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工业纪元更迭:霸权崩塌与未知深渊

自由联邦,波士顿,“通用工业集团”全球总部。

那间曾回荡着“中子弹”式冷酷指令、象征西方工业霸权顶峰的顶层会议室内,此刻却被死寂笼罩,

空气中弥漫着失败者的颓丧与绝望。巨大的落地窗外,

是波士顿繁华的城市天际线,可这份繁华落在会议室众人眼中,却只剩刺目的嘲讽。

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瘫坐在真皮座椅上,那曾支撑他叱咤商界数十年的脊梁,此刻像是被抽走了所有力量,微微佝偻着。

他面前的全息屏幕正实时刷新着集团股价,那道如同瀑布般陡峭下滑的曲线,每分每秒都在吞噬着这家百年巨头的根基——从“排放门”丑闻发酵至今,通用工业的市值已蒸发近七成,各地工厂停工、经销商解约、

投资者撤资的消息如同雪片般传来,曾经不可一世的工业帝国,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崩塌。

“先生们。”

韦尔奇缓缓抬起头,他那双曾锐利如鹰隼、能洞悉商业陷阱的眼眸,此刻布满了红血丝,失去了所有光芒,只剩下无尽的灰败,

“我们输了。”他的声音沙哑得像是被砂纸反复打磨过,每一个字都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

“我们输掉了信誉,输掉了市场,输掉了……过去百年建立起来的一切。”

会议室里的高管们低垂着头,无人敢接话。他们中有人曾跟随韦尔奇创下“市值翻倍”的辉煌战绩,有人曾主导过足以改变行业格局的技术革新,可如今,面对眼前的绝境,所有人都束手无策。

坐在韦尔奇右手边的首席技术官,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上的文件,那是集团最后一份技术专利清单——这些曾被他们视为“护城河”的核心技术,在“东方标准”掀起的浪潮下,竟变得一文不值。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韦尔奇伸出两根因愤怒和无力而微微颤抖的手指,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第一,坐在这里等死,等着被那个由东方人主导的、充满野蛮生命力的工业浪潮,彻底拍死在沙滩上。”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惨白的脸,“第二,去汉东,去那个我们曾经最看不起的地方,向那个我们曾经最鄙夷的年轻人……求饶。”

“求饶?”市场总监猛地抬起头,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的抗拒,

“韦尔奇先生,我们可是通用工业!是定义了现代工业标准的企业!让我们向一个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低头,这简直是……是奇耻大辱!”

“耻辱?”韦尔奇自嘲地笑了笑,笑声中充满了悲凉,“当我们的工厂因为没有订单而倒闭,当我们的员工因为失业而流落街头,当‘通用工业’这个名字成为历史课本上的反面案例时,那才是真正的耻辱!”

他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桌上的咖啡杯被震得摇晃,褐色的液体溅出,在洁白的桌布上留下丑陋的污渍,

“现在不是谈尊严的时候,是谈生存!”

众人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只有全息屏幕上股价跳动的声音,在寂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刺耳。

最终,首席财务官艰难地开口:“韦尔奇先生,您说得对,我们没有选择。

‘东方标准’已经占据了全球近六成的工业市场,盘古工业的技术授权是我们唯一的救命稻草。”

韦尔奇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只剩下决绝:“通知下去,准备专机,明天一早,飞往汉东。”

与此同时,汉斯国慕尼黑,西门子集团总部。冯·西门子正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望着楼下抗议的人群——那些举着“停止欺骗”“赔偿损失”标语的民众,大多是“排放门”丑闻的受害者

几个月前,西门子旗下汽车部门被曝光长期篡改排放数据,欺骗消费者和监管机构,消息一出,全球市场哗然。短短几周内,

西门子的股价暴跌,欧洲多国政府对其发起调查,巨额罚款和天价赔偿让这家百年企业不堪重负。

“冯先生,通用工业的韦尔奇先生刚刚发来消息,他已经决定前往汉东,寻求加入‘东方标准’。”助理小心翼翼地走进办公室,递上平板电脑。

冯·西门子接过平板,看着韦尔奇发来的简短信息,手指用力攥紧,指腹几乎要将屏幕捏碎。

他和韦尔奇相识数十年,两人既是竞争对手,也是维护西方工业霸权的“盟友”,曾无数次联手打压新兴工业势力,可如今,却要一同放下身段,向那个曾经被他们视为“蝼蚁”的东方年轻人低头。

