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胶种植园劳工保护条例

看到众人的表现,张弛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这还只是现在,等战争结束,世界经济进入大发展时期,汽车工业、民用航空、各种工业制品需求爆炸性增长,橡胶的价格只会年年飙升。

而p-51d这种战时生产的战斗机呢?很快就会变成军火市场的‘甩卖品’,我敢断言,到那时候,1万吨橡胶换来的钱,别说200架,买上千架库存的‘野马’都有可能。”

毕竟到时候哪怕议会不想把军余卖给南洋,白鹰军方却是绝对会急着甩卖的。

那些军余留着还需要付维护费,而且不把旧的飞机出清,五角大楼还怎么去议会骗新的经费,开发并列装新的喷气式战斗机?

至于买这么多废旧飞机干嘛?

对于初生的工业国来说,洋垃圾也是有大作用的啊。

原时间线中,像棒子、鬼子这些日后白鹰的小弟,因为种种原因,想买还买不到呢。

而这个极具冲击力的数据对比,自然瞬间点燃了与会者们的野心和紧迫感。

可惜,现实是骨感的。

从大夏而来,被张弛专门挖来担任农业部长的赵树直面色凝重地汇报道:

“大统领,各位同僚,鬼子入侵东南亚这两年多,对我们的橡胶产业破坏极大。胶工被强征、逃亡,胶园管理废弛,基础设施被破坏……根据初步统计,44年的橡胶产量,普遍比战前高峰下降了50%以上。许多优质胶园,现在产量连三成都不到。”

“所以。”张弛猛地一拍桌子,看向陈老大和几位其他的华人富商,“恢复生产,提高产量,就是当前橡胶产业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

听到这话,在座的橡胶园主代表们都身体一抖,有不用大出血的如释重负,也有一丝对接下来张弛将决定他们未来命运的紧张。

张弛的目光扫过,确保和每一个人都有眼神接触:

“我知道,战前有些地方,为了追求产量,对胶工确实……不太讲究。但现在,南洋合众国建立了,我明确说,不能再那样了!”

张弛翻开一份文件,语气不容置疑:“我已责成劳工部牵头,会同农业部,立刻制定并颁布《南洋合众国橡胶种植园劳工保护条例》。”

除了橡胶种植园劳工,后边张弛准备针对所有劳工,都出台保护条例,从资本嘴里挖出一部分利益,分给广大劳工。

至于他的依仗?南洋国防军就是他的依仗!

敢不听的,直接一秒六棍。

“首先,人是最重要的生产力。”他示意会议室里的服务人员们,把保护条例的副本递给橡胶园主代表们观看,接着伸手指向条款,“必须给胶工配备足够的劳保用品,防晒的斗笠、防割胶刀伤的手套、防虫蛇叮咬的绑腿靴子,一样都不能少,费用必须由园主承担,不能钻空子转嫁给劳工!”

“其次,人不是机器。”张弛掷地有声,“无论华人还是土人劳工,不得区别对待,必须实行每周至少休息一天的制度。严禁无休止的压榨,单日劳作时间不得超过10小时,必须要让胶工有恢复休息的时间。”

国家初见,张弛清楚,直接一步到位,把保护法订立的和后世差不多,那是拔苗助长,会水土不服的。因此经过讨论,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在不会减弱南洋产橡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的前提下,张弛拿出了这份保护条例。

“最后,也是底线。”张弛挨个盯过去,直到那些种植园主全部心虚的低下头,“工资必须按时、足额发放。严禁任何形式的克扣和拖欠,劳工部会设立专门的投诉渠道,一旦查实,重罚。情节恶劣者,直接没收橡胶园。”

张弛看向几位脸色有些变化的园主代表,放缓了语气,开始打一棒子,给一个甜枣:

“我知道,这会增加一些成本。但诸位想想,胶工也是人。他们有了保障,干活才有劲头,效率才会提高,橡胶树的产量和寿命才能上去。这是双赢,是可持续的发展,南洋的橡胶业要长久兴旺,靠的是人心和技术,不是靠压榨。”

“我准备把45、46两年设为生产恢复阶段,凡是跟着指令走的橡胶园,在所得税、增值税税收以及出口退税方面,我会拿出实际优惠来……”

“说到技术。”张弛话锋一转,目光投向从南华集团内部提拔上来的,刚刚上任的工业部长曾文涛和一直沉默的陈老大,“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卖原材料。要把利润尽可能留在国内,橡胶深加工,尤其是轮胎制造,是重中之重。”

曾文涛立刻接话:“大统领,我们正在全力攻关,特别是您提到的子午线轮胎技术。高卢米其林公司虽然战前就搞出了雏形,但技术尚不成熟,成本高昂。我们集中了从欧美归来的化工、材料专家,还有……”他看了一眼陈老大,“陈老在后方支援抗战时积累的宝贵经验。”

陈老大微微颔首,声音带着浓重闽南口音:“大统领,诸位部长。战时,为了支援前线运输,我们在山城、春城、贵城等地,克服万难,投资建立了中南橡胶总厂以及几个分厂。虽然设备简陋,原料匮乏,但培养了一批熟悉橡胶加工工艺的技术工人和管理骨干。”

“更重要的是,我们积累了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组织生产的经验。”他眼中闪过一丝追忆的痛楚,“很多设备和技术人员,都毁于倭寇的轰炸……但,骨干还在,精神还在。只要大统领需要,我立刻组织他们南归,把‘中南’的技术和人才,全部注入到南洋的橡胶工业中。”

“太好了,陈老。”张弛由衷地赞道,“您和‘中南’的贡献,是南洋橡胶工业腾飞的重要基石。”

他随即看向担任的外交部长的,来自前安民军体系的秦策:“秦部长,立刻以南洋合众国大统领的名义,向山城方面发去正式外交照会!”

“明确指出,陈老先生及其‘中南橡胶总厂’的相关人员、设备、技术资料,均为我南洋合众国公民及合法财产。”

“要求民国方面务必妥善保护我南洋公民在大夏境内的所有工厂、设备及资产,不得以任何理由侵占、破坏或征用。”

“对于我南洋公民及企业因战争遭受的损失,南洋合众国保留后续向鬼子和山城追偿的权利。”

“记住,措辞要强硬,态度要明确。我现在是以一个平起平坐的主权国家领袖身份在交涉,不是请求,是要求。”

秦策肃然领命:“明白,大统领,照会今日即发出。”

这份照会,不仅是保护财产,更是向世界宣告南洋合众国对海外侨民权益的强硬保护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