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东京1986落日满余晖

第248章 赞助留学

“基本不太可能。”

“媒体都希望独享热门素材,这样才能提高销量。”

早稻田没有那么多资源进行交换,并且人多也容易泄密。

不如只和国内的朝日新闻进行合作。

主客观因素都透着灰暗,校长西原春夫自然不看好这一想法。

“但只有朝日新闻,统计很容易出现疏漏和错误吧?”

朝日新闻对国外大学,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大学的了解较为有限。

大学排行榜一出,绝对漏洞百出。

西原春夫好笑的看着学弟,“呵呵,那有什么关系吗?”

新闻的真实性固然重要,但媒体更看重的是新闻影响力。

后世的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同样有一堆问题。

尤其是前几届,对某些国家队伍富豪的统计,完全就是编辑想当然的,随意在报纸上找些本国知名商人的名字进行填写。

但有什么关系呢?

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一出,依旧轰动整个世界。

无数人开始讨论,世界首富是谁,自己国家首富是谁。

有时候在影响力面前,真相根本不重要。

竹下雅人前世生活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很快就想到问题的关键。

他不好意思的讪笑道:“是我想的简单了。”

随后,脚拇指扣紧的青年,生硬的转移话题。

“那个,我想赞助一批中国留学生,不知道早大可以接收多少?”

“赞助留学生?”

西原春夫本来还想调笑青年几句,但听闻他要赞助中国人来日留学,身体便不自觉的坐直。

赞助中国人留学,这个早稻田可太熟了。

二战前就长期做这方面工作,中日重新建交后,更是第一个冲到最前线。

“是的,星海集团准备从今年开始。”

“每年最少捐献50亿日元,赞助中国学生来我们国家留学。”

“其中四分之三理工科位置,四分之一文科位置。”

西原春夫竖起大拇指真心赞美道:“好好好,不愧是学弟。”

“额,哪里,我也是想着加深中日关系。”

八九十年代,中日关系好的不得了。

无论是政府高层,还是民间氛围,两国都达到一个高点。

青年想要借助这个机会,让这种关系更上一层楼。

“嗯,就是要这样。我们日本想要发展的唯一机会,就是多和中国往来。”

西原春夫早已看透了美国的想法,一直致力于中日友好。

他希望有那么一天,日本能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

青年认可的点点头,“嗯,我也是这样想的。”

西原春夫大为感慨的看着自家学弟,内心油然升起一股强烈的认同感。

“这就是英雄所见略同吧。”

他内心这样想着但并没有说出来,而是认真的反问。

“不知学弟的留学赞助模式,是什么样的?”

竹下雅人干脆的回应,“考虑到中日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星海集团决定,报销留学日本学生的全部学习费用。”

“包括来回的飞机票、大学的学费和入门费,以及书本费。”

日本大学第一年,都需要交入门费。

每个大学不一样,但大多是20万左右。

“此外,每个月还有15万的生活费,支持他们租房、吃饭、购物。”

15万块,用于日常开销,绝对绰绰有余

节省一点,每个月甚至可以轻松攒下5万块。

毕竟早大有学生宿舍,每个月只需花费两三万元。

“考虑的很周全,这样差不多可以赞助1700到1800名学生。”

西原春夫双手放在大腿膝盖处缓声继续说:“这样,我们早大接收500名学生。”

竹下亚人惊喜的问:“啊,真的吗?”

1990年的日本大学,还没有开启新一轮的扩招。

此时早大的学生数量,还没有日后那么夸张。

外国留学生数量,同样比日后少上许多。

每年接受500名来自国外的留学生,校长也要顶着巨大压力。

“嗯,就这样决定了,我会说服教职工和董事会的。”

早稻田大学是私立大学,校长的上级是学校董事会。

不过通常来说,校长的权利远大于董事会。

董事会能做

的事情,校长都可以做。

董事会不能做的事情,校长也可以做。

“好的,麻烦校长了。”

青年此时十分乖巧,不希望破坏这一胜利成果。

“哪里,是我们赚到了才对。”

“不仅有了更好的生源,还能不断的赚取学费。”

国公立大学有着大量的政府拨款,私立学校则没有。

私立大学更多的是靠赚学生学费养活自己,所以学费通常更贵。

早大之所以想要一口气接手500人,也有赚更多学费的考虑。

“前辈夸张了。”

聊完中国留学生的事,竹下雅人又说起赞助本国学生的事。

“校长,我们对本国学长也有着相同的赞助费用。”

“既然早大明年有500个中国留学生名额,我们会赞助同样多数额的奖学金。”

“也是每年增多一倍,一直持续到4倍为止。”

通常前往日本留学的,都是大二末期起步。

如果一直读到硕士毕业,需要4年时间。

也就是说,星海集团第一年需要支付50亿,第二年需要支付100亿,第三年需要支付150亿。

第四年开始稳定,以后每年都需要支付200亿。

当然,具体花费通常会少一些。

毕竟很多人不一定读硕士,还有人大三大四才前往日本。

“哦,还有本国名额?”

