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2章 父亲要退休!

“青云,忙完了?”


沈振山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老式座钟的沉稳节奏,背景里有翻动文件的窸窣声。


对于他这个级别的干部来说,这个时间自然也不可能休息。


欲承王冠者,必承其重。


任何事情都是一样,你想要人前显贵,那就要背后遭罪。


“刚到家,爸。”


沈青云走到落地窗前,江风卷着潮气扑在脸上,开口说道:“您那边几点了,妈睡了?”


“刚看完《晚间新闻》。”


沈振山笑了笑,对儿子说道:“她今天去周雪那了,陪静静睡的。”


顿了顿,他的语气忽然沉下来,对沈青云缓缓说道:“跟你说个事情,明年年中,我要就退二线了。”


沈青云握着手机的手指猛地收紧,钢化膜硌得指腹发麻。


他望着江面上掠过的货轮,尾灯在黑暗里拖出长长的光带。


深吸了一口气,沈青云开口问道“定下来了?上次您还说想再干两年。”


“组织上的意思,让年轻人多历练。”


沈振山的声音里听不出波澜,平静的说道:“我跟上面沟通过,打算把你调回江北省工作。”


沈青云的心跳骤然加速,血液冲上头顶。


他扶着窗框的手用力到指节发白,父亲退下来前的最后一步棋,终究落在了自己身上。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派系里需要有人补位,而他这个做儿子的,成了最合适的棋子,也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毕竟沈振山退下来,等于空出来一个位置,这背后的各种利益博弈,可想而知。


“回江北?”


沈青云刻意让声音保持平稳,缓缓对父亲问道:“有具体方向吗?”


“两个选择。”


沈振山在那头喝了口茶,杯盖碰撞的轻响格外清晰,对儿子解释道:“你要么去省公安厅当厅长,先熟悉班子,后年换届争取兼副省长。这条路稳妥,你在公安系统待过,轻车熟路。”


沈青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省公安厅的办公楼,灰色的砖墙,门口的石狮子,还有那些穿警服的老同事。


他想起在华阳市跟田野打交道的日子,处理扫黑除恶案时的得心应手。


回到公安系统,确实像回到熟悉的战场。


毕竟这是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另一个呢?”


想了想,沈青云追问道,指尖无意识地在窗玻璃上划出弧线。


虽然知道回省公安厅是最合适的,但他还是非常好奇,另外一个安排是什么。


“滨州市委书记。”


沈振山的声音带着一丝考量,对儿子认真的说道:“现在的书记要去人大,位置空着。滨州是省会,虽然暂时不是省委常委,但换届肯定能进常委会。”


沈青云的呼吸直接顿了半拍。


滨州市委书记,这个职位像块烧红的烙铁,烫得他指尖发麻。


之前在江北省的时候,他对于滨州的一些情况是知道的,市委的班子盘根错节,光是市委常委里,就有三位是不同派系的核心人物。


“爸,这两个都有点麻烦啊……”


沈青云由衷的说道。


毕竟是面对自己的亲爹,他当然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不急着答复。”


沈振山打断他,笑着说道:“你在华阳待了快两年,性子磨得稳了,但这种选择得想透彻。”他停顿片刻,补充道:“公安厅那条线,后面可以接政法委书记,再往省委副书记走,一步一个脚印。滨州那边,直接站在市委一把手的位置,进了常委,话语权更实。”


自己眼看着就要退下去,对于儿子的未来,他当然要谋划好了才行。


“好。”


沈青云连忙点头答应着。


挂断了电话,沈青云在客厅里踱来踱去。


水晶吊灯的光晕随着脚步晃动,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影子。他摸出烟盒,抽出一支却没点燃,夹在指间转了三圈。


刚刚的睡意此时此刻已经荡然无存,他的脑子里全都是关于未来的考虑。


回公安系统?


确实轻车熟路,毕竟自己两世为人都是做警察的,对于公安系统的一切都那么的熟悉。


沈青云甚至想起当年在刑侦支队破获的第一起大案,想起审讯室里灯光下的对峙,那种掌控全局的感觉让他踏实。


可公安厅长上面有分管政法的副省长,有政法委书记,还有省委常委们,层层叠叠的领导压着,稍不留意就会触礁。


就算后年自己兼任了副省长,前面也摆着省长、省委书记两座山,想往政法委书记的位置挪,不知要过多少关。


去滨州当书记?