“我们也走。”冯·西门子转过身,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告诉赵峰,西门子愿意接受‘东方标准’的所有条件,只求获得盘古工业的技术授权。”他很清楚,若再犹豫,等待西门子的,将是和那些已经破产的中小企业一样的结局。

三天后,汉东省京州国际机场。

清晨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停机坪上,一架架象征着旧世界工业权力的私人专机依次降落——韦尔奇的“湾流g650”、冯·西门子的“环球快车8000”、还有来自欧洲、北美多家工业巨头的专机,它们如同战败的秃鹫,收起了曾经不可一世的翅膀,悄无声息地停在跑道旁。

当韦尔奇走下飞机时,他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西装领带,试图维持最后的体面,可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和憔悴的面容,却暴露了他内心的狼狈。

冯·西门子跟在他身后,脸色同样凝重,目光扫过机场航站楼前悬挂的“东方标准,引领未来工业”的巨幅标语,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不甘,有屈辱,还有一丝难以掩饰的恐惧。

与西方巨头们的颓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来接机的汉东代表团。

为首的是盘古工业总裁赵峰的特助,他穿着笔挺的西装,脸上带着礼貌而疏离的微笑,将众人引向车队。

当车队行驶在京州的街道上时,韦尔奇透过车窗,看着路边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工厂、穿梭不息的新能源汽车,以及随处可见的“盘古工业”“东方标准认证”的标识,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滋味。

他想起十年前,自己曾随西方工业代表团访问汉东,那时的京州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工业城市,工厂里大多是从西方引进的二手设备,技术水平落后西方至少二十年。当时他曾在公开场合断言:

“汉东的工业,五十年内都无法追上西方的脚步。”

可如今,仅仅十年过去,这里已经成为了引领全球工业变革的核心,而曾经高高在上的西方工业,却沦为了需要向其“求饶”的存在。

车队最终抵达汉东省委大院,当韦尔奇、冯·西门子等人走进那间曾见证过无数次“惊天逆转”的一号会议室时,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巨大的圆形会议桌泾渭分明,将会议室分成了两个阵营。

一侧坐着以韦尔奇、冯·西门子为首的西方工业巨头,他们穿着昂贵的定制西装,却难掩眉宇间的局促与不安;

另一侧,则是以赵峰为核心的“新神联盟”——赵峰坐在正中间,穿着简约的深色西装,神情平静,眼神深邃,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赵峰的左手边,坐着汉东省政界的核心人物:高育良、赵立春,还有负责经济事务的钱伯斯。他们穿着笔挺的正装,气场沉稳,代表着新汉东最强大的政治意志,目光中带着对西方巨头的审视,也带着对“东方标准”未来的信心。

而赵峰的右手边,坐着的是工业界的精英:盘古工业的联合创始人燕九霄、深耕制造业数十年的韩春明,还有一个让所有西方巨头都为之侧目的身影——王建国。

王建国穿着一身由“盘古工业”量身定做的蓝灰色工作服,衣服的面料采用了最新的纳米透气材质,袖口和领口的设计充满了未来科技感。

他的胸前,佩戴着一枚由纯金打造的“工匠”徽章,徽章上雕刻着精密的齿轮图案,那是“新工院”的最高荣誉,象征着对劳动者的尊重与认可。

此刻的王建国,早已不是十年前那个在西方工厂里只能做最基础工种、连抬头说话都不敢的普通工人——他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留下的沧桑,却没有丝毫的自卑与迷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在座所有人平起平坐的从容与自信。

“韦尔奇先生,西门子先生。”赵峰率先开口,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如同沉稳的钟声,在寂静的会议室里回荡,“我知道,你们今天来,是为了什么。”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对面的西方巨头们,每一个被他注视到的人,都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却又不敢与他对视。“你们想加入我们的‘东方标准’,想获得我们‘盘古工业’的技术授权,想……活下去。”

