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公告全城难民

第二日

破晓时分,

晨曦如同轻柔的薄纱,悄然揭开了夜的帷幕。+欣!丸`夲*榊¢栈? +追*嶵~新^蟑~洁`

就如同前一日那般,

众人已纷纷从睡梦中醒来。

以王家村为核心的这几百号人,

迅速地收拾好行装,有条不紊地开始了新一天的行程,

朝着前方稳步迈进。

他们沿着蜿蜒的道路不知走了多久,

仿佛时间在这漫长的跋涉中凝固。

突然,

前方视野里,巍峨的城墙与庄重的城门映入眼帘。

“紫山县!紫山县到啦!”

不知是谁率先激动地大喊起来,

那声音中满是压抑许久后终于释放的欣喜。

王家村的众人以及周边同行的难民们,

脸上瞬间绽放出如花朵般灿烂的笑容,那是对希望之地抵达的由衷喜悦。

可当他们满心欢喜地靠近,

四处打量一番后,

却不禁当场愣住,脸上的笑容也瞬间凝固。

只见城门外,密密麻麻全是难民,

人山人海,层层叠叠,数量远超他们这一行人。

原本设置粥棚的地方,此刻已焕然一新,

摆放着一个个大号的桌椅。

每张桌椅后面,端坐着两个身着长衫、模样斯文的人,看打扮应该是书吏。

周围还有众多身披甲胄的士兵,

他们身姿挺拔,神色威严,手持长枪,来回巡视,维持着现场的秩序。

王家村的人们,

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谨慎与迷茫,

只是小心翼翼地四处张望着,谁都没敢轻易迈出脚步。

七叔公眉头微蹙,

与几位身为中年领头人交换了一下眼神,彼此心照不宣。

他们心里都明白,就目前这情形来看,

紫山县大概率是不会让灾民毫无章法地直接进城。

想到这儿,众人的眉头不禁皱得更紧,眼神中也多了几分忧虑。

就在众人有些不知所措之时,

人群中有几个头脑灵活、反应敏捷的人站了出来。

其中一个叫王木的年轻人,他心思细腻,

率先向七叔公提议道:

“七叔公,眼下这情况不明,咱们不如直接派人过去问问,

看看到底是个什么章程。”

七叔公沉思片刻,觉得此计可行,便缓缓点了点头。

随后,他仔细地在人群中挑选起来,

最终选出了几个机灵聪慧的年轻人,准备派他们去城门处打听消息。

之后,这一行人便找了个距离城门稍远的角落,暂时蹲了下来。

此时已临近中午,

炽热的太阳高悬天空,无情地烘烤着大地。

天气越发炎热难耐,众人紧紧挤在一起,

汗水不停地从额头、脸颊滑落,

衣衫早已被汗水湿透,黏在身上十分难受,愈发让人感到心烦意乱。

现在远离城门一些,

好歹能有一丝相对清爽的空气,让人心神稍定。

不少人见状,好奇心作祟,

也想跟着一起过去看看热闹,可都被七叔公一一阻拦下来。

他深知,人多反而容易坏事,

于是只挑选了三个年轻力壮,且头脑聪明的后生小伙前去询问。

临行前,七叔公一脸严肃,反复叮嘱这几个年轻人:

“你们去了之后,说话做事都机灵点,千万别莽撞。”

“是,七叔公。”

待他们三人离开后,

七叔公而后又转过头,对着人群里的大人们千叮万嘱:

“各位,一定要看紧自家孩子,

一刻都不能让他们脱离视线,

这地方人多眼杂,可别出什么岔子。”

他还特意安排了几个身强力壮的村民在周围巡逻,严肃地告诫大家:

“都警醒着点,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别到处乱逛,

咱们还没搞清楚状况,一切都得小心行事。”

“是,七叔公......”

