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第一次民族融合

李俊计划的很好,就等着自已长大后实施了。然而他还是低估了自已的族人对于建功立业的渴望。

他派出去弄橡胶的族人,一不小心就给他打下来了千里土地,还在一年之内建起来了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巨城……永安城。

修建这座城死了多少异族人?应该说李氏在天山脚下立足干了多少次仗,死了多少异族人,死伤多少族人?

这个除了陇西李氏上下六房的核心,外人无从得知。

也许只有草原上的流浪歌手,以各族人的口口相传中,有一丝蛛丝马迹。

李俊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数字只会存在于李氏的家族记事中不为外人所知,变成历史中的谜团。

“让后世的史学家们争论去吧!”

李俊命贴身记事把这些从西域送回来的军报存入秘档的时候,只是用他还带着奶音的声音淡淡的说了一句。

之后李俊就没有再想这些有的没的了,他始终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李俊更是相信,胡人畏威而不畏德,用他们能听的懂的语言刀子说话,远比跟他们讲什么仁仪道德来的有用。

。。。。。。

事情从李俊下令掘开塔里木河筑坝开始,就朝他猝不及防的方向发展了。

水无常型,遇物成形,无处不在并且润物细无声。

河水流过的地方,枯死的胡杨重新焕发生机,也让所经之处变得危险,成了永安城,哈密城(ps:李俊改名后的伊吾城,后文均作哈密城。)天然的屏障。

因为吸饱水的沙丘,形成了沼泽一样的地带,人从上面经过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战马不行,很容易就陷住马脚,然后就慢慢的被吞噬。

所以沙漠方向到哈密,永安城,就必须要经过戈壁滩。

而从沙漠那边过来,李氏族人在戈壁上修建了一座定远城,是永安城北面的补给站,及税关。

无论是从沙漠里来的商队,还是要往北继续北上往大食去的商队,这里都是重要的补给点。

李氏族人修建的这道防线,使得北方根本就没有办法大规模的骑兵偷袭。

墨家子弟和公输家族的族人,还在沙漠里挖了上百里的坎儿井,在沙漠里修起来了一道地下防线。

。。。。。。

永安城南面,是鄯城,这中间有许多村落,是李氏安置的三十多万河北,关中流民。

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被李氏分成了七个县,以后将统归马上就要修建的昌蒲城和安西城。

永安城的东边,是李氏重新修建的楼兰城,中间也有几座小城。

现在李氏族人只需要面对天山方向的吐蕃人,而李氏族人最先在天山脚下修建的就是一座高四十七丈的城墙。

李俊的计划就是等消化掉实际控制地上的近百多万回鹘人,还有其他的各族大大小小的的部落后,再求扩张。

所以李氏在西域的地盘,真正的威胁就是从鄯城方向下来的吐蕃人,毕竟鄯城还在朝廷手里,军队也不多,根本就没有办法拦住吐蕃人。

加上鄯城是李氏补给线的关键节点,李氏在此囤积了海量的物资,鄯城到哈密城这片土地上,也没有其他大的城池,又十分适合骑兵运动。

为此,李氏壮奴不得不在离鄯城百里左右驻扎大军,并开始修建安西城。

。。。。。。

民族融合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的,这片土地上的异族人,只是迫于李氏族人手里的铁枪,不敢造次,他们并不认为自已是李氏部落的族人。

说起来西域各部族,尤其是回鹘人,李氏族人和招募来这里的近三十万流民,大家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李氏族人(流民也自认为自已已经是李氏族人)觉得西域各部族的人之所以没有灭绝,纯粹就是傻子老天爷照顾。

这里的各部族吃饱了就是唱歌,跳舞,然后男男女女找一个地方嘿休嘿休。

身强力壮的人可以拥有自已看上的女人,哪怕这个女人拥有男人,也可以把男人赶走,然后就住进这个男人的帐篷。

而他们的帐篷,在李氏族人看来,比灾民的窝棚还脏乱差。

半大小子则是喜欢排着队抱着大羊的屁股耸动,老人到了冬天就被赶出族群。饿了就出去找食物(大多数时候都是抢劫),根本就没有危机感,以及储备粮食的习惯。

勤劳的汉人,怎么可能看得起这样的异族人?而西域的异族人开始的时候,都在看李氏族人的笑话。

他们不明白李氏族人为什么总是像仓鼠一样,永远都是在寻找食物,还和牛羊一样的吃草根。

李氏族人杀牛宰羊后,往往都是用盐淹起来晒干,各部族的人都笑话李氏族人像草原上的仓鼠。

汉人也把异族人当成只会交配的牛羊,彼此之间小矛盾不要太多。

但是一年以后异族人想不明白的事情发生了,他们亲眼目睹刚刚开始比自已还不如的李氏族人(流民),短短的时间内就过得比自已好太多太多了。

这就不得不说汉人的勤劳与聪明了,无论在任何地方,汉人都会蹲下来抓一把土,研究能种点什么?

汉人见到了任何东西,首先想到的便是这玩意儿有没有毒?怎么弄才好吃?

反正在汉人的眼里,所有的东西都能吃。无毒生吃,有毒泡酒。

反正任何东西到了汉人的手里,要不就是食材,要不然就是药材,以上两种都不是的话,最次也是柴禾不是?

来到了西域的关中,河北流民又岂能例外?

他们千里迢迢的来到了这里,李氏族人真正的把他们当一个人来对待,这种他们祖祖辈辈都没有过的待遇,怎么可能不让他们对李氏死心塌地?

李氏族人把耕牛,曲辕犁,种子分发下去后,李氏族人还想教他们种地来的,表示这里的气候变化多端,节气和关中不同云云……

结果流民中的长者和小头领们恭敬的说:“劳您辛苦,您大可不必管我们,我们会把庄稼地种好。”

气得李氏壮奴想抽他们一顿,骂骂咧咧的说着:“不识好人心的混蛋,老子倒要看看你们能不能种明白。”

然后就在因为分到土地,而开心不已的流民点头哈腰的恭送下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