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借题发威

轧钢厂已经试生产十来天。

计划先制造简单的农具,铁锹、锄头、洋镐、锛镐、各种大小锤子等产品。

千万不能小看这些农具。

农民每天都在用它们,对质量问题最为敏感。

如果质量不过关,轧钢厂只有赔钱一个结果。

姚继英跟姚金明,先是强调老话题,第一就是注意安全。

然后才问道:

“生产的热轧钢板,拿样品去燕南检测了嘛?”

“样品已经送到燕南去了,后天才能出来质检报告。

依照高泰山的经验,基本上没问题。”

姚继英叮嘱道:

“你不要心疼钱,轧钢厂必须要上质检设备。

商业局干轧钢厂赔钱,一是没找到学习的地方。

再就是四十多万都砸进去了,却舍不得再花几万买质检设备。

咱们一定要吸取教训,去外地取经学习不要断,天天质检不能停。”

姚金明奉承道:“九叔英明,句句都说到了点子上。”

姚继英来轧钢厂,一要检查工作,二要恐吓上了报纸的姚金明,千万别翘尾巴。

见姚金明还算恭顺,暂时放了他一马,说道:

“我来还有一件事,高台中学共有57名贫困生。

我答应李建辉,每个学期给他们2000元的助学金。

作为学费、书本费、生活补助,李建辉负责发给每一个学生。”

姚金明皱着眉头,思考了好一会儿,才说道:

“九叔,补助给咱们大队的学生们,那绝对没问题。

可是这钱,要是给了外村的学生们,大队委员们肯定都不愿意。”

姚继英准备好发飚,盯着姚金明问道:

“金明,你不要管别人愿不愿意,我现在问你,你同不同意?”

姚金明在姚继英注视的威胁下,紧张的额头冒了汗。

为了坚持原则,还是心虚的说道:

“花钱给外村的学生,我不同意!”

姚继英暴起,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大骂道:

“姚金明,别以为上了报纸,你就敢猖狂,不把我放在眼里。

我个人借钱给那些学生,敢不借给我,我明天就让你拄双拐。”

姚继英骂完,掏出燕南日报,把报纸揉成一团,用力的砸在姚金明脸上。

也不看姚金明的一副哭丧脸。

使劲儿摔上办公室的门,骑上摩托车,扬长而去。

姚金明心里明白,九叔先是受了报纸的刺激,再被自己拒绝他的决定,才发飚惩戒自己。

自己虽然是大队书记,可跟九叔的威望比,差的太远。

只好认怂的去找姚继忠,让他帮忙劝说九叔,从而缓和关系。

姚继英骑着摩托车,风驰电掣般的离开轧钢厂。

脑子里的前世,骂他道:

你可真够小人的!

今生却辩解道:

虽说在村庄掌权,德行、功劳、武力缺一不可。

可最关键的还是要心狠,不然,死的比在战场都快!

慈不掌兵、善不理财。

姚继英回到大队部,刷刷的写好一张2000元的借条。

把借条扔给李广义,没好气的说道:

“去找姚金明签字,回来给我支钱。”

李广义赶紧小跑着,去轧钢厂找姚金明。

姚继英暗骂道:

等着村长当家,一支笔就能拿钱,还挺踏马的难熬。

反对分田单干的姚继英,盼着公社赶快改乡,同时变成村长当家。

姚继英没等到李广义回来,就等来了姚金明和姚继忠。

姚继忠进门看姚继英阴沉着脸,也不跟他俩打招呼。

嘿、嘿笑着劝解道:

“老九,你咋跟个小辈儿怄气,笑一个,金明给你认错来了。”

姚金明赶紧上前说道:

“九叔,我错了,我当时想拒绝记者采访,可为了巴结李向南,才没敢拒绝。

今天,我更错了,在没详细了解情况下,就说不同意。

以后我一定做好你的助手。

你做了决定的事,我绝不反对,要做好为你的参谋工作。”

姚继英一开始不想闹动静,计划只让姚金明、李广义知道。

把这笔助学金,记在那本秘密账上。

见姚金明认错很及时,姚继英开始加码。

把那一叠,高台中学贫困生的登记表,从抽屉里拿出来,拍在桌子上。

继续冷着脸,发誓说道:

“姚书记,你召集大队委员们开会,如果这笔助学金通不过。

我要是再回大队来,姓姚的全踏马改姓李!”

姚继英谁也不看,起身就走。

姚继忠拦了两下,没拦住侦察兵。

只好跟姚金明,一起在大队部发愁,这个会要咋开,才能让姚队长回来。

姚继英骑着摩托车,又奔了高家庄。

一路上这个恨啊,农田里没有青纱帐不算,冬天穿衣服一层层的还挺多。

也不知道去哪里谈情说爱合适。

姚继英进了丈母娘家,就怒喊道:

“红梅,为了你,我队长也不干了。

咱俩去县城领结婚证,明天就办酒席。”

高红梅闻声,跑出屋来问道:

“你疯了,出啥事了?”

姚继英扮做一个弱者,可怜的说道:

“老姨,他们都欺负我,我没法儿活了!”

高红梅很清楚,上学时,姚继英确实自尊心强、脸皮薄。

可自打退伍回来,他干的全是不要脸的事。

很奇怪,这是出了多大的事,才让姚继英不想活了。

高红梅说道:“先进屋再说。”

姚继英拒绝道:

“我想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你要不愿意陪着我,那我自己走了。”

姚继英把摩托车掉头,就要离开。

高红梅无奈,只好坐上摩托车,说道:“开慢点儿。”

哪里有没人的地方啊,冬天的农田,一眼能看尽五里地。

姚继英只好顶着寒风往山里开。

一直在心里大骂,这是一个什么破世道。

谈个恋爱,找个背风的地方都难,连个山洞都没有。

最后、姚继英也不在意是不是背风了,反正没人就行。

支好摩托车梯,姚继英一声长叹:

“唉!老姨,人做点好事,咋就这么难。”

高红梅急脾气的问道:

“你倒是说说咋回事啊?”

姚继英把找李建辉的过程,57个贫困生多么的凄惨。

全体大队委员都反对给助学金,逼的自己不得不辞职。

添油加醋的胡说完,又抱屈道:

“我退伍回来,修六车道,建轧钢厂,修开铁矿的路。

为高台大队干了这么多事,

想帮助贫困学生,却没一个人理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