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隋朝23(杨坚)

皇位上的杨坚在考虑要不要学习后世,取消内侍省和秘书省,其他的大臣们则是盯着三师三公的职位流口水。

这可是三师三公啊!

在汉朝时期,这可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至高职位!

但是现在,听天幕的意思,只要本职工作做的好,对朝廷有所贡献,那么在告老还乡之前,就有机会得到三师三公的荣誉?

这项制度颁布没多久,至今也没有一个人获得过三师三公的荣誉,他们本来以为,这几个职位就算是虚衔,也不是那么容易获取,现在看来,比起汉朝时,需要拼人脉、拼后台、拼能力、拼帝王宠爱才能得到,他们现在获取这几个职位,确实是要容易不少的!

要不,就更努力一点儿?

反正也没人知道他偷懒了,就一点点!只要比别人干的好,那么这荣誉,迟早能被他们拿在手中!

加油!!

【五省之下,就是六功曹。】

【尚书府下,设置了吏、度支、礼、兵、都官、工六曹,唐朝也是仿照着隋朝的五省六曹制,设立了三省六部制。】

【在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六部分别是吏、民、礼、兵、刑、工,六部即为六个不同的办事机构,他们的最高长官被称为尚书。】

【三省六部制是封建国家中央集权制度下,比较成熟完善的行政机制,自此之后的朝代,基本上都没有再跳出这个框架。】

【三省六部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组织结构严谨,为加强封建王朝皇帝的中央集权,贡献了一份不可或缺的力量。】

【隋文帝杨坚的五省六曹制,就是三省六部制的前身,能够想出这样严谨的制度,杨坚是真的非常厉害。】

【在地方上,杨坚也是坚持兵农合一的第一人。】

【开皇十年,随魏文帝杨坚命令府兵们也将户籍加入各地的州县,他们既是这些州县的普通百姓,也是能够上战场杀敌的精兵。】

【除了中央机构的改革,杨坚对地方机构也进行了一番改革。】

【首先是合并州县,隋文帝杨坚采纳了度支尚书杨尚希提出的建议,“存要去闲,并大去小”。】

【因为战乱的原因,此时的隋朝地方划分非常混乱,有些地方甚至小到找都找不到,为了能够尽快结束这种混乱的景象,统计清楚隋朝的百姓,杨尚希建议将州郡县三级精简成为州县两级。】

【这一个举动,撤销了隋朝境内,五百多个郡的编制,既然没有了郡这一地方等级,这一等级中的官员们就要被裁撤替换。】

【隋文帝杨坚借着这个政策,裁撤淘汰了众多没本事、没能力的官员,大大缓解了隋朝的冗官现象。】

【一些小的郡县也被合并,再度裁撤了众多官位。】

【州县少了,官员少了,朝廷要发的俸禄也少了,正是因为如此,朝廷的开支得以大大的减少,也提高了政策颁布的速度,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为了能够更好的行使地方权力,杨坚还下诏,九品以上的官员都由朝廷直接任命,官吏的考核也全部都由六曹中的吏曹官吏,并且为了防止有官员白拿工资不干事,每年都由吏曹进行官员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决定官员们的赏罚升降。】

【后来,杨坚觉得这样还不行,有些官员可能长期在同一个地方经营,形成不听国家号令的“小国”。】

【为了杜绝这种情况,隋朝实行了三年任期制,任职三年后,就需要换地方,让吏曹重新为官员选择任职之地。】

{所以才说隋文帝的脑子是真的好用,以阿布耐热你应该也不可能想到这么厉害的政策吧?}

{这种政策难道不应该是隋文帝杨坚手下的官员们想出来的吗?}

{但是最终拍板的还是杨坚啊!}

{为什么要将三级的州郡县转变成两级啊,秦朝就是郡县两级,但是好像也没有很好用。}

{别忘了,秦朝时可是没有这么多人才的,其实说白了,整个国家地方划分到底如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有人去做,有人去管,两级就两级呗,只不过每一级中多些官员不就好了?}

{三省六部制,不愧是后世朝代的骨架!不管怎么变,这个划分可是不会变的!}

{隋朝也有冗官?我还以为隋朝没有呢!}

{隋朝建立之初,大部分官员都是直接启用了原本的,但是这些人还有些是陈朝原来的官员呢,难道不应该想个办法换上自己人吗?}

{陈朝都被灭了,这些人应该也没有想过复国之类的吧,凭什么不用人家?}

{可是当初陈朝和隋朝的地方划分应该也是不同的,想要统一,那自然也只能重新划分了!}

{其实重新划分地方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能够快速的消灭原本国家的影响,不止是陈朝,就连隋朝自己也深受北周的影响,并不如趁这个机会,直接把影响抹除!}

{官吏考核?好办法!为了百姓,考核也是理所应当的,总不能真的让一些酒囊饭袋整天鱼肉乡里吧?}

原来三省六部制是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也是!

二世而亡的朝代还能被评上明君,果然名不虚传!

众人齐刷刷的记录着,虽然之前天幕也已经说过了三省六部制度,但是他们还是想要有更多的选择,看看到底是哪一种更加适合他们的朝代。

秦始皇嬴政越看越觉得自己与这位隋文帝杨坚同病相怜了。

同样都是统一了华夏的皇帝,自身同样的雄才大略,可是这一切都会毁在了有一个不争气的儿子身上!

胡亥的事情已经讲过了,嬴政现在迫切想要看看,这位隋朝的败家子,又干了点什么!

天幕讲述秦朝的时候,已经说过了秦朝的弊端,说真的,除非他这个是皇帝可以长命百岁,若是他真的一无所知的就这样死去,就算是扶苏能够顺利登基,想来他们大秦也会状况迭出。

想要稳住大秦的江山,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