在被派去询问的人当中,有一个便是王蛋。

王蛋身材高挑修长,身姿挺拔,站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他身旁站着的是窝头叔,

窝头叔虎背熊腰,体型壮硕,犹如一座小山般矗立着,

是个典型的彪形大汉,光是那副孔武有力的模样,就让人见了不寒而栗。

最后一个稍矮一点的年轻后生就是王木,头脑机灵,胆子也不小。

他们一行三人,快步朝着城门口走去。

没过多久,

王蛋、窝头叔和王木便来到了城门口。

他们怀揣着满心的期待与些许紧张,

脚步放得极轻,缓缓朝着一位正在城门值守的官差走去。

王蛋脸上率先堆起了讨好的笑容,

窝头叔也跟着咧开嘴,露出朴实的笑意,

正打算开口客气地与官差攀谈几句。

对面的官差眼尖,远远瞧见他们过来,

未等他们开口,便抬手随意地一摆,

指了指不远处,语气平淡却又透着一丝不容置疑:

“你们去那边看,墙上贴着公告呢,

自己先瞧瞧,那边有人专门给你们解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看这熟练的应对方式,

显然这位官差,已经不知遇到过多少像他们这样前来打听消息的灾民了,

所以直接简明扼要地说了这么几句,便不再多言。

窝头大叔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

赶忙满脸堆笑地对着眼前的官差拱手作揖,

态度十分恭敬:

“多谢官差大人,多谢多谢!”

说完,便急忙拉着王蛋和王木,

快步来到城门旁边的一处大告示栏前。

这里的人很多,他们三人靠着强健的体魄,好不容易挤入最里层。

抬眼一看,

只见告示栏上,

端端正正地贴着一张黑字红底的大告示,

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醒目。!晓?税_宅¨ ¢哽+薪~蕞~筷+

告示栏周围早已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人,

一个个脑袋攒动,都在努力地探头探脑,

试图看清告示上的内容。

人群中,不少人面露茫然之色,

你一言我一语地小声嘟囔着:

“上面写的是啥呀?”

“咱也不识字,这可咋整?”

“......”

那些官差见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

嘈杂声也愈发大了起来,便提高了嗓门,

又大声地对着众人重新解读了一遍。

他们心里清楚得很,围在这儿的这些灾民,

大多都是祖祖辈辈在土地里辛勤劳作的泥腿子,

平日里面朝黄土背朝天,根本没机会读书识字。

让他们自己去看这告示,可不就是故意为难人嘛。

所以,每个公告栏前面都特意安排了两名官差,

轮流给大家讲解,

一批一批地来,送走一批,紧接着再讲下一批。

告示上面的文字倒也贴心,

并非那种堆砌着之乎者也、弯弯绕绕让人云里雾里的文言文,

而是通俗易懂的大白话,

力求让每一个灾民都能听得明白。

众人一听到官差喊话,瞬间安静下来,

原本嘈杂的人群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大家都像被施了定身咒一般,眼睛紧紧盯着官差,

耳朵竖得高高的,全神贯注地听着,

每个人都希望能从官差嘴里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就听那官差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

“大伙都仔细听啊!

咱们小侯爷和王县伯可是心系大家,

亲自安排了以工代赈的好法子。

不管是谁,只要你愿意,都能留在紫山县干活,

有个安身立命的机会。

要是你有瓦工手艺,那就去帮忙建造城墙和房屋,

这可是为咱紫山县添砖加瓦的大好事;

要是没有这手艺也没关系,或者可以去各个工烧石灰、制砖瓦,

这些可都是建造新城必不可少的材料;

要是你会打造农具等物件的木工,

那就到前面的那个棚子那儿排队,农具可是咱庄稼人的好帮手,缺不了。

要是啥手艺都没有的年轻孩子,或是女子,老人呢,

也别着急,就单独在一旁集合,

到时候会给你们发一张号码木牌。

一家一户要在一起,领到号码牌后就能进城,

还会给分房子,以后就有个安稳的家啦。

另外,还有挖河渠、捡柴,翻耕荒地等等活儿,

只要你肯出力,就不愁没活干。

每日发放的粮食呢,也有明确的规定,

男壮劳力一天能领一斤粮食,

妇女、儿童和老人,考虑到饭量小些,分量就减半。

这些都听明白了吗?”

官差这一番话讲完,众人忙不迭地点头,

嘴里齐声应道:

“明白明白,官差大人!

您说得清楚明白,我们都懂啦!”

这时,人群里

突然有人已经迫不及待地大声询问起来:

“大人,那开荒的土地,听说是不是我们能领到呀?”

这一问,瞬间又让人群的气氛紧张起来,

大家都眼巴巴地等着官差的回答。

那位官差听到了那个人的询问声,

脸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容,没有一丝厌烦,

反而提高了音量,对着众人朗声道:

“各位乡亲们呐,都静一静,听我说!

