忧其余三国虎视眈眈。
他又留下了一个合成旅,作为总预备队,面对突发情况。
经过多年的教化和民生改革。
草原已经对大汉有了归属感。
尤其是听到村庄被屠,陆沉舟亲自挂帅出战的时候。
整个草原都沸腾了。
十八部齐聚王庭,纷纷要争取此战的先锋将军之职位。
草原的风从未如此凛冽。
陆沉舟立于高岗之上。
腰间佩刀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寒芒。
远处地平线上,北魏二十万大军如黑云压境。
马蹄声如闷雷滚滚而来,震得脚下大地微微颤抖。
“明公,敌军已至十里外。”
副将赵云抱拳禀报,声音里满是难以隐藏的激动。
陆沉舟没有回头,只是微微颔首。
那双鹰隼般的眼睛,始终盯着远方逐渐清晰的敌军轮廓。
“传令下去,按原计划布阵。”
号角声起,黑甲军阵如精密的机械般开始运转。
步兵在前,盾牌相连形成铁壁。
弓箭手居中,箭已上弦。
骑兵分列两翼,战马不安地刨着蹄子。
陆沉舟特意选择了这片略微倾斜的坡地作为战场。
背后是湍急的赤水河。
左右两侧则是密布沼泽的洼地。
这是兵法中典型的背水阵。
不留退路,唯有死战。
“明公,我军兵力不足敌方一半。
陈服欲言又止:“此战.....”
“是否要调集草原十八部的勇士?”
陆沉舟终于转过身来,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你可曾见过狼群狩猎?”
“十头绵羊也敌不过一头饿狼。”
“北魏不过是乌合之众。”
“今日,我就要让他们知道,大汉儿郎的血性。”
他猛地抽出腰间佩剑,剑锋在阳光下划出一道刺目的弧光。
“传令三军,此战有进无退。”
“斩敌一首,赏钱赏田!”
“斩敌将者,官升三级!”
“畏战不前者——斩!“
军令如山,杀气冲天。
黑甲军阵中爆发出震天吼声。
“杀!杀!杀!“
与此同时,北魏大军已至三里外停下。
只见敌军阵中分开一条路,一队金甲骑兵簇拥着一员大将缓缓而出。
那人身材魁梧如熊,满脸虬髯。
头顶金盔上插着三根孔雀翎。
正是北魏大帅元术。
“陆将军,别来无恙啊!”
元术声如洪钟,竟用颇为流利的汉语隔空喊话。
陆沉舟冷笑一声,策马向前数步。
“元大帅远道而来,就为送死么?”
两军阵前,两位主帅隔空对峙,空气中仿佛有火花迸溅。
元术哈哈大笑。
“陆将军还是这般风采依旧。”
“今日我十万铁骑踏平你这小小军阵,看你还如何逞口舌之快!”
他一挥手,身后北魏军中推出数十辆囚车。
每辆车中都关着几名衣衫褴褛的草原百姓。
“这些都是你们北境的子民,若你现在投降,我可饶他们不死。”
囚车中传来凄厉的哭喊声。
有老人,有妇女,甚至还有孩童。
黑甲军阵中一阵骚动,不少士兵面露愤慨之色。
陆沉舟面色阴沉如水,握剑的手青筋暴起。
他何尝不想救下这些同胞。
但作为主帅,他必须为全军负责。
“元术!”
陆沉舟暴喝一声。
“两军交战,与百姓何干?”
“你若还有半分为将者尊严,就放了他们。”
“与我堂堂正正一战!“
元术狞笑着摇头。
“战争从来不讲道义。”
“陆将军,我给你最后一次机会。”
“降,还是不降?“
陆沉舟没有立即回答。
他缓缓举起右手,身后弓箭手齐刷刷拉满弓弦。
然后,他猛地挥下手臂。
箭如飞蝗,却不是射向北魏大军。
而是那些囚车!
囚车中的百姓在箭雨中倒下,惨叫声戛然而止。
整个战场瞬间死寂。
“陆沉舟!你......”
元术瞪大眼睛,难以置信。
陆沉舟的声音冷得像冰。
“与其让他们受辱而死,不如给他们个痛快。”
“这笔血债,今日我要你十倍偿还!”
黑甲军中,许多士兵红了眼眶。
他们明白大将军的苦衷。
那些百姓已无生还可能,与其让他们成为动摇军心的工具。
不如......
“全军听令!”
陆沉舟高举佩刀。
“为死去的同胞报仇!”
“杀!”
战鼓擂动,声震九霄。
黑甲军开始向前推进。
步伐整齐如一人,盾牌相碰发出沉闷的金属撞击声。
元术显然没料到陆沉舟如此决绝。
愣了片刻才反应过来。
“全军冲锋!碾碎他们!“
北魏骑兵如潮水般涌来,马蹄声震耳欲聋。
陆沉舟冷静观察着敌军阵型。
在骑兵冲锋至三百步时突然下令。
“变阵!铁壁阵!”