赵峰的话直接而尖锐,如同一把利刃,刺破了西方巨头们试图维持的体面。韦尔奇和冯·西门子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屈辱——他们曾是站在工业链顶端的“王者”,如今却要被人如此直白地戳破“求生”的意图。

但现实的压力让他们无法反驳,韦尔奇艰难地抬起头,声音沙哑地说道:

“是的,赵先生,我们承认,我们输了。请,开出你的条件。”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赵峰身上。西方巨头们暗自揣测,这个曾被他们用尽卑劣手段打压的年轻人,一定会开出一个让他们倾家荡产的天价——毕竟,过去十年里,他们曾无数次在技术封锁、市场垄断、舆论抹黑等方面针对盘古工业,甚至试图通过政治手段逼迫赵峰妥协。他们做好了付出巨额资金、出让核心业务的准备,却唯独没料到,赵峰接下来的话,会让所有人都愣住。

“我不要你们一分钱。”赵峰缓缓说道,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什么?!”

韦尔奇猛地站起身,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冯·西门子也皱起眉头,眼神中充满了错愕——在商场摸爬滚打数十年,他见过无数次谈判,却从未见过有人放着到手的巨额利益不要,反而提出“不要钱”的条件。

赵峰看着西方巨头们震惊的表情,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从容的笑容。那笑容里,没有胜利者的傲慢,却带着一种足以让所有以“利益”为唯一信仰的资本家都为之胆寒的胸襟——那是一种超越了金钱,着眼于人类工业文明未来的格局。

“我说过,‘东方标准’是开放的。”赵峰的声音再次响起,清晰而坚定,“我欢迎任何有志于推动人类工业文明真正进步的朋友加入。但是,”他话锋一转,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同出鞘的利剑,直刺西方巨头们的内心,“加入,是有条件的。”

说着,赵峰伸出了三根手指,每一根手指落下,都像是在西方巨头们的心上重重敲了一下。

“第一,你们必须立刻解散那个早已沦为笑话的‘国际工业标准协会’,并公开向全世界,为你们过去数十年里所犯下的‘规则霸权’和‘排放门’丑闻,进行最诚挚的道歉。”

“规则霸权”——这四个字如同重锤,狠狠砸在韦尔奇和冯·西门子的心上。

他们很清楚,过去百年里,

“国际工业标准协会”一直被西方工业巨头掌控,他们通过制定有利于自己的标准,垄断技术、压榨新兴市场、获取巨额利润,无数发展中国家的工业企业,都曾因为这套“霸权规则”而举步维艰。而“排放门”更是他们心中无法抹去的污点,那些被欺骗的消费者、被污染的环境、被摧毁的信任,都是他们必须偿还的债。

韦尔奇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喉咙像是被堵住一般,发不出任何声音。冯·西门子则紧紧攥着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带来一阵刺痛——公开道歉,意味着他们要在全世界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这对于视“尊严”为生命的西方巨头而言,比赔钱更难接受。

“第二,你们必须以‘成员’的身份加入我们的‘东方标准’,无条件接受由我们所制定的、更高的、也更负责任的全新技术指标。”赵峰继续说道,语气没有丝毫缓和。

“东方标准”的技术指标有多严苛,西方巨头们早有耳闻——它不仅对产品的性能、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在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制定了远超国际旧标准的规范。

这意味着,他们必须投入巨额资金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改造,淘汰落后技术,甚至要放弃一部分短期利益。

但他们很清楚,这是加入“东方标准”的必经之路,也是他们重新获得市场信任的唯一方式。

冯·西门子深吸一口气,缓缓点了点头——相比于生存,技术改造的代价,他们还能承受。

“第三,也是最核心的一条。”

赵峰的目光如同最锋利的剑,死死钉在韦尔奇和冯·西门子的脸上,带着一种不容抗拒的威严,“作为加入新世界的‘投名状’,你们必须向我们‘东方标准’的所有成员,永久性地免费开放你们各自最核心的一百项专利技术。”

轰!

这句话如同惊雷,在会议室中轰然炸响!