本来呢,这事儿是打算等开荒土地的各项事宜都安排得妥妥当当之后,

再跟大伙详细说明的。

既然你们此刻这么急切地想知道,那我今儿就提前跟你们交底儿。

等所有荒地都开垦完毕,你们就能领到土地了。

这可是小侯爷和王县伯~王大人一同精心商议、共同制定的好政策。

在这政策之下,只要参与了开荒,你们每个人呐,都能免费领到土地,

而且是每人整整十亩地!

无论男女老少,一个都不落,

全都能免费领取这十亩地。

要是一家有三口人,那就是三十亩地,以此类推。

大伙都听明白了吗?

往后啊,只要你们依照规定按时交税,

剩下的产出就全归你们自己啦。

并且,这些土地可不是临时租给你们的,

,!

而是会登记造册,

从你们正式成为紫山县百姓的那一刻起,

就彻彻底底归你们所有,谁也别想从你们手里夺走!”

官差这一番话说完,人群瞬间炸开了锅,

如同热油锅里滴进了水珠,

“轰”的一声,沸腾起来。

“真的吗?

真不敢相信,这消息居然是千真万确的!”

“是啊,之前在路上听到这消息

,我心里头一直犯嘀咕,压根儿不敢相信。

没想到啊,居然真的是真的!”

“这可真是太好了!”

“我就说嘛,我就觉得不会有假,

当时还有好多人犹犹豫豫不愿意来呢。

哈哈哈,这下好了,以后我也是有土地的人了!”

“是啊,有了土地,咱们就能种地,子子孙孙的生活就有着落了。”

“小侯爷和王县伯可真是大好人呐,

简直就是咱们的再生父母,青天大老爷啊!”

“是啊......”

众人一边激动万分地呼喊着,

一边不由自主地纷纷跪倒在地,朝着公告栏的方向,

嘴里不住地念叨着感恩的话语,虔诚地磕头跪拜。

那两位负责讲解的官差,

静静地看着这一幕,并没有上前阻止。+墈,书¨君? .最¨芯*璋*结-庚,鑫.快,

他们对这样的场景早已司空见惯,

毕竟在他们心里,所有人都会对小侯爷和王县伯满怀感激之情。

而且此刻,

若不让这些饱经苦难的百姓好好抒发一下内心积压已久的激动,

根本没法让他们迅速平静下来。

好不容易等众人的情绪稍微平复了一些,

两位官差再次提高嗓门,大声喊道:

“大伙都听仔细咯!

赶紧回去通知自家的乡亲父老,

然后到那边的棚子底下,按照各自会的手艺、擅长的活计,

像瓦工、木工,或者其他特殊技能,去进行登记,领取号码牌。

记住喽,不管是妇女还是孩童,都得去领。

领完号码牌之后,拿着它到城门那边,

交给城门处的官差,由他们负责给大伙分发房子。

这房子啊,可是小侯爷和王大人对大伙的一片心意,

大伙可都别错过了!”

众人听完,立刻像被惊起的鸟兽一般,四散开来,

各自急着去把这个如同天籁般的好消息,

传递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和族中长辈。

尤其是王蛋、窝头叔他们三人,

更是心急如焚,脚下生风,

朝着七叔公他们所在的角落一路飞奔而去。

远远瞧见他们火急火燎地跑来,

七叔公带着几个中年头目赶忙迎上前去。

“怎么回事啊?

你们打听到啥情况了?

那边衙门口咋乱哄哄的,看着像是众人和官差起争执了似的。”

“太好了,太好了,七叔公!”

“王爷爷,你们听我说!”

王蛋和窝头叔三人一边跑,一边扯着嗓子兴奋地呼喊着,

不一会儿便来到众人面前。

王蛋向来性子急,嘴巴快,还没来得及喘口

气,

就迫不及待地大声宣布:

“是真的,真的呀!

紫山县的大人们要收留咱们啦,

会给咱们安排合适的活计,还会分发粮草,实行以工代赈。

不仅会给咱们工钱,还发粮食呢,

而且......而且还给咱们分房子!

咱们以后啊,就能在紫山县定居下来了。”

王蛋这一番话说完,人群瞬间沸腾起来。

“真的吗?你没骗人。”

“真不敢相信,我们也能进城了!”

“太好了,太好了,七叔公!

咱们以后啊,在这儿就有安稳的家了!”

“......”

“七叔公,还有乡亲们呐!”

