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跟李向南谈判

沙河岸边,柳条绿了的时候。

高台大队轧钢厂生产的各种农具,已经开始在周围的集市上售卖。

但现在的市场,国家允许自产自销,还不允许私人商贩倒买倒卖。

轧钢厂没有批量的渠道销售,造成大量的产品积压。

高台大队账上的二十多万元,除了少部分,用在修灵石山的路。

其余的资金,都压在了轧钢厂的那些农具上。

姚继英目前面临两个困难。

一是、要解决并增加轧钢厂的流动资金。

二是、要打通燕南地区供销社的销售渠道。

姚继英找到李向南,强迫他二选一的说道:

“哥,高台大队遇到了两个困难。

你挑一个难度小的,帮助我们解决掉。

是找银行再贷款二十万,还是去地区供销社,推销轧钢厂的产品。”

李向南皱着眉头问道:

“你们轧钢厂有了利润,给公社上交多少?

说个数,我也好有个理由,替你去跑腿办事。”

姚继英耍无赖道:

“哥,轧钢厂也是在你领导之下,提钱关系就远了。”

李向南毫不动摇的说道:

“我领导之下,听着挺新鲜。

你是人听我的指挥,还是我能调动轧钢厂的资金。

有事求我,就归我领导,没事求我,就让我去南墙根儿歇着。”

姚继英准备妥协的问道:

“领导,你想要多少?”

李向南这才有了点笑容,说道:

“不是我要多少,是你要给公社多少,一年五千,不多吧!”

姚继英寻找着漏洞,说道:

“要是真挣钱,利润里拿出5000元,也行。”

李向南立刻察觉,姚继英的话里有问题,说道:

“账本在你手里,赔钱挣钱都是你说了算。

不管轧钢厂赔赚,每年上交公社五千元。”

姚继英坚决不让步的说道:

“轧钢厂要是赚钱可以,万一赔钱,还拿五千给公社,那绝对不行。

就是我敢答应,高台大队的三千多村民,也不会答应。”

李向南诱惑的说道:

“那就难办了,燕京的国家供销总社里,我还真有个朋友。

你不给公社好处,我确实没有动力给你办事。”

姚继英本来计划,让李向南通过地区的姚专员,拿下地区供销社的渠道。

如今听到李向南,在供销总社有关系,大脑开始转的飞快。

真要有了供销总社的销售渠道,轧钢厂吃农具的业务,还不得能撑死。

开始极快的在心里计算,轧钢厂每年5000吨的产量。

按照李向南五千元的胃口,拿出销售额的多少比例合适。

姚继英对李向南诚恳地说道:

“哥,这样行不行,供销总社的业务。

每笔销售都会开发票,一分钱的虚假也做不了。

我每年在供销总社的销售额里,给公社提千分之一的流水。

不够5000元,我补足,如果超了5000元,我也认。”

李向南觉得还算合理,最主要是从姚继英这个滑头身上,终于刮下了一层油。

李向南认可道:

“可以,我给卢志勇写封信,你拿着信,去供销总社找他。”

姚继英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两件事,李向南一个人全解决了。

到燕京,拿到轧钢厂跟供销总社签订的合同。

再拿着合同到平阳的银行、或者燕南银行,没有理由带不出款来。

最好,把轧钢厂跟供销总社的结账期,写成一年一结算,再另外约定一个结算方法。

那么从银行再贷款50万、100万,应该问题也不太大。

姚继英催促李向南道:

“哥,现在写信吧,我吃完午饭就去燕京,明天一早就去找卢志勇。”

李向南拿起钢笔问道:

“咱俩之间,不用写个协议吗?”

姚继英坚决不同意的说道:

“哥,你在公社,我才认这笔钱,就当帮助你工作了。

你不在,也不知道是来个什么王八。

这笔钱给别人,没准儿不干正事,全踏马吃喝了。

你高升后,打死我,我也不再给公社上交钱。”

李向南摇摇头,什么也没说,开始提笔给卢志勇写信。

……

姚继英骑着摩托车去的燕京。

比开汽车、坐火车都快了很多。

中午一点从家里出发,下午四点半就到了燕京的石景山。

供销总社在复兴门内大街,也就是二十一世纪时,金融街那里。

现在的燕京也不堵车,姚继英骑着摩托车,又用了一刻钟,就到了临近复兴门的车公庄。

姚继英在北礼士路,找了一家地下招待所住下,

打电话告知李海燕,招待所的位置和房间号,让她晚上请自己吃饭。。

中青报靠近东二环,车公庄在西二环外。

李海燕下了班,从东四十条坐地铁2号线,到到达车公庄站。

出了地铁走路,在北礼士路的一幢居民楼下。

李海燕看见了自己的摩托车,才注意到礼士路招待所的招牌。

顺着楼梯往下走了2层,找到118房间。

李海燕推门就进,说道:“你属老鼠的,来了燕京就钻地下。”

姚继英懒懒的坐起来,怼道:

“我也想住一间充满阳光,还有电视机的宾馆,你给银子啊。”

李海燕咯、咯的笑道:

“小英子,从了主子,主子自然让你享受荣华富贵。”

姚继英赶紧岔开话题:

“你二叔的朋友卢志勇,知道这个人吗?”

“卢志勇是二叔的同学,跟二叔算是瓷器,你找他干嘛?”李海燕道。

燕京把关系很好的朋友称为瓷器,很是形象。

瓷器牢固而紧密,但怕摔。

还有一种不怕任何摔的朋友关系,被称为铁磁。

姚继英觉得此行,应该能达到目的:

“我找他卖轧钢厂生产的铁锹。”

李海燕第一次听说,轧钢厂不生产钢板、钢筋,而是生产铁锹。

于是奇怪的问道:“高台轧钢厂咋不生产钢筋呀,钢筋在市场上非常的紧俏。”

姚继英对李海燕的无知批评道:

“海燕,你已经腐败到,何不食肉糜的程度。

你给我投资个几千万,我明天就生产钢筋。”

李海燕这才知道,生产钢筋也不是容易的事。

但还是伶牙俐齿的说道:

“你要是在燕京能卖身,我给你找关系贷款两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