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真惨啊
这个场景被国内影迷将其解读为东方式哀而不伤——李的沉默与兰迪的泪水,共同构成对创伤的尊重——有些伤口无需愈合,存在即是见证。
《纽约时报》:“杨的《海边的曼彻斯特》一定会成为影史经典,它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它撕碎了苦难必铸辉煌的虚假承诺。真正的治愈,是允许伤口永远流血。当全球观众为李的‘i’tbeatit’落泪时,恰是对人类脆弱性最深的共情——承认失败,或许才是生存的终极勇气。”
杨简的演技不但备受华夏影迷的好评,在美国烂番茄上也收获了99%的好评,在这众多好评中,众多数媒体、影评人和影迷聚焦于他“用微表情承载万吨悲痛”的表演——如警局审讯后夺枪自杀未遂的麻木眼神、与前妻街头相遇时喉结的颤抖。
《卫报》称“这是继《出租车司机》后最伟大的内敛式演出”。
无论国内外怎么去解读杨简这部《海边的曼切斯特》,大家对于电影表达的那种艺术真实性与社会隐喻都是一致给出了赞誉——
全片无配乐的冷寂海景、琐碎对话中的情感张力,被《电影手册》称为“新现实主义的胜利”;李的自我放逐被美国媒体视为“中产梦碎”的缩影——当努力无法改变结局,“躺平”成为最后的反抗。
而杨简在电影里的表现,也让美国舆论将杨简放在了今年奥斯卡影帝最大热门的位置上。
《海边曼切斯特》的上映,也就意味着这部电影的奥斯卡冲奖季正式开始。
杨简也指示马丁,今年的奥斯卡重心放在这部电影上,最佳男主角是重中之重,其次就是最佳导演、最佳影片与最佳剧本。
《星际穿越》的重心则是放在技术类奖项上就好,否则的话这会分散杨简的票数。
小李子的《血钻》与《无间行者》可是前车之鉴。
......
时间来到12月2号,《海边的曼切斯特》已经上映5天,虽说这部电影由于题材的原因,票房不是很爆炸,可因为杨简,5天的时间依然拿到了2.7亿的总票房。
就连1号和2号这两个工作日的日票房都接近3000万。
这个数据在杨简以往的电影中不算出色,可还是那句话,凡事就怕对比。和杨简自己的历史成绩比不怎么样,可是和其他人的电影比起来那就了不得了。
与《海边的曼切斯特》同日上映的《撒娇女人最好命》则是聚集了周讯、黄达岸两位当红明星,可依然败下阵来。
《撒娇女人》5天时间票房堪堪破亿,和《海边的曼切斯特》没法比。
说起来《撒娇女人》还是导演彭浩翔北上的第一部电影,可是这部电影的诞生其实不算容易,比起《太平轮》也差不了多少。
作为一部爱情喜剧,《撒娇女人最好命》在戏外还更特别一些。期间经历了版权纠纷以及二十二稿剧本,再到被雪藏的导演彭浩翔,《撒娇女人最好命》从筹备到终于和观众见面,一部中小成本的电影硬是用了三年多,屹立华艺“h计划”中好容易才“撒出来的娇”。
所谓“h计划”,就是华艺的一项电影计划,表示highhope得名,表示充满希望。
2011年2月份,华艺兄弟第一次发布“h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成员包括大哥成、徐客、马大刚、夏永康、陈国辉、林书宇、乌耳善、冯德轮、钮承泽、彭浩翔、于仁泰等11位导演的10部新片。
马大刚的《1942》、大哥成的《十二生肖》亦是共同在列,而还有一部电影也在列,那就是香江年轻导演彭浩翔的新片——《撒娇女人最好命》。
如果大家不认识彭浩翔,那么许多人提到那部爱情喜剧《志明与春娇》,有的人可能就知道了。
《志明与春娇》这部港式爱情小品虽然只在内地斩获了185万的票房成绩,却在豆瓣上收获了8.0的高分。
这无疑给了彭浩翔巨大的信心。
2007年彭浩翔曾凭《伊莎贝拉》试水北上,尽管这部电影提名了第56届金熊奖,不过依然无人关注他、
到了2010年,他在《志明与春娇》的成功中找到了一种立足内地电影市场的可能性,那就是当时在内地电影市场尚属空白的都市爱情喜剧类型片。