窝头叔兴奋得声音都变了调,涨红着脸,

手舞足蹈地说道,

“那些官差大人亲口跟我们讲的,

只要咱们在这儿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干好,把土地耕种起来,

紫山县的大人们就会给咱们每人分发十亩地啊!”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强调,

“而且不论男女老少,一个不落,统统都能分到十亩地!

要是家里有三口人,那合起来就是三十亩地嘞!”

“啥?真有这等好事?”

七叔公的眼睛瞬间瞪得老大,

满是皱纹的脸上写满了不敢置信,

“这……这咋可能呀?”

“难道老天爷真开眼了?”

“紫山县的小侯爷和王县伯,莫不是菩萨转世下凡来救咱们的吧?”

“太好了呀!我们都会有自己的土地了?!”

“......”

众人先是一愣,

紧接着爆发出一阵惊喜若狂的欢呼。

这个消息,简直如同黑暗中猛然炸开的绚烂烟火,

远远超出了他们此前的所有期待。

他们一路历经艰辛逃荒至此,

本就只求能在紫山县这个小侯爷重兵守护的地方,

安安稳稳地挣口饭吃,能活下去就谢天谢地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谁能想到,如今不仅能有安稳的容身之所,

不久之后竟然还能免费分得十亩土地!

土地啊!

对于他们这些祖祖辈辈靠土地为生的人来说,

那就是命根子!

是活下去的希望!

是延续子孙后代的根本!

一想到有了土地,他们就能重新播种希望,养育儿女,

王家村也能再次兴旺发达,

众人的心中顿时被喜悦填满,一个个大喜过望。

七叔公更是激动得全身止不住地颤抖。

他在这世上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

见过无数的风雨沧桑,却从未听闻过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好事。

此刻,这实实在在的喜讯就摆在眼前,

怎能不让他心潮翻涌,激动得难以自已。

众人见七叔公激动成这样,赶忙一拥而上,

小心翼翼地搀扶着他,轻声安慰,

生怕他因过度喜悦而伤了身子。

这一群人,大多拖家带口,老的老,小的小。

一路逃荒而来,他们早已疲惫不堪,

身心都到了承受的极限。

如果继续逃荒,除非离开黄州,

可一旦那样,就会变成没有户籍、没有土地的流民,

走到哪儿都遭人白眼,居无定所。

如今,他们能留在紫山县登籍入册,

还能获得免费的土地,

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绝处逢生,

还有什么可不知足的呢?!

“快快快!”

七叔公好不容易稍稍缓过一口气,

强压着满心的激动,扯着嗓子大声喊道,

“都赶紧分好队,各自按照自己手头会的手艺,

去各个木棚那边登记领取号码牌!”

在七叔公的指挥下,众人迅速在各自头领的带领下,

秩序井然地朝着那一排排棚子走去。

由于人数众多,这队伍如同一条蜿蜒的长龙,

缓缓向前延伸,整整排了将近一个时辰。

王家村以及相邻村子的所有人,终于都顺利领到了号码牌。

而后,大伙以家庭为单位,一排排整齐地朝着城门口进发。

他们毕恭毕敬地将手中的号码牌递给城门口的官差查验。

紧接着,

从城门内走出一个人,微笑着示意众人跟上,

领着他们朝着一处地方走去。

只见那里有许多空房子,崭新的屋瓦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

仿佛正张开怀抱,迎接这些历经苦难的新主人。

紫山县,

正以一种温暖而有序的姿态,

接纳着这些饱经风霜的人们。

紫山县难民们那如汹涌浪潮般的激动心情,

仿佛具有一种无形的强大力量,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开来。

这股热烈的情绪,不仅在紫山县内掀起层层波澜,

还顺着紫山县与河山县之间的官道,

如同狂风一般一路呼啸着席卷至河山县,

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河山县难民们的心中激起了千层浪。

在这股风潮的强烈影响下,

河山县的百姓们再也无法按捺内心的冲动,

一个个蠢蠢欲动。

就在河山县百姓们内心的情绪即将爆发,

却还未付诸行动之时,河山县衙门的官差们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如同传递希望的使者,

将与紫山县一模一样的告示,张贴在县城的各个显眼之处。

刹那间,

这一纸告示,

如同点燃激情的导火索,

让河山县的百姓们瞬间陷入了与紫山县难民别无二致的极度激动之中。

只见城中处处都是激动的身影,百姓们或是眼含热泪,

激动地呼喊着感恩的话语;

