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为景玄凝命,聚众生之愿
“想什么呢?要是死了,还会有这么大的动静吗?动静越大,就越能证明,渡劫之人还活着!渡劫之人到底是谁啊?能和那么凶残的天劫拼杀!”
“真想下去看一看!可惜,眼前已经是一片死亡沙漠,冒然踏进去,死的可能性非常大!只能隔远一点!”
一众法相境强者,仅仅是面对沙海,都得退避三尺。
就更别说去下面。
当然,景玄留在沙漠的布置,什么五行阵之类的,都给绞得稀烂。
沙海暴动。
萧久运不知,但他在玩命的杀皇室血脉,世家子弟。
一个个伪神行走,也被干掉。
这其中,祭司的血神行走,是获利最多的。
祭司估摸着,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就能将血神召唤下来。
他倒要看看,血神当面,景玄还敢不敢狂妄。
不过,沙漠那边的动静,好像就是景玄搞出来的,那样的天劫,只怕景玄闯不过去。
刘天俊更是不顾兽潮损失,开始了攻城掠地。
和以往不一样的是。
这一次,他不仅裹胁凶兽,将百姓一起裹胁了。
因为他们的动作,让世家、豪族损失非常大,所以,世家、豪门为了捞回损失,就向百姓出手。
搜刮财物,抢其田地,甚至连女儿都不放过。
这样的事,一件两件也就罢了。
可一大片,一大群,各个地方都是这样,那就是灾难。
百姓没钱就算了,没衣穿就算,但是吃的都没有了,那就真要命了。
刘天俊便放出一句话,跟着他,能填饱肚子。
刚好,黑鹰王之前来拿走的,仅仅是灵气资源,普通的大米这些,还是没有取的。
这些大米,刚好派上用场。
还有,死掉的凶兽,也可以用来熬汤喝。
反正物尽其用。
跟在刘天俊身后的人,便越来越多。
他不知道活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也不去算,这些百姓到底是怎么陷入水深火热当中的。
但他知道,掌握了太多人的生死。
他的命,在发生变化。
本来,他的命,几近于无。
但跟了景玄。
那一丝命,才留存下来。
才活了下来。
才有了今天的变化。
变数,就是这么非同一般。
同样的,他的命,能变强,也是有景玄公子的因果。
所以,景玄公子不能出事。
祭司只是有七八成的把握,觉得沙漠上空的天劫,是景玄搞出来的。
可刘天俊敢肯定,百分之百是景玄公子。
只有公子这样的变数,才配得上这样的大动静。
此刻想来,蜀王世子和公子相比,真的是一根头发都抵不上。
他别说引来这么强大的天劫,就是看一眼这样的天劫,都会做噩梦。
天劫很凶。
景玄公子很危险,死的可能性很大。
可是,一旦闯过天劫,那公子的未来,绝对不可估量。
绝对不是眼前的什么大周、大燕、大炎而已。
那些隐世家族,还有魔族之类的,只怕都将是景玄公子要踏的地方。
他也想去看看。
以前跟着蜀王世子,他的眼睛,只能看到蜀州,看到大炎。
但追随景玄,他的眼界,越来越大。
要的,也越来越多。
以前只想着推大炎就行。
后来又想着,没有什么大炎、大周、大燕,只有景玄公子。
到得今天,莫名的,他想青史留点名。
虽然前半生,他名声是臭的。
可后半生,想香一点。那么,眼前的百姓,就很重要。
有一种力量,叫众生之力。
有一种愿望,叫众生所愿。
有一种命,叫众生之命。
这力,这愿,这命,凝聚得越多,那反馈到景玄公子身上的,也就越多。
就能让景玄公子的命,更硬。
所愿皆所成。
因此,刘天俊对百姓很好,给他们吃,给他们穿,还放言分给他们土地。
毕竟灭了世家、豪门,什么房契、地契,都是一张纸而已。
这样一来,百姓们就更加拥挤刘天俊。
还强烈要求当兵。
老实说,刘天俊被震惊到了。
以前,他为蜀王世子所谋的时候,开出很好的条件,也很难招到兵。
所以才不得不和土匪、贪官们合作。
但现在……
他提都没有提过,百姓们却非得要参加,哪怕他告诉百姓,会死。
他们也不怕。
到这时,刘天俊才深刻明白到景玄曾经说的那些话。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你如何对百姓,百姓便将如何对你。
看起来,他们是蝼蚁,微不足道;可他们凝聚起来,就能爆发出恐怖的能量。
眼前就是!
刘天俊再一次从心里佩服,然后,他打出了景玄的名号。
告知百姓,给他们饭吃,给他们衣穿,给他们房住,给他们田种等等所有一切,都是景玄公子下令的。
所以,要感谢,就感谢景玄公子。
刘天俊要将众生之愿,全都引到景玄身上。
另外,也选出一小部分厉害的,加入了大军当中。
可就是这一小部分,也让他手底下的大军,达到了十万之数。
还都是精锐。
不仅仅是实力高强,主要是有信仰,能劲往一处使的精锐。
这一场大变动,让大燕皇帝慌了。
世家、豪门玩计的时候,他没有慌。
皇族血脉死去的时候,他没有慌。
匹夫们怒了,他慌了。
因为他想起了前朝覆灭,就是百姓活不下去,揭竿而起导致的。
才有了大夏化四国。
虽然最后坐天下的,不是百姓。
还是世家、豪门。
但其中的主要力量,确实是百姓。
现在,轮到他了。
他顾不得想其他,必须要将这把火灭了。
否则,以后就没有大燕了。
为此,他派人去求在沙漠的老祖宗,尽快回来。
先将萧久运那伙强人杀掉。
再灭了刘天俊他们。
但请人,需要一段时间。
这个时间里,刘天俊那边,就不是一把火。
而是燎原之火。
是滔天火焰。
大周那边,比起大燕,有过之而无不及。
很多武将都反了。
实在是他们被文臣压抑得太久太久了。
大周皇帝也慌得不行。
就在这时,有人找上了大燕皇。
还有大周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