韦尔奇和冯·西门子猛地从座位上站起来,脸色涨得通红,眼中充满了无法抑制的愤怒与屈辱。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韦尔奇嘶吼道,声音因为激动而变得尖锐,“那是我们用上百年的时间,和数万亿的资金,才积累起来的命根子!你这是在掠夺!是在抢劫!”

冯·西门子也紧跟着开口,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的愤怒:“赵先生,你可以让我们道歉,可以让我们接受新的技术标准,甚至可以让我们赔偿巨额资金,但核心专利是我们的根基,绝对不能免费开放!”

其他西方巨头也纷纷附和,会议室里瞬间陷入一片混乱。他们之所以愿意放下身段来汉东谈判,是因为他们认为“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可赵峰提出的这条条件,却触及了他们的底线——核心专利是他们维持竞争力的根本,一旦免费开放,他们将彻底失去与盘古工业抗衡的资本,甚至可能沦为“东方标准”体系下的“代工厂”。

赵峰看着眼前激动的西方巨头们,脸上没有丝毫波澜,只是平静地笑了笑:“是吗?”他缓缓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装的袖口,没有再看他们一眼,只是平静地向着会议室的大门走去。

“既然各位还没有学会如何在一个新世界里做一个谦卑的‘学生’,那么我想,我们已经没有什么好谈的了。”赵峰的声音不带丝毫感情,却如同最后的审判,在混乱的会议室里响起,“送客。”

说完,他的脚步没有丝毫停顿,径直朝着门外走去。

“等一下!”

就在赵峰即将走出会议室大门时,韦尔奇突然开口,声音中带着一种近乎哀求的颤抖——这位在商界叱咤了一辈子的“铁血暴君”,第一次放下了所有的骄傲与尊严,用一种充满屈辱的语气喊道。

赵峰停下了脚步,却没有回头。

韦尔奇看着他决绝的背影,心中充满了绝望与挣扎。他很清楚,一旦赵峰走出这扇门,通用工业将彻底失去最后的生机——没有“东方标准”的认证,没有盘古工业的技术授权,他们的产品将无法进入全球任何一个主流市场,等待他们的,将是彻底的、无可挽回的死亡。

他艰难地转过头,看向冯·西门子,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与妥协。最终,韦尔奇深吸一口气,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我们……答应。”

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刀,狠狠地剜着他的心。

冯·西门子也闭上眼,缓缓点了点头——相比于企业的覆灭,尊严和专利,都只能暂时放下。

赵峰听到这话,脚步顿了顿,随即缓缓转过身,脸上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明智的选择。”

半个小时后,一份足以被载入人类工业史册的《汉东协议》被送到了众人面前。协议的内容清晰而明确,将赵峰提出的三个条件逐一列明,每一条都像是在宣告旧工业时代的终结。

韦尔奇颤抖着拿起笔,那支曾经签下无数份巨额合同的手,此刻却重若千钧。他看着协议上“永久性免费开放核心专利”的条款,眼中充满了痛苦与不甘,却还是咬了咬牙,在签名处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冯·西门子紧随其后,当他的名字落在纸上时,他仿佛听到了“旧世界”崩塌的声音。

当最后一位西方巨头签下名字时,会议室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没有人说话,只有窗外传来的隐约欢呼声——此刻的汉东,早已因为“东方标准”即将主导全球工业格局的消息而陷入狂欢。

赵峰拿起一份签好的协议,仔细看了一遍,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一个由西方主导了上百年的工业霸权时代,正式宣告终结;而一个由东方引领的、更加开放、更加负责任的全新工业纪元,正式加冕。

当晚,整个汉东,乃至整个国家,都陷入了一片史无前例的狂欢海洋。京州市中心的广场上,数万民众聚集在一起,挥舞着国旗,高喊着“东方标准万岁”“工业崛起”的口号,绚烂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将整个城市映照得如同白昼。盘古工业的总部大楼外,员工们自发地拉起横幅,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他们中很多人都曾经历过被西方技术封锁的艰难岁月,如今终于见证了“东方标准”的胜利,心中充满了自豪与激动。

然而,在这片狂欢的海洋中,有一个人却异常平静。

赵峰悄然离开了庆祝的人群,独自一人回到了盘古工业总部大楼地下三层的“盘古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