于是彭浩翔“思考良久,决定把香江的房子退掉,所有家中细软都运往Bj”,正式成为北漂一员。
在2011年华艺“h计划”中公布的《撒娇女人最好命》原本应该成为他北上之后的第一部作品。
然而彭浩翔的北漂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他曾经在自己于某烂苹果日报上的专栏里自嘲地描述过“消失的西装”,因为奔波于京港两地,彭浩翔与太太“许多时候,同时间在不同地方,我们夫妇二人名下可能会有三四个酒店房间。”“曾试过有一东西找了年多,由一位同事入职的时候已开始找,直至她离职,那东西还没找到,后来偶尔在别的合碰上,她还惦记着那东西到底找到了没有。”
同样体现出彭浩翔水土不服的,还有他与话剧导演何念有关《撒娇女王》的一场版权纠纷。早在“h计划”公布之前一个月,彭浩翔与何念的口水仗已经打响。
2011年彭浩翔宣布拍摄《撒娇女人最好命》时,话剧导演何念已推出同名话剧《撒娇女王》。彭浩翔指控何念“盗用创意”,称该项目原为双方合作但因“合约不合理”流产,何念却单方面推进话剧制作。
双方在微博公开互斥“盗贼”“败类”,甚至对簿公堂。更是在微博互发律师声明,在剧名归属、故事原创以及合作失败原因等问题上争执不下,双方态度都十分强硬,僵持的局面也一度成为当时的媒体头条。
何念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与彭浩翔谈崩的原因主要在于利益分配不均,“我之前的戏都是卖座的,我让给彭浩翔一些股份,可我们出现了三点分歧:第一,他只要现金交易,让我们付他50万元版权费———戏剧圈都知道,我做一个话剧也就100万元左右,他直接拿去50万元是完全不可能的;第二,我提出剧名叫《撒娇女王》,他坚持用《会撒娇的女人最好命》;第三,故事内容他也一定要用那本书传递的故事,而我想的是‘四城记’的故事。”
同时,何念也公开批评彭浩翔,“我觉得他来找我就是想把他原来做过的东西卖给我,赚一笔钱走人。”何念还借香江电影人文隽之口,称“这件事说明彭浩翔不了解内地的‘游戏规则’。”
同年5月,编剧柏邦尼在微博上透露,自己为何念告彭浩翔诽谤一案出庭作证。柏邦尼证明彭浩翔更早拥有创意,但最终案件结果成谜,纠纷不了了之。
双方就此事都是闭口不谈,最后的结果就是何念的话剧《撒娇女王》还在演,彭浩翔的《撒娇女人》则继续纠结于难产的剧本当中。
2012年4月,华艺兄弟发布2012年度“h计划”,《撒娇女人最好命》再次位列其中,发布会上王重垒打趣彭浩翔称其“这个撒娇没撒出来”,彭浩翔也再现场表示,两年时间一直用于修改剧本,而《撒娇女人最好命》将于当年暑期正式开拍。
而在当年5月份参加某活动时,彭浩翔再次证实,自己正在打磨《撒娇女人最好命》的剧本。
次年6月,华艺于魔都国际电影节上发布2013年度“h计划”,《撒娇女人最好命》就跟猪坚强一样依然倔强的再次出现在片单之中。
当时的王重垒再次谈及《撒娇女人最好命》的时候,口气从前一年的调侃变的多了几分无奈。
“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彭浩翔觉得《撒娇女人最好命》是真正进入内地市场的第一部戏,他希望全部都是内地演员出演,编剧的润色都是非常内地的东西,他希望更纯粹一点,准备久一点。”
但事实上,此时距离彭浩翔的《春娇与志明》上映已经过了一年多时间。尽管《春娇与志明》的主演还是香江演员余闻楽和杨芊桦,但故事的背景已经全盘搬到了Bj,与两人搭戏的演员也成了杨蜜和徐争,算是实际意义上彭浩翔进入内地市场的第一枪也不为过。
而此时的彭浩翔也赶上了内地电影票房正式起飞的东风,《春娇与志明》的票房直接拿到了7000万rmB,这让彭浩翔切实尝到了内地市场的甜头,也无怪他会在采访中自信的表示“我没有水土不服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我才华特别好啦”。
