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走马观花的参观

姚继英跟陈飞越来越不客气。

他拍着陈飞的肩膀,忽悠道:

“兄弟,跟我一起喝茅台,是不是思想上进步特快!”

“哥,那是必须的,下次来,咱们还喝茅台,进步快!”陈飞大着舌头说道。

四人酒足饭饱后。

姚继诚回了216房间。

姚继英和李海燕,把陈飞送到士兵站岗的大院门口。

陈飞挥手告别,步伐不稳的走进大院。

李海燕拽着姚继英的胳膊,散漫的往招待所走。

“小英子,我发现你特小人,睚眦必报。”李海燕道。

姚继英嬉笑着驳斥道:

“且,只许陈飞跟我开玩笑,让我干啃馒头扫大院。

不许我跟陈飞开玩笑,让他在高台村扫地、挑大粪,这是什么道理!”

李海燕嘻嘻笑道:“也是啊,众生平等嘛。”

两人回到招待所,李海燕住进了218房间。

第二天吃完早饭后。

李海燕叫了一辆出租车,陪着姚继英两人,去了燕京塑料厂。

燕京二轻局的副局长周荣军,已经跟厂长尹红兵打好招呼。

尹红兵也跟保卫科长交待好了。

姚继英三人到了燕京塑料厂,被保卫科长亲自领到了厂长办公室。

尹红兵四十来岁,正坐在办公桌前看报纸。

见到陌生的两男一女出现,立刻起身迎过来,跟李海燕去握手,微笑着说道:

“欢迎,你一定是荣军口中的燕子。”

“尹厂长好,我是李海燕。”李海燕乖乖的说道。

“燕子,不许叫我厂长,你必须叫舅舅,我跟荣军是发小儿加铁磁。”尹红兵一本正经的说道。

“舅舅好,这是姚继英、姚继诚。”李海燕立即改口,乖巧的介绍道。

姚继英也没幻想能跟尹厂长握手,规矩的说道:“尹厂长好!”

尹红兵果然没有握手的意思,热情的说道:

“请坐,欢迎你们来学习,支援老区的建设,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工作。”

尹红兵又对保卫科长说道:

“老张,去把生产科长老童叫过来。”

保卫科张科长答应了一声走后。

李海燕和尹红兵,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笑。

尹红兵不时的关心李海燕的爷爷、姥爷。

询问你爷爷身体挺好吧,你姥爷很健康吧。

姚继英安静的坐在一旁,化身路人甲,心里很是鄙视尹红兵。

首长的健康状况,也敢随便打听!

下来要问问陈飞,这种情况是不是该去吃窝头。

片刻后,生产科长童林,来到了厂长办公室。

尹红兵给童林安排道:

“老童,你领着老区来的两位小姚同志,去车间参观一下。

他们有什么学习要求,咱们厂尽全力满足。”

姚继英连忙站起来,主动伸出手去,跟童林握手道:

“您好童科长,我叫姚继英,给您添麻烦了。”

“你好,以后叫我老童就行,咱们现在就去吧。”童林随和的说道。

姚继英跟尹红兵告别道:

“尹厂长,您和海燕继续谈,我俩先去参观。”

李海燕给姚继英做了个鬼脸。

尹红兵客气道:

“去吧,有什么困难,直接来找我。”

姚继英说了一声谢谢,跟随着童林走出厂长办公室。

燕京塑料厂,有职工两千多人,在燕京的各行工业里,不算是很大的厂。

但在国内的轻工行业,已经是巨无霸的级别。

童林五十来岁,身体很瘦,一言一行显得极为干练。

姚继英二人跟着他,走马观花的参观了塑料管材分厂、聚乙烯薄膜分厂、塑料印刷分厂。

前世,姚继英接触过很多塑料产品的生产,走一圈下来,心中已经明白了几分。

姚继诚是第一次见到,只看了个云山雾罩。

姚继英开门见山的对童林说道:

“童科长,我们大队要建一个聚乙烯薄膜厂。

这是我们来学习的目的,希望您能给我俩,安排几天学习的时间。”

“没问题,咱们去找薄膜分厂的总工吴云昌。”童林爽快的答应道。

三人又回到薄膜分厂,走进车间里的一间办公室。

童林对着一个瘦高、秃顶的四十多岁男人说道:

“吴工,这两位小姚同志,是尹厂长的客人,在你们分厂学习几天,一定要接待好。”

吴运昌在姚继英心里,才是真正的大神,以后难免要在技术上用此人。

姚继英把所有的笑,在脸上挤出来,双手握住吴云昌的手,说道:“吴工,太麻烦您了!”

“欢迎,你俩就跟着班组生产吧,有任何不懂的技术,随时问我。”吴云昌说道。

“我还有事,回生产科了”童林对吴云昌告辞道。

吴云昌不言声的挥挥手,领着姚继英二人,去了车间的生产班组。

四千多平米的车间内,有三十多台大小吹塑薄膜机组。

生产0,02mm到0.15mm之间厚度,各种用途的塑料薄膜。

其中薄一些的塑料薄膜,主要用作塑料包装和印刷,而厚一些的塑料薄膜,主要用于覆盖。

姚继英态度极为谦逊的问道:

“吴工,我就是一个农村的土老帽,让你见笑啊,这些设备都是国产的吗?”

吴云昌耐心地解说道:

“小姚,别客气,车间有两台生产最薄0.2丝薄膜的设备。

是厂里花了四百多万元,从东洋进口的设备。

其它所有的塑料薄膜生产机组,都是东北的渤海塑机设备厂制造。”

“吴工,我们大队要建一个,蔬菜种植扣棚薄膜的厂子。

生产这种厚度的薄膜机组,价格很贵吗?”姚继英问道。

蔬菜扣棚的聚乙烯薄膜,厚度在0.08mm到0.12mm之间,相对比其他的规格,更容易生产一些。

吴云昌介绍道:

“厚度适中的聚乙烯薄膜,是设备和技术要求最低的产品。

渤海塑机筒宽3米,展开六米宽的薄膜吹塑机组,每台大概在四十五万左右。”

姚继英闻言,一点也不超建厂的预算,心里轻松了一些。

吴云昌走到一台设备前,对姚继英说道:

“这台设备,正生产0.1mm厚度的聚乙烯薄膜,筒宽3米,幅宽六米,主要就是各种覆盖用。”

就见一个工人,把大米一样的的聚乙烯颗粒原料,倒进塑料挤出机后面的进料斗。

经过两米多挤出筒的加热、热熔、塑化,最后从挤出模具出来。

立刻被模具里的吹风系统,吹胀成一个直径1米左右的塑料薄膜大筒。

塑料薄膜大筒,沿着向上的各种输送辊,经过十米左右的吹风冷却定型。

再从十米的高空,向下折返到收卷系统,完成了生产的全部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