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明我问青山

第708章 人间正道是沧桑

续接上文......

“不,你休要胡闹了。”

“没这个理由,随了你去,你我也不会好过,何况小娥她......”

“倘是我此番不归杭州,梅千总,他也绝交不了差。”

“萧靖川,你不该留我的。”

萧言笃定在前,梅呈安万念俱灰,有意成全在后。

事关临头,不想钰贞竟是严词拒绝。

对得这番推诿,萧怎不惹气生?

“你......”

“好,好,呵,倒是我一厢情愿了。”

萧郎赌气,别了头,咬牙自顾已是开始套甲。

钰贞瞧去,知是已又招恼于他,但大局为重,其亦自有计较,便就没多让步缓言。

一场洞中春,不过浮光泡影般,委似一场梦罢了。

眼下,近卫军马就抵在洞外,更兼那梅千总......

钰贞念达,一切俱该醒转矣。

其二人这般怄了气,旁处的梅呈安看到眼里,也是无奈尴尬。

为自解僵状,一声叹息,复言承诺。

“咳......”

“呃......,国公爷,不管怎样,倘惠嫔娘娘愿随末将抵返杭州,我可以项上人头作保,定全力携护,不较娘娘再出丝毫闪失。”

“除非我死,亦定护惠嫔周全便是。”

君子一诺,此话分量深重。

闻是,萧亦不免感怀,负气回头,略过钰贞,对得梅呈安来,诚恳一经抱拳过。

两个好汉反倒颇有投契。

......

不多时,就待洞内自顾忙是理清之际。

忽来,洞外再嘈嚷热闹起。

寻声不及多言去,却见是小春子已然踉跄身子闯了进来。

这萧将才知,原是自己部下业已大雨困顿中反复搜找,寻来此地。

于后,那钰贞跟同小春子又是一番哭诉牢骚,主仆二人好聊。

两刻多钟过,一行人方出洞重现天日下。

这会儿,天边满挂一条大彩虹。

夕阳无限,各自酸楚情愁,唯便就此咽去肚儿中。

等近卫军大队人马启程,抢修了盘道,沿来时山路下行走远......

萧由部下搀扶,原处业又怔去好久。

当夜,在随身卫戍携护之下,萧靖川放任一遭,方是业已尽告悻然归返。

骑溯湖州回,损兵折将,半道儿间,挨同前来袁平接应于余杭附近,不再赘述......

断鸿声里立苍茫,万劫冰轮照铁裳。

袖底痕深凝血玉,眉间锁蚀刻寒霜。

心舟早共星槎碎,病骨偏医剑影凉。

欲斫情根焚旧誓,灰飞恨别旧时妆。

............

叹哉......

一霎风沉花未觉,人间正道是沧桑啊!

事过随风去......

话延后续,待经一日舟车劳顿,梅呈安不辱使命,果是将个惠嫔及安嫔尸身妥当送回,抵入杭州城。

钰贞一身两命,虽多惊吓,但后经太医疗治,幸是母子俱平安。

而至于安嫔董芮宁,身回杭州,后事则潦草甚甚。

弘光帝这会子,自顾不暇,风烛病体,久陷昏迷药石难医。

朝廷上,因就各方利益瓜葛,外兼情势不明,各怀鬼胎,自也俱嫌没这心思管顾这般事。

遂于后继,便也尽就搪说在杭州城郊找了风水地,草草给人葬了。

梅呈安悲痛难抑,告病推搪,就此难专心在职,一天两头儿,城内外两处跑。

一心要为安嫔守灵。

刘文炳瞧出端倪,但碍于梅家情况,或既也有爱贤之意,便也就睁一眼闭一眼,讪讪不作管,随他暂时来去。

呜呼——

实来讲,如此梅、董二厢之事,又何尝不另就一对儿苦命鸳鸯?

跟萧、贞命缘何其相近,唯是命运使然,同缘不同命罢了......

............

一晃,再就七日过,时来六月初。

弘光帝朱慈烺业困杭州,病情进一步加剧,已至水米不进之景。

唯恐要临大限之期也。

与此同时,钰贞处肚腹胎动异常,临盆在即,专已行宫内备产,几方盼得诞有龙嗣。

同期稍前,另番急要,便就赶说是那越修亲传萧军情报归城事了。

这越修,自廿四分路直插杭州去,赶进城中,第一时间便算报禀了萧军来援之军报,以稳朝纲。

对此捷传,内阁亦有匆论,经是几首脑互来牵扯,终较拿定些主意出来。

代是弘光帝便就事拟旨,着加封萧靖川靖国公太子太傅衔,破例以武官授督师之职,以节制南直隶兵马共举御北敌。

并敕令下,命萧军务必即可从速着手清剿南境余贼,且把北地清兵彻底坚决堵截于长江北,不得南下寸步。

可,话也说回了,这番头衔加封,亦可瞧是尽些花头儿而已。

实际东西,钱粮物资军械,那可是半分未提。

真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既要马儿跑,还不给个饱。

拿人当驴一般使唤。

其心实是可恶,其心甚较可诛也。

............

堪堪絮言,话休絮烦......

这边杭州事暂按不表,并行不悖,转眼再谋北地。

此时节,业经多日战伐,眼下,长江以北区域,孙培忠自西河南东进以来,前后连克蒙城、寿春、凤阳等地。

后击滁州、来安,因多铎后顾,着重兵驻防,一时久攻不下。

不过,此一路兵来,助长江一线萧军稳固南京局势之目的业已达成也。

后萧见此培忠部艰难处境,遂便临改决定,军命放弃对滁州、来安等地之攻伐。

特命培忠转头往北,再占泗水、桃源、宿迁,举兵大部运动,直奔重城徐州。

如此来,对得多铎之兵马北退之通路,便可直接产生重大威胁。

倘较培忠军马一路北进,真能取得战果。

那,原多铎设想之退路,扬州-淮安一线辖通山东之局,通道则就变窄多许,待往后战局旦是有变,需纵兵回撤时,培忠军马就极有可能半路堵截,酿出大祸。

于军退守后援,俱是不利,心腹之患也。

遂无法,多铎见状如此用兵,便也只得是急又抽调主力尽半,回援补充增补淮安线。

并阻击桃源城,同培忠在桃源、宿迁两地交手,拉扯争夺,寸土不让。

同时,亦赶紧快马奔北,抵返京城禀回多尔衮。

什么面子里子,这回也不要兼顾啦。

紧是恳切亲笔信一封,速请兵马援军充填山东地。

再发北地军马来驰徐州一线,逼近两面夹击,来迫使培忠西南龟缩,放弃徐州争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