但在票房取得成功的同时,《春娇与志明》却未能延续前作《志明与春娇》的良好口碑。
实际上,《撒娇》剧本一直未定稿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时任华艺总监制的陈国富对剧本始终不满,要求反复修改。
原剧本中黄达岸的角色被设定为“渣男”,对周讯角色情感模糊,华艺认为需调整人物动机以符合市场接受度。随后编剧从柏邦尼更换为彭浩翔老搭档陆以心,剧本耗时三年修改22稿。
如果陈国富不离开华艺,这部电影可能还会难产一段时间。
随着2013年3月陈国富离开华艺,8个月后的11月份,《撒娇女人》立即开机。
虽然彭浩翔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剧本修改二十二稿是为了有一个好故事。
可是结合陈国富离开的时间以及成片呈现的效果,估计真的是陈国富不满意彭浩翔的剧本。
《撒娇女人最好命》上映后的口碑其实非常一般,尤其是其中的“直男癌审美”遭到猛烈批评——
大多的评论都认为彭浩翔是将女性简化为“女汉子”与“绿茶婊”的对立,强化性别刻板印象;黄达岸的台词“我是gay所以不爱女人”被指侮辱少数群体。
咳咳,前面那个杨简不知道怎么评价,毕竟他没看过电影,不知道是不是那样,可是黄达岸的台词,杨简觉得大家就有些苛刻了。
大家还对电影结局黑化林志琳的桥段感到反感。有影评称其“三观略歪”,票房虽破亿但口碑分裂,进一步削弱彭浩翔在内地的创作信誉。
其实,憋了三年的《撒娇女人》口碑与票房的失败就是彭浩翔试图用港式恶趣味解构内地婚恋观,但是两地的价值观是存在偏差的,从而遭到舆论反噬。
还有就是,彭浩翔这三年的遭遇,也算是资本权力的隐形操控,陈国富直接决定项目生死,导演沦为博弈棋子,直到他离开,这个项目的剧本就立即没问题了。
从结果来看,陈国富的坚持没问题啊。
不过,人家《撒娇女人》票房表现再怎么平庸,可是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顶天了也就6、7000万,票房5天破亿,不说能赚多少钱,起码保本没多大问题。
有一部电影可就惨了,给全国人民上演了一出票房大惨剧。
12月2号这天,也是吴雨森那部《太平轮(上)》正式上映的时间。
《太平轮(上)》作为吴宇森执导的史诗巨制,耗资4亿多rmB并集结章紫怡、金城武、黄达岸。宋慧乔等众多亚洲顶级明星,却遭遇口碑与票房的双重滑铁卢。
《太平轮(上)》的首日票房只拿到了2400万,还不如已经上映了5天的《海边的曼切斯特》。
堪称是对《太平轮》在伤害性上很高,侮辱性也极高的双重打击。
一直以来,《太平轮》都是以“华夏版《泰坦尼克号》”为宣传点,但上映的第一部影片中却是全程未展现沉船情节,129分钟的时长仅仅是铺垫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
媒体们纷纷批评其“名不副实”。
许多观众亦是冲着“华夏版的铁达尼号”这个名头去看的,电影上部全片129分钟全让吴雨森交代历史背景了,太平轮只开了一次,而且不是腊月二十八沉船的那次......因此,让想要看灾难、沉船的观众预期落空产生强烈被欺骗感。
《京华时报》更是直接指出:“观众抱怨电影结束仍未登船,叙事像太平轮一样灾难性失控。”
电影中爱情线冗长且平庸也遭到大量批评。
三组爱情故事——黄达岸与宋慧乔的军官千金恋、金城武与小日子女演员长泽雅美的跨国虐恋、佟大维与章紫怡的底层悲情,均被批为“散乱无章,相互衔接简直生硬到没眼看,还不如人家《撒娇女人最好命》”。
而三组爱情故事里面,又数黄达岸与宋慧乔的戏份被批评为“唯美如mv却空洞造作,完全脱离1949年的乱世背景,严重削弱了历史的厚重感。”
说来也是这些人不长记性,三国都被魔改成那样了,你能指望一把年纪还患癌的吴雨森能拍出什么好的历史故事来?
