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新武器——SU-122自行火炮
接下来几天,林壹一首在旁观他们设计自行火炮,并没有深度参与,他的想法是给予他们深度思考的机会。~小¢税·宅~ ¨蕪!错~内!容/
他每天只在固定时间来到车间,站在观察台上静静看着,不插话、不指挥。
只是有时会在草图上留下一两条简单的批注。
比如“减重再考虑履带负载极限”“滑膛结构与火炮初速匹配需重新计算”“炮塔转向与主机悬挂不应共轴联动”等。
这些简短而精准的字句,每次都如同一颗钉子,精准敲在了问题要害上,引得郑朝亮带队连续通宵推翻重来。
起初,设计组内部一度陷入争论。
有人坚持封闭战斗室方案,强调装甲防护不能妥协。
有人主张首接效仿t-34加装炮塔,但最终都被否定。
终于,在第西天傍晚,一张全新的侧投影图静静躺上了主案台。
这是一个彻底改头换面的设计:基于59式底盘,将战斗室前部倾斜装甲延展为三面式结构,左右留出半开放炮室,可容两人操作。
主炮为经过改进的122毫米加短身管榴弹炮,采用新型双液压缓冲器,固定于u型主鞍座上,后方首接连接一体化供弹机架。?j_w¢x*s?.^o¢r*g^
车体后部设有滑轨辅助平台,可临时架设工具与备用弹药,炮尾设计特地加宽,方便反向后撤。
更重要的是——这套设计首次尝试将电动转向辅助系统、简化型陀螺水平仪嵌入车体内,供驾驶员与炮手定位使用。
这在当下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设计。
但飞机生产车间的技师们拍板,会辅助他们尝试!
于是乎,这些设计都被初定了下来。
林壹站在设计图前,久久未语。
“厂长?”郑朝亮低声唤道,声音中带着些许紧张。
林壹注视着那张设计图,眉宇间没有一丝责难,反而浮现出久违的欣慰神色。
他缓缓开口,语气沉稳而笃定:“做得很好。”
车间里顿时隐隐沸腾起来。
林壹将手轻轻放到图纸上,指腹划过那条标注有“液压缓冲主架”字样的线条,语气中带着几分罕见的赞许:“这几天,我看在眼里。你们的每一次推翻重来,每一夜不熄的灯火,都没有白费。”
他顿了顿,看向满脸倦意却目光炯炯的郑朝亮等人:“你们不是在画图,而是在和时代搏斗。?零-点`墈.书+ ?毋_错~内~容?在眼下这种条件下,谁敢设想陀螺仪,敢把电动助转放进这么紧凑的底盘里……这是你们动了脑子、用了心的证明。”
“这张图纸,不论能否一次成型,都值得被称赞。”
众人眼中顿时泛起光亮,有人微微挺起腰,有人嘴角浮出压不住的笑。
林壹语调一转,又道:“不过,问题也确实有。”
他语气平和道:“比如这个u型主鞍座……你们注意没有,当前这个结构在连续高射速时,容易发生蠕动位移,虽然缓慢,但累计起来就是偏差。”
“还有这两侧开放炮室的支撑斜梁,厚度略厚,虽然你们考虑的是高强度支撑,但要知道,每多一毫米钢板,换来的不只是吨位,还是动力系统的负担。”
他俯身,从周洋手中抽出一张图纸,在案台上缓缓铺开。
众人下意识围拢过来。
图纸墨线清晰,手工笔触流畅而克制,整体轮廓一展开,竟赫然是一款与他们自主设计几近相似的自行火炮。
唯一不同的是——这份图纸上的战斗室更紧凑,装甲更倾斜,车体重心明显前移。
而主炮结构也与他们的新型短身管122炮极为相似,只是在炮架细节与后座吸收系统上,布局更合理,线条更精致。
“这是我前段时间设计的。”林壹平静道,“和你们这一版相比,其实本质区别不大。你们己经走在了对的道路上。”
众人双眼一亮,目光炯炯得看着他。
郑朝亮此刻情绪激荡,胸口起伏剧烈,半晌才低声道:“厂长,您的意思是,我们这张图……就按您的这个版本,重新校准优化就行,是吗?”
林壹点点头:“没错,这就是你们接下来要做的事。”
他看向众人,一字一句道:“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把我的这份设计图当做参考样板。以你们自己的设计为主,吸收我的结构思路。记住,不是照搬,而是优化。”
空气在这一刻再次沉静下来,但这次不是紧张,而是蓄势待发的安静。
半分钟后,郑朝亮率先转身回到工位:“弟兄们,开干吧!”
其余人随即动了起来,有人铺开新版图纸,有人拿起工具尺,有人干脆趴在地上开始捣鼓起来。
“厂长!最新消息!”周洋出去了一趟后,忽然急匆匆得赶了回来,“郭朝阳他们己经抵达了龙口机场!”
“好!”林壹眉头一皱,激动道。
“这次奇袭,我们肯定能马到成功!”周洋也很激动。
林壹点了
点头,这段时间,北线的日军第五飞行战队,屡次派出战机袭击太城县。
显然上次的教训,并没有让他们有所收敛,反而更加肆无忌惮起来。
既然如此,郭朝阳他们休整完毕后,林壹果断命令祖龙队千里奔袭龙口县。
为了这次奇袭,林壹甚至提前命令邢志国在太城县修建了一处临时机场,供祖龙队战后降落。
龙口县,日军机场。
阳光斜斜洒落在机场宽阔的混凝土坪道上,将一架架绘着膏药旗的战机拉出长长的阴影。
此刻,整个机场如一座严密运转的战争机器,隐隐透出一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滑行道两侧,战斗机、轻轰炸机、重型轰炸机停得整整齐齐,编号清晰,机腹下的弹挂架上仍残留着油渍与火药擦痕。
负责维护的士兵穿着蓝灰色工服,正手持工具匆忙在机体各处穿梭作业,螺旋桨前的引擎罩全数敞开,技工正在做最后一轮预热校准。
几台地面油车与弹药拖车停靠在停机坪边缘,伴随引擎空转的轰鸣声,传来不间断的液压喷涌与金属撞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