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 库尔勒之战 4
麻贵严令各部,依托提前抢占的几处关键要隘深沟高垒,坚壁清野。
明军的火炮营,配合骑兵,以及步兵的步阵,辅以大量火器构建起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双方各有试探。
但短时间之内,也只是局部的小规模战争。
在叶尔羌汗国主营王帐内,叶儿羌汗国的主将,阿都剌因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圣战”大军,其内在的脆弱性,在持续的僵持和初期的挫折下,如同戈壁滩下隐藏的流沙,开始悄然显露……
叶尔羌汗国也终究不是大明朝,他不算是一个合格,甚至正常的政权组织。
在面临较大的战争时,这一点,才能显现出来。
话说回来,叶尔羌汗国立国这么长时间,这是他们唯一一次这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也是阿都剌因第一次指挥这么大规模的军团。
民族的拼盘与信任的裂痕,在这些天南地北凑成的部队中间,非常明显。
波斯佣兵与古拉姆,他们是叶尔羌汗国重金聘请的“外援”,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忠诚度仅限于金币和战利品。
在两军陷入长达两个月的对峙情况下。
佣兵首领们私下聚会,抱怨粮饷偶有拖延,对汗国将领的指挥也颇有微词。
汗国内部并非铁板一块的蒙古诸部。
他们勇猛剽悍,是骑兵主力,但部落意识强烈。
一些实力较强的部落首领,只是慑于其兵威和“圣战”大义才出兵。
如今受了征召前来,确实在这里对峙两个多月,推进受阻,他们开始计较本部人马的损失,对阿都剌因要求他们承担最危险的前锋侦察和袭扰任务,私下里,部落首领们抱怨阿杜拉因偏心,让“异教徒”波斯人拿走了最好的赏赐。
在之后,便是这次东征大军的主体。
本地突厥部族与“圣战者”。
然而,他们的装备和训练相对参差。
部分狂热的教法官和谢赫(宗教领袖)组成的“加齐”队伍,坚信真主庇佑,渴望通过“吉哈德”获取荣耀与进入天堂的资格。
他们往往轻视战术,崇尚个人勇武和正面冲锋,对阿都剌因相对谨慎的推进策略,比如等待后勤、寻找战机感到不耐烦,认为这是对信仰的迟疑。他们与讲究战术纪律的波斯佣兵、重视部落利益的蒙古首领之间,隔阂日深。
就现在这个阶段来说,阿都剌因本人是维系这个庞大而复杂联军的唯一核心。
他凭借个人威望、宗教号召力和对赏罚的掌控将各方势力捏合在一起。
然而,在具体指挥层面,语言不通(波斯语、蒙古语、突厥语)、战术理念差异以及潜在的互相轻视,使得协同作战效率低下。
最为重要的是,补给。
数万大军和无数牲畜的消耗是惊人的。
水源、草料、粮食的分配,成为各部争执的焦点。
蒙古部落抱怨分到的粮食不够细,草料不够鲜,波斯佣兵要求优先保证他们的精粮,本地部族则认为资源应该先满足“为信仰而战”的加齐。
负责后勤的麻黑马焦头烂额,阿都剌因不得不频繁出面弹压。
两股大军对垒了两个多月。
进入九月,来自北方的寒风开始卷起戈壁上的沙砾,白昼依旧酷热,夜晚却寒意袭人。
大规模的会战没有爆发,但小规模的冲突、伏击、反伏击、水源争夺战几乎无日无之。
也就是到了大明万历十五年的十月底。
真正的战争开始了。
叶儿腔汗国终于忍耐不住。
他们开始进攻明军。
但每一次进攻失败后,联军内部互相指责的声音就更大。
蒙古首领指责加齐(圣战者)无脑送死,圣战者指责蒙古人怯战,波斯人则抱怨其他部队配合不力导致他们暴露在明军火力下。
阿都剌因的权威在一次次失败和争吵中悄然流失。
后勤的压力也日益增大,战马开始掉膘,部分非核心的附庸部族开始出现逃兵……
在这个时候,阿都剌因要面临选择了。
像楚霸王一般破釜沉舟,全面压上,还是暂且收兵,退回库厄勒……
持续的消耗战对成分复杂的叶尔羌联军极为不利。士气低落、补给困难、内部矛盾加剧。
反观明军,背靠相对稳固的河西走廊补给线,依托工事以逸待劳,火器优势在防御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阿都剌因意识到,在平原上与明军决战,胜算渺茫。
就在这时,一个消息传入王帐:明军一支精锐的骑兵分队,在西北方向成功突袭了叶尔羌一支重要的后勤转运点,焚毁了大量为过冬准备的粮草和御寒物资……
这个消息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阿都剌因召集心腹将领和主要部族首领、佣兵头目,进行了一次气氛凝重的会议。
小主,
争吵是免不了的,但在严酷的现实面前,退兵的意见逐渐占据上风。
“不能再耗下去了!”一位年长的蒙古首领拍案而起,“我们的马匹瘦了,勇士们的心冷了!明人的堡垒像刺猬,硬啃只会崩掉牙齿!退回天山之南,依托关隘,那里是我们的家!让明狗追来,瀚海戈壁和天山峡谷会吞噬他们!”
“是的,我们也需要休整,需要补充。在熟悉的山地,我们的步兵才能发挥真正的力量。”
尽管他们内心可能更想直接拿着佣金回家,但此刻提出撤往更靠近己方控制区的库尔勒,是更现实的选择。
狂热的加齐代表虽然心有不甘,但连续的挫败和严冬的威胁也让他们暂时沉默了……
阿都剌因看着帐中众人复杂的神色,心中苦涩。
东征的雄心壮志遭遇了冰冷的现实。
但他不愧是枭雄,知道何时该进,何时该退。退,是为了保存实力,寻求更好的战机,或者……等待明军犯错。
“传令!全军……拔营!徐徐后撤。目标——库尔勒!我们在铁门关重整旗鼓!让真主的怒火,在那里等待异教徒的到来……”
命令下达,叶尔羌庞大的联军开始了有序但难掩颓势的后撤。
他们焚烧了带不走的辎重,填埋了部分水井,试图延缓明军的追击……
………………
老李今天计划五点多起床,然后开始更新,没想到一下子睡到了八点多,不过,老李会加把劲,答应大家的八章,肯定完成。
关于这场战争,老李全程是用上帝视角写的,就是不去详细所说这个战争的详细进程,而是,用时间点明战争过程,用叙述的方式……就跟纪录片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