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亲情之问

这一番极限拉扯,把国事谈完之后,房间里瞬间陷入了安静,六个人坐着,谁也没先开口,大家发现,似乎现在除了国事之外,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了任何话可以说了,几人之间,可谓是越来越陌生。

窗外的天色慢慢暗下来,走廊里的脚步声、说话声隐约传来,却穿不透这层沉默。

他们都是朱家子孙。论血缘,最近的是朱昭熙和朱祁钧,一母同胞,朱祁钧三岁之前,一直都是朱昭熙护着的,由朱昭熙带着长大的;最远的朱奠培,往上数也是太祖的血脉。

分家不过几十年,当年在大明皇宫里,都围在朱高炽的膝下讨过点心吃。可现在,坐在同一间屋子里,却像隔着万水千山。

朱祁钧的手指在膝盖上无意识地摩挲着,脑子里乱糟糟的。他想起小时候,胡善详总拉着他和朱昭熙的手说:"姐弟俩要好好的,将来互相帮衬。"

那时候朱昭熙还不是虞国皇帝,他也不是明国君主,就是两个普通的母亲的孩子,会为了一块点心争两句,转头又凑在一起疯玩。

可现在呢?母亲七十多了,宁愿冒着海上风浪,坐船去夏国小女儿朱云瑗那里,也不想待在他们任何一个人的身边。上个月收到妹妹的信,说母亲住得安稳,就是偶尔会对着家乡的方向发呆,问起他们俩,只说"都好,都好"。

朱祁钧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闷得发慌。他终于抬起头,看向朱昭熙:"皇姐,你真的一点都不在乎亲情?不在乎朱家的传承?"

这话一出口,其他几人都看向朱昭熙。

朱祁锂忍不住补充:"咱们再怎么争,也是太祖的后代。你现在搞的这些,把朱家的规矩都破了。"

朱奠培也跟着说:"你封朱见泽做太子,可谁都看得明白,实权根本不在他手里。这次来玄中城,虞国监国的是李怡,一个和朱家没半点血缘的人,你把党权让给了她,军权也让给了她,到时候你是不是还要把皇权让给她啊。你到底想把虞国变成什么样?"

他们不是没察觉。朱昭熙推行的政策里,从来没给朱家子弟留过特殊位置。虞国的官员选拔,看的是能力和立场,不是姓氏。

就连朱见泽,这个朱祁钧的儿子,朱昭熙也是把他耍的团团转,说好了历练之后,就把皇位传给他,可是也就只传了一个名义上的皇位。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把朱家的江山往外推。

朱祁钧深吸一口气,语气带着点豁出去的味道:"大家都看得出来,你要是实力够了,绝对会把天下都翻过来。那些资本家、地主、投机分子,你一个都不会留,你的敌人里,甚至包括我们这些人。我们也是朱家的人,是你的亲人,你这样对得起太祖太宗吗?"

他的声音有点抖。他知道这话重了,可不说出来,这口气咽不下去。在他们看来,朱昭熙就像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眼里只有她的社会主义,没有亲情,没有祖宗。

朱昭熙听完,脸上没什么表情。

她看着眼前这几个所谓的"亲人",心里没什么波澜,甚至有点厌恶。

"亲情?"她重复了一句,声音很平,"你们跟我谈亲情?"

她看向朱祁钧:"当初你为了明国的资本家,默许工厂克扣工资的时候,想过那些工人也有亲人吗?"

又转向朱祁锂:"越国的农民缴不起税,被官府逼得卖儿卖女,你忙着打压工人组织的时候,你想过那些农民和工人也有亲情?"

最后目光落在朱奠培身上:"宁国的矿难死了几十人,你为了保住矿主的利益,压着不让查,那时候怎么不说那些矿工也有亲人,他们死了,他们一家将会衣食无着?"

"你们都进化成了权力动物,那么朕凭什么不能进化成一个没有感情的权力动物。"朱昭熙的声音不高,却像锤子一样砸在每个人心上,"你们在乎的是你们的王朝万年,是能继续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现在朕骑在你们头上了,你们跟朕谈亲情?"

她站起身,走到屋子中间:"太祖当年为什么起义?因为元朝官府欺压百姓。他当了皇帝,说'民为邦本',不是让后代把百姓当牛羊。你们学了他的权术,学了他的威仪,怎么就没学到他看百姓疾苦时的眼神?"

"皇爷爷为什么要广施仁政?因为他知道百姓日子过不下去,国家就稳不住。你们倒好,把他的仁政当成软弱,一门心思往自己口袋里捞钱。"

"我搞社会主义,不是要毁了朱家,是帮你们这些人把太祖太宗身上被你们这些人搞上去的污点洗刷干净,是为了以后别人不指着咱们朱家人的脊梁骨骂贪婪无耻。"

朱昭熙看着他们,"可你们呢?把百姓当韭菜,把亲情当筹码,为了利益互相下黑手还少吗?明国和宁国去年为了抢商路,在海上差点打起来,忘了?越国偷偷给洪州共和国送武器,想牵制我们,以为别人不知道?"

"要是你们的国家现在最强,你们会怎么做?"朱昭熙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嘲讽,"恐怕早就把其他国家吞了,哪里会坐在这里跟我谈条件?"

"我对百姓有感情,因为他们是国家的根。对你们?"朱昭熙摇摇头,"你们早就烂透了,满脑子都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根本不配谈亲情,更不配提太祖的传承。"

朱祁钧被说得脸通红,想反驳,却找不到合适的话。他知道朱昭熙说的是事实,只是不愿意承认。

朱祁锂猛地站起来:"你强词夺理!我们是在维护国家稳定!"

"用压迫百姓来稳定?"朱昭熙看着他,"那是流沙上建塔,迟早会塌。"

争吵声越来越大,从一开始的克制变成了激烈的争执。可吵来吵去,还是那些话——他们觉得朱昭熙不顾亲情,朱昭熙觉得他们背离了太祖的初心。

最后,朱祁钧摆摆手:"算了,不说了。"

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襟:"从今往后,我们就只是各国的领导者。谈国事,按规矩来。至于亲情......"

他没再说下去,转身就走。

朱祁锂、朱奠培几人也跟着站起来,看都没看朱昭熙,陆续离开了房间。

门被关上的那一刻,朱昭熙慢慢坐回椅子上。

屋子里又安静下来,比刚才更甚。

朱家子孙,终究还是成了彼此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