一把手的权力确实诱人,市委大院里的决策桌,他将坐在正中间,拍板定案时没人能轻易否决。


进了省委常委,在常委会上的话语权,比一个不兼副省长的公安厅长重得多。


可滨州是江北的省会,藏着多少盘根错节的关系?


在那里当一把手,怕是每天都得像走钢丝。


沈青云走到书房,拿出手机翻开江北省的地图,指尖先点在省城滨州的位置,红圈标注的“省会”二字格外刺眼。


再移到省公安厅的地址,离省委大院不过三条街。


离权力中心近,意味着被盯着更紧。


“轻车熟路,步步为营……”


沈青云对着空气喃喃自语,指尖在公安厅三个字上敲了敲。


当年从公安系统转去地方,就是想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现在回去,岂不是绕了个圈?


可那条路确实稳妥,父亲的老部下多在政法系统,能帮衬不少。


转而看向滨州,他想起当年父亲就说过省会治理是块硬骨头。


人口多,矛盾杂,光是每年的民生工程就够头疼。


但只要站稳脚跟,换届进了常委,往后在省委的排名,肯定比公安厅长靠前。


一把手的历练,远比在部门里听吆喝更能长本事。


烟蒂烧到指尖,沈青云猛地回神,将其摁在烟灰缸里。


玻璃缸里堆着的烟蒂,已经歪歪扭扭叠成了小山,这是他来华阳后养成的习惯,越是纠结,烟抽得越凶。


手机屏幕亮着,父亲的号码还停留在通话记录里。


他忽然想起十年前,自己还是县公安局副局长,父亲也是这样在电话里问他:“去市委,还是留公安系统?”


当时他选了后者,现在想来,每一步选择都像多米诺骨牌,推着自己走到今天。


“公安厅长上面有多少婆婆?”


他对着地图冷笑一声。


副省长、政法委书记、分管政法的省委副书记……光是应付这些层级,就够耗掉大半精力。可一旦兼了副省长,就能跨进省政府班子,往后接政法委书记顺理成章。


“滨州呢?”


他指尖重重戳在地图上:“市委书记,说一不二,但省里的老资格们会轻易让你舒展拳脚?”


窗外的江涛声渐紧,像是在催促他做决定。


沈青云走到书柜前,抽出那本《资治通鉴》,翻到“商鞅变法”那一页。


当年商鞅在秦孝公面前,也是先讲帝道,再讲王道,最后才说霸道。


选择的本质,从来都是权衡利弊后的破局。


他掏出手机,想给田富国打个电话问问意见,指尖悬在拨号键上又停住。


这种事,终究得自己拿主意。


父亲让他考虑,不是真要等多久,而是让他想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是稳妥的晋升阶梯,还是更具挑战性的权力场?


是在熟悉的领域步步为营,还是跳进深水区搏一把?


沈青云将手机塞回口袋,重新望向窗外。


江面上的货轮鸣响汽笛,灯光穿透黑暗,在浪尖上碎成一片金箔。


他想起刚来华阳时,面对工作上的千头万绪,也曾这样彻夜难眠。


可最终咬着牙查下去,不就是为了能有更多选择权吗?


“再想想……”


他对着江面轻声说,指尖在玻璃上划出两个字:滨州。


又擦掉,改写成“公安”。


反复几次,最后只剩下一片模糊的水痕。


夜色渐深,客厅的挂钟敲了十下。沈青云关掉书房的灯,在黑暗里站了许久。


他知道,这个选择不仅关乎自己的仕途,更关乎父亲退下来后,整个派系的稳固。


一步棋错,可能满盘皆输。


但他心里清楚,有个声音在悄悄说:去滨州。去做那个能拍板的人,去闯那块硬骨头!


毕竟,真正的棋手,从不会怕棋盘够不够大。


只是,这念头刚冒出来,就被另一个声音压下去:稳妥点,别辜负父亲的安排。


两种声音在脑海里冲撞,像江面上的浪涛,久久不肯平息。


沈青云走到沙发前坐下,拿起茶几上的茶杯,茶早已凉透,像他此刻纠结的心情。


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纠结过。


但郑青云很清楚,这种纠结是正常的,就像父亲说的那样,这毕竟是关系到自己未来的选择,需要慎之又慎的考虑清楚,权衡利弊才行。


想到这里,沈青云摇摇头,让自己不再去考虑这个事情,而是直接回床上睡觉去了。


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不管怎么选择以后,华阳市的工作肯定要做好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