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敢想敢干
沙河是燕南地区的一条季节性河流。
夏天雨季时,水最大的时候能冲桥毁路,而冬季却是年年断流。
沙河从巍峨的北太行山里蜿蜒着流出山谷,在山谷出口的北侧是灵石山,南侧是石头山。
在沙河出山的小冲击平原的山谷口,有一片几百亩大小、明显高出周围地势的高台。
沙河刚出太行又遇上高台阻拦,只好调头向北又流出三里远。
紧接着又遇上一个独立的丘陵鼓山,才转向东方,一直到达渤海。
姚家的先祖,长途迁徙而来,很有眼光的选择了这片高台宝地。
形成了沙河出山遇到的第一个村庄,高台生产大队。
是宝地就聚人,高台村在清代就已经形成几百户的大型村落。
那几百亩高台上,早已没有了建院起屋的闲置地方。
如今南面高台下的人口,反而比高台上的人口还多。
高台生产大队是高台人民公社的所在地,是周围二十几个村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每逢阴历的三、五、八、十为高台大队的集市,周围的村庄都会来买卖一些山区特产、粮食、蔬菜……及各种生活用品。
现在虽然把倒买倒卖定性为投机倒把来打击,但自产自销的商品,国家还是非常鼓励流通。
今天是农历的八月初八,临近中秋节的高台村集市,更是热闹非凡。
集市沿着高台上的主街,往南一直延伸到高台下,足有二里地远。
高台村的大队部,在台地的正中央,最早是龙王庙的地址,破四旧时,拆掉了龙王庙。
龙王庙的木料和砖瓦,翻盖成大队队部后还有剩余。
姚继英穿着一身没有领徽的军装,戴着没有帽徽的军帽,单肩背着一个军挎包。
信步走在集市上,准备去开生产大队队委会。
现在的生产大队,所有村干部都不是专职干部,有事则去开会,没事就下田种地。
今年的冬小麦已经播种下去,头遍水也已灌溉完,村里开始进入农闲季节。
集市上的人流熙熙攘攘,不时地夹杂着叫卖声。
村里的的十几个大高音喇叭,在转播着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
姚继英边体会着这一世的烟火气,边完善着昨夜在茅房仰望星空时,灵感一现的爱情计划。
下决心!这一世,自己必须做到。
进则造福全体高台村民,退则做个富家翁,每天回家搂着高红梅睡觉。
哪怕没能力改变高台村的结局,也一定要改变自己和高红梅的命运。
此时高红梅已经订婚,今年腊月就要嫁人。
姚继英却敢想天天回家搂着高红梅睡觉。
果然两世为人的脸皮最厚,一张前世的脸皮再加这一世的脸皮。
两张脸皮贴在一起,巨厚无比。
事实证明人先要敢想,才有机会实现理想。
身穿灰格子上衣,头发随意扎成马尾的高红梅,正在一家木器摊位前挑拣着小板凳。
姚继英走到木器摊前,对老板吹胡子瞪眼、毫不客气的说道:
“你这小板凳的做工,可比高台村木工组做的差远了!”
卖木器老板的年龄,都能赶上姚继英他爹的岁数了。
听见小伙子不厚道的评语,立刻仰头翻着白眼嚷嚷:
“高台木工组做的好,你来这干嘛?”
姚继英大声地反驳道:
“要不是我媳妇贪图便宜要在这买,我搭理你干嘛!”
不到五秒钟的三句大声对话。
让高红梅扭头看向姚继英,一双丹凤眼露出、吃惊、怀疑、迷茫……。
姚继英毫不犹豫,侧身拽起高红梅的左手就走,同时用更大的声音喊:
“咱们走,便宜没好货,不买了!我找高台木工组现做!”
高红梅毫无反应的被姚继英拽着,往集市熙攘的人群里走。
身后传来木器老板的大声喝骂:
“这就是个踏马的二百五,媳妇这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几个也正挑拣木器的婆娘,为了讨木器老板的欢心,以便能便宜几分钱,随声附和道:
“媳妇长得是真俊,小伙儿是个二球。”
“好汉没好妻、赖汉娶花枝,这是上讲究的说道。”
“这小俊俏媳妇眼瞎了。”
……
姚继英一句话也不说,只是昂首挺胸的拽着高红梅走。
高红梅被姚继英强迫着、在人群里走了大概有十米,才终于反应过来。
自己的名节全毁了。
姚继英小人、流氓、下三滥、土匪……。
这是报复,报复同桌两年的那些仇。
高红梅迅疾的扬起巴掌,用尽全力扇在姚继英的左脸上。
紧接着双手捂着脸,往人群外面跑。
这一巴掌的动静,让周围赶集的人们,迅速地围拢了过来。
有人看热闹不嫌事大,想让姚继英再挨媳妇一巴掌:
“媳妇跑了,还不赶紧追!”
“赶紧回家去跪搓衣板儿!漂亮媳妇要真没影儿了,可惜!”
……
姚建英的左脸火辣辣的疼。
此时既不慌张也不捂脸。
对看热闹的人群不闪不避。
脸上洋溢着笑容,迈着四方步继续往大队部走。
路过供销社时,捎带着花两元三毛钱,买了一条佳宾香烟。
高台大队部只有两间房。
堂屋六十多平米大一些,用来开会传达文件、靠北墙放着一张八仙桌,空地无秩序的放着几条长板凳。
里间三十来平米,中间对头放着两张三屉桌。
一张是大队书记姚树堂用,一张是会计姚金明在用。
靠南墙窗户前还有一张三屉桌,摆放着广播用收音机、扩音机、一个包着红绸布的话筒,等其他播音杂物。
姚继英到了大队部,见姚树堂跟几个大队委员,正抽着烟闲聊。
二话不说,把那条佳宾烟扔到八仙桌上,转身就进了里间。
把正播评书杨家将的收音机关掉。
村里的十二个高音大喇叭一起静了音。
无数听评书听得正上瘾的人,齐刷刷感到莫名奇妙。
一般情况下,这必是有上级的重要文件要传达。
无数的人开始竖起耳朵,等待听国家又发生了什么大事。
姚继英打开话筒开关,咳嗽了一声,试了试话筒已经接通扩音机。
村民们听见十二个大喇叭里的一声咳嗽。
见怪不怪,这也符合念文件前的惯例。
紧接着十二个大喇叭里传出,一个男人高昂的声音。
男人几句声嘶力竭的喊话。
让村民们瞪大了眼睛,眼睛全都掉到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