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隋朝29(杨坚)

汉武帝刘彻也兴冲冲的正准备让桑弘羊去准备建造粮仓呢。

他们大汉可是要打匈奴的,既然这样,大汉的内部可以不修建,但是靠近边关的地方,还是可以修建一个粮仓,用来储备攻打匈奴的粮草嘛!

刘彻刚开了个头,桑弘羊已经很是淡定的反驳了回来:“陛下,我们现在还是深受匈奴骑兵劫掠边境的困扰,匈奴明明知晓大汉边境的百姓并不富裕,但还是为了这么一点粮食年年进犯,若是他们知晓,我们竟然在边境地区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储满了粮食的粮食,您说会发生什么事呢?”

汉武帝刘彻只要想想,就觉得自己浑身冒出了冷汗。

是啊,他们只看到了粮草存储带来的好处,却忘记了这些粮草也是巨大诱惑,会招来草原上那群不知满足的恶狼!

正巧天幕说起了这项制度的问题,那就让他们一起看看吧。

“修建粮仓之事暂缓,我们先看看优缺点再说!”

“诺!”

【友友们可能很疑惑,因为大家都觉得这项政策很好,可以存储粮食以备国家不时之需,也正是有了这些粮仓,我们才能看到隋朝的繁华。】

【既然如此,为什么会说这项政策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呢?】

【首先我们就要先从这项制度的开始说起。】

【杨坚建立这么多的粮仓囤积粮食,当然不会是一时兴起,隋朝时期的度支尚书长孙平在自己任期内,提出了一个平衡粮食,可以在灾年赈灾的办法,这便是隋朝粮仓的前身,义仓。】

【长孙平的本意是好的,他想要在富裕的年份,让百姓们将粮食储存起来,等到灾年,就可以开仓放粮,既可以救活百姓的性命,又可以减轻朝廷赈灾的负担。】

【义仓在设立之初,是由百姓们选出人选,自行掌管的,这其实就当是于是古代的救灾保险。】

【既然义仓掌握在百姓手中,那么什么时候开仓放粮,放多少,存多少,那边有人都是百姓们自行决定的事情。】

【长孙平看到这个政策执行的很不错,便将这个政策献给了隋文帝杨坚,希望他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义仓政策。】

【看隋朝储粮仓的规模也能看出来,这等大型粮仓,根本就不可能是百姓们自行建造的,肯定是有隋朝政府的参与。】

【事实也正是如此,百姓们为了能够在灾年活命,那是拼了命的往义仓中填粮食,很快义仓便满了。】

【隋文帝杨坚看到这么好的效果后,便想将义仓变为朝廷的东西,于是,被填满了义仓被收归国有,与此同时,隋文帝杨坚还建了大量的仓库,让百姓们继续将多余的粮食存储进去。】

【直到这里,义仓的建立,仍旧也算得上是一个好政策,只要杨坚可以按照他说的那样,在灾年的时候,能够果断的开仓放粮。】

【隋文帝杨戬是个很好的皇帝,他爱民如子,轻徭薄赋,虽然因为义仓的建立,百姓们都相当于是增加了额外的赋税,但是百姓们只要一想到,自己这个时候出的粮食,最终还是会用回自己身上,也就没那么抵触了。】

【只可惜,后来出现了一件事,让义仓的存在变成了隋文帝杨坚背信弃义,舍弃百姓的证明。】

【开皇十四年,隋朝遭遇了一场百年难遇的特大灾害,隋朝的大部分地区都是饿殍遍野,百姓们死伤无数。】

【人们都迫切的希望隋文帝杨坚可以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给这些无辜受灾的百姓们一条活路。】

【不曾想,杨坚竟然拒绝了,明明仓库中存储着大笔的粮食,却一粒都没有流出给到百姓。】

【有人会觉得这不像是隋文帝杨坚的作风,这也确实不像,杨坚这般爱惜百姓,又怎么会为了粮食置百姓们的生死于不顾呢?】

{原来隋朝的粮仓是这么来的啊!}

{长孙平看来是在某些地方进行过实验,确实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才会将这个办法进献给杨坚的。}

{义仓由百姓自己掌管,就不怕监守自盗吗?还不如交给朝廷统一掌管呢!}

{难道你以为朝廷就是什么好东西吗?这么多的粮食,交给谁管理都是问题!}

{就是,官吏们想要将这么多的粮食卖出去,渠道可是多了去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变成了贪官污吏们的快乐老家了!}

{就连隋文帝都心动了?直接收归国有了?}

{不然呢?如果我是皇帝,我看到这么多无主的粮食,也会觉得很心动的!}

{杨坚除了看重粮食,可能也是觉得这么多的粮食需要一个好的存储环境,若是百姓们随便建一个仓库放进去,粮食很有可能放不住,发霉毁坏了,这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很明显啊,像是含嘉仓这样的大型仓库,怎么可能是百姓们自己建造的。}

{等会儿?什么情况?不是说杨坚是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吗?为什么建了这么多的粮仓,反而在灾年没有选择赈济百姓呢?}

{应该是有苦衷的吧?}

{就算是有苦衷,杨坚这样的做法也会伤了百姓们的心,让君民之间信任出现问题!}

{怪不得说这件事为大隋埋下了祸根呢,这明显百姓们从此之后不会再信任朝廷了啊!}

{不管有什么理由,都不能让百姓们白白付出啊!}

隋朝。

隋文帝杨坚摸着胡子很是自得。

这项政策他们早就实施了,长孙平这家伙不愧是能臣啊!

当初,他也是看中了这个政策的远景,才会同意在全国都啊尽力义仓的。

毕竟看起来是真的很美好,百姓们可以将多余的粮食储存起来,若是常年不曾遇见灾年,那就可以将这些粮食在陈朽之前调去做其他事情,若是灾年,也能让百姓们多条活路!

隋朝的百姓们也觉得这是个很不错的好主意,他们自家是存不住粮食的,一定会选择卖掉补贴家用或者不知不觉就吃掉了!

既然这样,为了能在灾年活下去,他们愿意将这些多余的粮食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