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冲突
姚继英骑着姚金明的自行车,一路歪斜的回家去睡觉。
姚继英感觉根本就没睡。
就又被高音大喇叭喊醒:
“姚继英!赶紧来大队部,姚继英,赶紧来大队部!
有紧急情况需要你处理!有紧急情况需要你处理!”
姚继英一激灵的爬起来,顾不上是谁不礼貌的喊他的大名。
脸也不擦,骑上自行车直奔路基工地。
大喇叭让他去大队部,他却直接去了修路的工地。
他以为大喇叭里喊得那样急,一定是工地出了安全事故。
干工程、最怕出安全事故,姚继英一直在担心。
姚继英在修路现场这几天,看到没山、没石头的笔直土路。
除了打夯机,连个危险的机械都没有,才放下心来。
姚继英很后悔,吉普车早走了一会儿,万一有伤员还得用拖拉机。
到了路基工地,见大家都在不慌不忙的干活。
没发现有事故的迹象,正奇怪咋回事。
姚继忠走过来问:
“老九,让你去大队部,你咋来这儿啦?”
姚继英的起床气一下子爆发出来:
“哪个傻比让我去大队部的,我踏马的非踹死他!”
姚继忠看他发火发的莫名其妙,劝解的说道:
“是供电站的站长张宝忠,去大队部要找你谈谈。
你去了别乱发脾气,能不闹僵就别闹僵了。”
姚继英听到是张宝忠在找他,立刻明白是那小子要给自己通牒。
立即就下了硬碰硬的决心。
八十年代的电站,只要惯着他的毛病,永远也谈不好。
如果早晚是冲突一场,那就不如先下手为强。
这种单位对单位的事,事情闹得越大,结果才可能越合理。
高台大队是国家的集体单位,我是集体我怕谁!
姚继英拿定主意,咬着后槽牙骂道:
“我想跟他妈谈谈,他爸肯定不愿意。
三哥!你把民兵连召集起来,都带上铁锨。
我先去供电站大门那里等你们。”
姚继忠见兄弟拿定了主意,连忙去召集自己的人马。
供电站在公社的北侧,出于安全考虑,跟公社北墙拉开了五十米的距离。
姚继英怕万一堵不住张宝忠,让自己的谋划功亏一篑,所以提
前到了供电站的大门前。
等了没有十分钟,姚继忠带着民兵连。
显得威胁性十足的,来到了供电站门口。
“三哥,一共多少人?”
“加上我、一共121人。”姚继忠准确的回答道。
“让他们列四列横队。”
姚继忠立刻嗓音洪亮的大声命令道:
“所有人都有,列四列横队!”
在整队过程中,120个壮汉同时安静下来。
姚继英开始激昂澎湃的做动员:
“兄弟们!这是一次任务,在这里没有任何乡亲辈份,只有兄弟战友。
今天召集您们,是因为高台供电站要让咱们村,每家每户都要买一块电表。
我不同意,供电站就要给咱们村断电。
咱们村每年春节,都要给他们送一头猪的过年礼。
每逢节假日,都要他们上贡一份礼品。
这都喂不饱他们,还要赚电表的好处费。
刚才在大喇叭里喊我的,是供电站站长张宝忠,要给我来个最后通牒。
所以我决定,永远不会再让张宝忠,回到供电站里上班,再让他当这里的站长。
你们从此给我记住,高台供电站,是高台大队地面上的供电站。
我不允许客大欺主,更不允许他们,骑在主家脖子上拉屎。
我现在分配任务,你们分四队人,每个队负责供电站的一面墙,只许人出不人许进。
记住!这是命令!
谁胆敢私自放人进去!
我以全体姓姚的名义起誓!
只要有人进去,姓姚的全都给我改姓李。
三哥,你带两个人回村,给我把帐篷、被褥、床板拉过来。
我不把张宝忠赶出高台的地面,誓不回村!”
姚继英声嘶力竭的讲完话,嗓子都喊哑了。
动员的效果,非常强烈。
姚继忠没想到老九这样狠,根本不留余地。
老九果然是个战场活下来的男人。
张宝忠只是准备威胁他,老九就要直接干趴下张宝忠。
姚继英刚刚做完战前动员。
张宝忠回到了供电站大门前。
见一百多个拿着铁锨的壮汉,列队整齐的站在供电站大门口。
张宝忠冷笑一声,对比较熟悉的姚继忠讽刺道:
“继忠,你要干嘛?想闹事?”
姚继英不等姚继忠说话,也不等其他人有反应。
一步窜到张宝忠跟前,一记右勾拳重击在张宝忠的胃部。
短粗矮胖的张宝忠,连喊叫都不能做到,条件反射的弓腰、捂住肚子里的剧痛。
姚继英觉得还没解气,又一个飞脚踢在张宝忠的下巴上。
此时才有时间骂道:“我闹你妈!”
张宝忠先是弓腰,接着下巴被汽车撞了一样,身体“咣”的一下砸在地上。
像小鸡崽儿临死前一样,腿脚踢腾了两下,直接晕了过去。
其他人,就连姚继忠,都被姚继英暴打张宝忠的动作发傻。
光天化日之下,什么话都不说,直接就把人打死了。
姚继英心里有数,习惯抓舌头的侦察兵,绝不会失手让人轻易的死亡。
知道张宝忠只是晕了过去,对姚继忠冷着脸说道:
“三哥,你带几个人,把他扔到卫生院门口,然后赶紧回村去拉帐篷。”
姚继忠嘴里答应着,脚动着,心里不乐意。
这才半个多月,自己送了四个人去卫生院。
自己这个大队委员、民兵连长,快成卫生员了。
姚继忠走后,姚继英对着正在发呆,还没解散的民兵们说道:
“我气还没消,必须再打张宝忠一次,你们谁跟着我去卫生院?”。
全体民兵都吃惊姚继英的狠毒,心头一阵恶寒。
姚继英刚问完,谁愿意跟着再打张宝忠。
一个瘦小的民兵站出来喊道:
“我跟着队长去!”
“你叫什么?”
“李广义。”
两句简单的问答,姚继英确定找到了,自己的第二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