令旗挥舞,军阵瞬间变化。
前排盾牌手半跪于地,将大盾深深插入土中。
第二排士兵将长矛架在前排盾牌上,形成一片钢铁荆棘。
弓箭手则躲在盾墙后继续放箭。
北魏骑兵如浪拍礁石,撞在这铁壁之上。
前排战马被长矛刺穿,骑手惨叫着跌落。
后续骑兵收势不及,与前排撞作一团。
阵前很快堆起一道由人马尸体组成的矮墙。
“右翼骑兵,出击!”
陆沉舟看准时机下令。
黑甲右翼三千轻骑兵如离弦之箭。
从侧翼杀入混乱的北魏军中。
他们手持弯刀,专砍马腿,北魏骑兵纷纷落马。
但北魏毕竟人多势众。
很快调整阵型,分出两支骑兵包抄黑甲军两翼。
陆沉舟早有准备,令旗再变。
“雁行阵,收缩两翼。“
黑甲军阵如大雁展翅,两翼步兵且战且退,向中央靠拢。
北魏骑兵追击而至,却不知不觉被引入两侧沼泽地带。
战马陷入泥泞,动弹不得,成了弓箭手的活靶子。
元术在后方看得真切,气得暴跳如雷。
“废物!”
“传令中军压上,给我正面突破。”
北魏中军五万步兵,开始推进,如黑色浪潮般压向北燕军阵。
陆沉舟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
他深吸一口气,下令道:“火油准备。”
数百支点燃的箭矢划破长空。
落入敌阵。
瞬间,火海腾起,
北魏士兵惨叫着变成人形火把。
焦臭味弥漫战场,连风都吹不散。
然而北魏军实在太多,前赴后继地踏过同袍的尸体冲来。
终于,两军短兵相接,刀光剑影中血肉横飞。
陆沉舟亲自率领亲卫队冲入战阵。
他手中长剑如银蛇吐信,每一剑都带走一条生命。
亲卫们紧随其后,组成楔形阵势,在北魏军中撕开一道口子。
“明公!”
“左翼快撑不住了。”
对讲机里的传来赵云的声音。
陆沉舟抬头望去,果然左翼阵线已被突破。
北魏骑兵正从缺口涌入。
若不及时堵住,全军将腹背受敌。
“赵云。”
“让一合成旅的人去支援右翼。”
“陈服,指挥中军稳住阵脚。”
“亲卫队,随我来。”
陆沉舟调转马头,直扑左翼缺口。
左翼战场已成修罗场。
两军士兵死伤惨重,残存的仍在浴血奋战。
陆沉舟率亲卫队如尖刀般插入敌阵。
所过之处,敌军人仰马翻。
“大汉儿郎!随我杀敌!”
陆沉舟的吼声压过了战场喧嚣。
士兵们见主帅亲临,士气大振。
纷纷呐喊着重新组织防线。
就在此时。
陆沉舟敏锐地发现北魏军阵出现了一丝混乱。
他们的指挥旗号开始不一致了。
“传令全军,准备总攻!”
陆沉舟眼中精光暴射。
“北魏中军已乱,此乃决胜之机!”
原来,他早派出一支奇兵绕道敌后。
此刻正突袭北魏指挥中枢。
元术不得不分兵回援,导致前线指挥出现混乱。
陆沉舟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战机,亲自吹响进攻号角。
黑甲全军如出笼猛虎,向动摇的北魏发起反攻。
“杀!”
陆沉舟一马当先,长剑所指,敌军纷纷溃退。
黑甲士兵越战越勇,而北魏大军则开始出现大面积溃逃。
元术见大势已去,在亲兵护卫下仓皇撤退。
陆沉舟岂能放过,率精锐骑兵紧追不舍。
两骑在草原上追逐,距离越来越近。
元术突然回身一箭,陆沉舟侧身闪避。
箭矢擦着脸颊飞过,留下一道血痕。
“受死吧!”
陆沉舟猛夹马腹,战马如离弦之箭追上。
两马并行瞬间,长剑如电,直取元术咽喉。
元术举刀格挡,却见陆沉舟剑势突然一变。
来了一招美式居合。
砰!
元术惨叫一声,瞪大眼睛。
难以置信地看着胸前的血洞,然后缓缓栽落马下。
陆沉舟声震四野。
“元术已死!”
“降者不杀!”
北魏士兵见主帅阵亡,再无战意,纷纷丢下武器跪地求饶。
夕阳西下。
草原上尸横遍野,黑甲军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陆沉舟却没有丝毫喜悦。
他下马走到那些被箭射杀的草原百姓尸体前。
单膝跪地,轻轻合上一名孩童未瞑的双眼。
“厚葬他们。”
他声音沙哑,神色悲痛。
夜幕降临,草原上燃起无数火把。
陆沉舟独立高岗,望着远方。
“传令全军,休整三日。”
“命令重装合成旅,前头开路。”
“我要在十日内,攻破北魏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