吴雨森弱化了他擅长的暴力美学,关键这是一部真实历史改编的电影,而在那个年代,暴力都是司空见惯的。
而吴大导演却试图通过传递反战思想来升华他的电影。
可是电影里的战争场面他又没处理好,甚至不如他之前的《赤壁》,被媒体批评“缺乏感染力”。
军事迷更是揪出电影里的多处硬伤——m26坦克从未出现在华夏战场,黄达岸黄手套雪白不符合战场环境等。
观众们的反馈就更直接了,直接表示十分失望,这就导致了这部电影的口碑迅速崩塌。大家普遍反映影片节奏拖沓,上集结束仍未见主线推进。《星际穿越》虽然也被一部分观众吐槽中断冗长,可是大多数看明白的人却是认为恰到好处,所以并没有出现《太平轮》这样的问题。
观影的观众们纷纷跑到微博和猫眼上吐槽:“有钱任性,看了半集船都没见着,上了吴白鸽的大当了,再也不会看下集了。”
如果是很少的一部分观众这么说影响还不会太大,片方还可以说是观众们没看懂导演的用意,可几乎所有看了电影的观众都这么说,那问题可就大了。
所以别说刚刚上映的上部,《太平轮(下)》都注定失败。而且吴雨森还在《太平轮》运用了3d技术,可是由于资金的问题,3d技术也不是真正的3d技术,只是伪3d,这严重削弱感情戏聚焦。而且战争与爱情场景均未因3d技术而提升观众的观感,还被讽刺是为了提高票价圈钱的手段。
从小马的财务状况来看,这种可能性可太高了。
小马与乐视这次的发行也存在失误,档期选错了,在商业运作上更是失误连连。
《太平轮(上)》的首日排片率只有34.61%,而且更让人震惊的是场均只有16人观影,这真的是难得一见啊。随便拍一部小成本恐怖片都不至于场均只有16人观影。
由于吴雨森的身体情况,《太平轮》还缺乏路演宣传,在网络票务推广上,或许是他们自己都不看好这部电影,也或许是认为已经投入巨额资金,再加大投入,亏损更多,所以相关的宣传资源与4亿多的制作成本不匹配。
总之不管真实原因是什么,反正发行上肯定是出了问题。
不过这样也好,也算是给《海边的曼切斯特》再让出几天的时间拿票房,怎么也能多拿个7、8000万吧。
穷谁也不能穷自己,只能是苦一苦小马、乐视、华艺和中影这四家了。
当然,《太平轮》口碑与票房双双遭遇滑铁卢,也不能说这部电影一无是处。
尽管整体评价几乎都是负面的,不过部分媒体和影迷仍认可章紫怡的表演,认为其饰演的底层女性“于真”在乱世中挣扎求生的段落被赞“全片最具冲击力”,展现人性尊严。
另外,场景复原(1:1太平轮模型)、服饰道具的考究,以及配乐也收获了一定的肯定,只是大家还不知道,这是吴雨森一次次超支得来的。
也有观众认为影片跳脱传统战争片得格局,通过个体命运折射和平珍贵。
《太平轮》的滑铁卢,其实就是一场“精致的失败”。
其溃败的本质是吴雨森的创作野心与当前市场现实的一种割裂。
文本的缺陷,让多线叙事未能凝聚成史诗格局,在阶层矛盾的刻画上浅尝辄止,反不如湾省那部《赛德克·巴莱》血性真实。
上下两部的叙事,也真的是让观众们厌烦了。吴雨森还以为能像《赤壁》那样侥幸。
如果真的要分上下集,那还不如彻底的写成两部电影,每部的剧情让其有一定关联的同时,也能有更强的独立性。
像现在这样耗费两个小时的时间,却连一句有意义的话都没有说,这不是白瞎了那4个多亿了嘛。
电影其实就是用现代光影技术讲故事,故事的立足点必须稳中人心。在《太平轮》这部被腰斩为上、下集的电影里,吴雨森就是想要用三对患难男女之间的情事,用乱世情来表达乱世人的命运。
但是,他仅仅把一段宏伟的历史长卷归结为3个不同阶层的爱情故事,情怀未免缩得太小。
冲着历史感来,冲着沉船走进电影院,观众们的落差感也可想而知。
故事的叙述从来都讲究娓娓道来,长略得当。
被腰斩成上、下两集,不是所有分集电影的绝症,《赤壁》虽然也被吐槽,但好歹人家拿了不少票房。
但这种上下集的操作对于《太平轮》来说肯定是。因为不能一气呵成已形成观影障碍,下集还得用若干片段去回忆上集,那就是重复。既然下集能够独立成片,那么还要上集做什么?杨简前世看《太平轮(下)》时候,下集依然犯上集的错误,足足用了1.5小时才让所有的主角都买齐票上了船,这真的很让人腻歪。
电影剧情的铺排有时是为情节高潮做准备,但让高潮等待太久,就会成为累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别忘记,华夏观众已经有过《泰坦尼克号》的观影经验,对太平轮的沉没自然要求不会低。铺排太久,最后胃口彻底被吊坏了,谁还去看你的电影?
就算心怀好奇,原本想要去看电影的人也会因为崩塌的口碑而选择作罢,等到各大平台上了再看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