或是虔诚地跪地磕头跪拜,

那此起彼伏的呼喊声与磕头声交织在一起,

在县城的每一个角落回荡,久久不绝于耳。

其实这个主要还是黄侍郎~黄大人及时出手了。

他比河山县百姓更早得知紫山县这一重大消息的,

就在紫山县以工代赈举措正式实施的第二天,

一位官差神色匆匆地踏入黄侍郎的府邸,

手中捧着整理得极为详细的消息以及一份装订成册、厚实的四册计划书。

当这份由王铭精心谋划制定的详细计划书,

呈现在黄侍郎眼前时,他的目光瞬间被牢牢吸引,

整个人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击中,

顿时呆立当场,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黄侍郎怀着无比凝重且激动的心情,

将自己独自反锁在书房之中。

在这静谧的空间里,他仿佛进入了一个只属于这份计划书的世界,

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他都沉浸其中,

如饥似渴地研读着每一个字、每一条内容。

他的目光在书页上缓缓移动,每一条政策条例,

都如同珍贵的宝藏,被他仔仔细细地查看、反复斟酌、深入思考。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内心仿佛被投入了一颗颗石子,

泛起层层强烈的波澜,

,!

身体也不由自主地随着情绪的起伏而微微颤抖。

每看一遍,那种震撼与激动便愈发强烈,

到最后,他的情绪达到了顶点。

在他激动得几乎忍不住要拍案而起的瞬间,

过度的兴奋让他的身体失去了平衡,

差点直接晕倒在地。

好在他凭借着本能,及时伸手紧紧扶住了身旁的座椅,

这才勉强稳住身形,避免了摔倒在地的狼狈。

尽管如此,

这突如其来的状况,

丝毫没有抑制住他心中,那如澎湃江水般汹涌的激动与惊叹之情。

他双眼紧紧盯着这份以工代赈的实施方案,

仿佛看到了拯救黄州灾情的希望之光,

忍不住仰天长笑:

“好!好!好啊!

王县伯,真乃当世大才!

从古至今,论治世之能,恐怕无人能在他之上!

有了这以工代赈的绝妙方法,黄州的灾情定能迎刃而解!”

大笑过后,他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急切冲动,

恨不得立刻调动所有力量,将紫山县的成功模式原封不动地复制到河山县,

让河山县所有在苦难中挣扎的灾民,

都能像紫山县的难民一样,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开启崭新的生活篇章。

然而,在这股兴奋劲儿稍稍消退之后,

黄侍郎的心底还是不可避免地泛起了一丝忧虑。

毕竟,这是以小侯爷和王县伯为主,

根据紫山县的实际情况临时制定的方案,

虽然在他看来极具可行性,

但朝廷是否会认可并允许在更大范围内推行,他心里实在没底。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

他强忍着内心深处对方案实施的急切渴望,缓缓坐回案桌前。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

随后拿起毛笔,

蘸满墨汁,奋笔疾书起来。

他将这份详细的报告以及自己对方案实施的全面想法,

一一详尽细致地书写出来。

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对解决黄州灾情的坚定决心;

每一句话,都凝聚着他对这份方案的深入思考。

写完之后,他迅速起身,快步走到书房门外,

唤来一直守在门外的黑锦卫。

他神色严肃地将奏折与密信交到黑锦卫手中,

语气坚定地命令道:

“你务必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

将这份奏折火速送往内阁,密信亲自呈递给陛下,不得有丝毫耽搁!”

“是,大人!”

领命而去的黑锦卫,

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有片刻耽搁。

他们飞身上马,骏马嘶鸣,马蹄扬起滚滚尘土,

如离弦之箭般朝着京城的方向疾驰而去,

那背影在飞扬的尘土中迅速远去。

只留下黄侍郎在原地,目光凝视着远方,

心中默默祈祷着这份方案能够得到朝廷的认可与支持。

然而,等待的时间犹如无情的催命符,

紧迫得让人喘不过气。

黄侍郎在屋内来回踱步,每一步都仿佛踏在自己的心上。

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目光坚定,

内心正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

在谨慎行事与大胆作为之间,他反复权衡利弊。

终于,他像是在黑暗中寻得了一丝曙光,

心中豁然开朗:

“小侯爷和王县伯都能不惧压力,

果断推行以工代赈,为百姓谋福祉,

他们如此勇敢无畏,我又怎能退缩?!