“是的,本国学生自然也要有相同待遇。”

竹下雅人不想被日本民众骂的太过火,自然要选择破财免灾。

每年400亿日元的费用,看起来比较多。

但对于星海集团,尤其是星海投资来说,根本就是洒洒水。

股票一个简单的波动,就可以轻松赚回来。

“很好,这样才对嘛。”

西原春夫心里感慨道,

不愧是早大不世出的天才,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到。

这样,就不用太担心媒体的阴阳怪气。

唯一比较遗憾的是,还没有韩国、湾湾、东南亚的留学支持。

其实校长想错了,这方面青年是有规划的。

他计划第一年赞助25亿,最多赞助100亿日元,吸引这些国家顶尖学生到日本留学。

不过考虑到日本大学国外招生额问题,他决定缓一年再进行。

这样不会突然让留学数字,变得更加庞大。

成功拿下早大后,竹下雅人又在第二天拜访东京大学。

“有马校长您好,我是竹下雅人。初次见面,请多指教。”

“竹竹下会长好,我是有马朗人,以后请多指教。”

和早大不同,青年与东大校长的见面更为正式,礼貌中带着一丝疏远。

不过两个人都真心想要交流,所以聊的很愉快。

过了一小会,竹下雅人觉得时间差不得了。

他干脆的直接问:“我想要赞助一批中国学生留学日本,不知道东大可不可以接受一部分。”

“赞助中国学生出国留学?”

“是的。”

随后青年仔细阐述自己的计划,希望借此说服这位东大校长。

有马朗人虽然是理工科出身,但能成为校长,自然是人精。

不仅学术能力一流,在人际交往和政治方面也成绩出众。

他想到国内的舆论宣传,以及高层的政治经济动向,心里顿时有了底。

“可以,这是好事。我可以做主,每年拿出50个名额。”

“但学生的日语和英语必须过关,同时成绩必须要达到中国顶级水平。”

“学校,也需要是我们指定的高校。”

东大是当下亚洲第一学府,逼格自然要比早大高。

条件方面,也不像早大那么宽松,对于学生来源有着严格要求。

这是东大人的骄傲!

竹下雅人有点意外,这可是每年50个名额。

他十分欣喜的答应道:“没问题,这些都是应该的。”

然后,他又说起对本国学生的赞助。

这让有马朗人,更加高看青年一眼。

赚钱了知道投资教育,并且本国外国都照顾到,是个妙人。

说完教育捐款的事情,两人随后聊起星海半导体和东大的合作。

这方面竹下雅人一知半解,有些歉意的说。

“抱歉,有马校长。”

“这方

面业务都是舛冈桑负责,我就负责花钱。”

他不喜欢不懂装懂,自然不会在这方面过多纠缠。

免得说着说着露馅,反而令人耻笑。

“这样啊,竟然是舛冈桑负责,难怪。”

有马朗人理解的点点头,同时也有些羡慕舛冈富士雄。

因为舛冈富士雄加入星海集团之后,星海半导体就在全世界做广告,宣传他的研发能力。

尤其在英特尔的闪存技术实用化之后,更是将舛冈富士雄的位置拔高到和罗伯特·诺伊斯差不多色位置。

宣传闪存芯片的应用场景无穷无尽,将来会是和内存芯片并驾齐驱的产品。

外行人信的很多,内行人也不少。

这种名气,除了极个别科学家,大多数人都想拥有。

心动就对了,

这是星海集团,一种吸引高端人才的措施。

想要更大的名气吗?

加入到星海半导体大家庭吧。

如果不是条件不成熟,他甚至想要公关诺贝尔奖。

这样绝对可以吸引到更多顶级人才,也可以促进星海半导体更快成长。

年前完成股票销售任务,就能多获得1000多万美元的利润。

对于四家投行来说,这钱基本等于白赚。

“没问题,我们山一证券可以接下。”

随后,高盛、大摩、野村证券也先后答应这一要求。

“对于在座的实力我还是非常认可的,希望我们以后能有更多合作的机会。”

因为竹下雅人在交易方面的慷慨大方,几方很快敲定合同。

竹下雅人虽然对需要支付2.5%的佣金肉疼不已,但想到能顺利逃出泡沫危机,也就不那么难受了。

时间拖到年后,价值52亿美元的股份,很容易变26亿,甚至是16亿。

股市在恐慌的环境下,必然形成踩踏事件。

港股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股市低点的时候,公司市值经常降低到市盈率7倍以下水平。

也就是年利润10亿美元的大公司,市值也只有60多亿。

李超人为什么越来越有钱,就是靠着港股这种恐慌心理。

公司市值降低到市盈率10倍以下的时候,开始缓慢买入股票。

公司市值提高到20倍市盈率以上的时候,开始缓慢卖出股票。

一来一回,就可以赚取大量钱财。

当然,日股比港股成熟,公司市值一般不会恐慌的降低到市盈率7倍以下水平。

但降低到市盈率10倍左右水准,还是大概率发生的。

三井商社、三菱商社都有过类似情况,松本制造也很难例外。

估计公司市值会从现在的260亿美元,直接缩水到100亿美元水平。

合同顺利签订后,自然要举行宴会庆祝。

依旧是老地方,依旧是最奢华的配方。

“竹下会长,可以单独和您聊聊吗?”

宴会进行到一半,大家自由交谈的时候,保尔森走到竹下雅人身边。

“保尔森先生是吧。没问题,稍等片刻。”

青年先是欣然应下来,然后对自家副社长菊野晋次说:“你也去忙吧,可以多陪陪老朋友嘛。”

“会长,没必要这样。”

菊野晋次平静看了眼不远处正和吉野得郎聊些什么的山一证券代表,没有一点想要炫耀的心理。

他在星海投资已经获得想要的一切,干嘛要活在过去。

“你自己看着办吧,我先失陪了。”

“嗯,会长您忙。”

两人来到一处附近没人的地方后,保尔森主动开口说:“麻烦竹下会长了。”

“小事。”青年爽朗的笑了笑,然后略微有些疑惑的问:“不知保尔森先生找我有什么事?如果我能办到,一定会帮忙。”

保尔森没有直接回应,而是用肯定的语气反问:“竹下会长卖出这么多股票,是准备投资美股吧。”

青年没想过能隐瞒到高盛,很干脆的点头承认。

“没错,我很看好美股的未来。尤其是半导体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