这可是关乎万千百姓生死存亡,实实在在有利于他们的大好事啊!”

念及此,黄侍郎猛地一拍案桌,

那声响在寂静的屋内格外响亮,

如同惊雷炸响。

“来人!”

黄侍郎大声喝道,声音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门口的护卫听到呼喊,

如训练有素的猎豹,瞬间推门而入,

单膝跪地,身姿挺拔,拱手行礼,朗声道:

“大人有何吩咐?”

“速速将河山县所有官员、护卫、将军,

以及相关人等全部召集到此,

我有紧急且重要之事要安排!”

黄侍郎神色凝重,目光如炬,语气急促而坚定地命令道。

“是,大人!”

护卫领命后,犹如一阵疾风般迅速转身,飞奔而去传达指令。

仅仅过去了两刻钟,

那些原本还在紫山县各处忙碌奔波的官员、主事、以及城防校尉等人,

接到消息后纷纷放下手中正在处理的事务,

神色匆匆地朝着县衙大厅赶来。

他们脚步急促,神色间带着些许疑惑,

但更多的是对上级命令的服从。

不一会儿,

众人便在县衙大厅整齐地排列站好,

安静地等待着黄侍郎的到来,

大厅内弥漫着一种紧张而肃穆的气氛。

黄侍郎手持一叠厚厚的宣纸,

脚步匆匆却又沉稳有力地走进大厅。

他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众人,见所有人都已到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便不再多费口舌,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

“各位,我手中这份,是从紫山县精心整理而来的以工代赈方案。

大家都清楚,咱们河山县与紫山县同属受灾之地,

遭受天灾的侵袭,急需得到妥善的救济。

在周边一众县中,除了石山县之外,

就数紫山县和咱们河山县受灾最为严重,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如今,我们不能再继续维持以往那种免费施粥的局面了。

虽说现有的粮食储备在短期内能够勉强维持,

但这绝非长久之计,坐吃山空终非良策。

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必须做出改变,

所有人都得按照我手中这份方案来展开行动。”

说着,他高高扬起手中的宣纸,

那纸张在空气中微微颤动。

众人听闻,

立刻齐刷刷地站直身子,像是听到了冲锋的号角,

神情专注地将目光投向黄侍郎。

“我相信,紫山县由小侯爷和王县伯制定的这些方案,

想必你们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吧?”

黄侍郎的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

试图从他们的表情中探寻大家对这件事的了解程度。

众人面面相觑,

有的微微点头,眼中透露出一丝了然,

表示对相关方案略有知晓;

有的则一脸茫然,眼中满是疑惑,

显然对小侯爷和王县伯的举措了解甚少。

“好,我不管你们之前对这些方案了解多少。”

黄侍郎接着说道,语气坚定而有力,

“反正从今日起,所有人都要立刻行动起来,

走出县衙,对那些饱受苦难的难民进行详细且全面的登记。

与此同时,确保今日的免费施粥能够顺利进行。

但大家要清楚,今日是最后一天免费施粥了。

明日开始,完成登记的难民,

要依据各自所掌握的手艺进行细致分类。

无论是木工、瓦工,还是其他各类手艺人,

都要各归其类,各司其职。

我手中这份方案里有详细的条例说明,

大家务必严格按照此方案实行。

我们要开展一系列关乎民生的工程建设,

城墙因天灾受损严重,需要重新建造加固,以保障百姓的安全;

县衙作为办公之地,也亟待维修翻新;

百姓们居住的房屋大多破败不堪,同样需要修缮,给他们一个安稳的家。

另外,河道挖渠的工作刻不容缓,尤其是连接到紫山县的河道,

必须全力疏通,保证其畅通无阻。

要把河道里淤积的淤泥彻底清理干净,重新修整河道,

让它能够顺利连通紫山县,这不仅有利于水利灌溉,

更有助于两县之间的交流与发展。

还有,要安排人手寻找合适的山石,

用以烧制石灰,制造砖瓦,为各项建设工程提供必要的材料。

负责砍伐山林树木的人员,要有序地将树木加工制成各种实用的工具。

把所有工匠们全部集中起来,依据他们的专长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采取何种手段,

明天必须正式开始行动,而且要确保各项工作都能切实落实到位,

不得有丝毫懈怠!”

“是,大人!下官遵命!”

“末将领命!”

喜欢重生异界之我是小农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