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北美1625一贱下天山

第474章 扰动(四)

  九月初十,晨雾裹着一丝寒气,像浸了冰的棉絮压在松山城头。

  洪承畴站在北门箭楼,玄色披风被风掀得猎猎作响,下摆扫过垛口的青苔,带起细碎的湿痕。

  楼外的校场上,明军正在列阵,白杆兵的长矛阵如一片铁青的林子,火器营的佛郎机炮口凝着白霜,炮身的铜箍在雾中泛着冷光。

  “大人,清军援兵已过辽河!”参军周士朴捧着塘报的手在发抖,信纸边缘被露水浸得发皱,“探马亲眼见着了,黄罗伞盖,奴酋皇太极……亲自来了!”

  洪承畴的手指在冰冷的箭窗上顿了顿,留下五个浅浅的指印。

  他转过身,腰间的玉带扣碰撞着甲片,发出清脆的轻响:“多少人马?”

  “约莫四千,都是披甲的旗兵,还有……还有两黄旗的巴牙喇!”周士朴的声音带着颤音,“探马说,奴酋的仪仗就跟在队伍里,硕大的红纛旗隔着两里地都能看见。”

  箭楼里瞬间静了下来,只有风卷着雾穿过窗棂,发出呜呜的声响。

  洪承畴拿起案上的茶杯,水汽氤氲了他鬓角的白发,呷茶时,他注意到自己的手在微微发颤。

  不是怕,是连日来紧绷的神经被这消息猛地扯了一下。

  “东江镇和辽南镇呢?”他放下茶杯,茶沫在水面打转,“他们不是在侧后闹得挺欢的吗?五日一小捷,十日一大捷,怎么还让奴酋抽得出援兵?”

  周士朴赶紧从怀里掏出另一叠塘报,最上面的是东江镇总兵沈世魁的呈文:“大人您看,东江镇奏报,说半月前袭占了镇江堡,斩了一名镶白旗的牛录额真,还烧了清虏的粮仓。七天前又出兵两千,绕道袭击凤凰城,据说杀了四百多鞑子,把城外的庄稼都烧了。”

  “辽南镇呢?”洪承畴眉头皱了皱,目光扫过塘报上的朱砂印记。

  这战报里怕是虚构的数字要多几分!

  “马得功那边也有捷报,”周士朴翻到另一张,“在新华军一部的配合下,熊岳、盖州、耀州都拿下来了,现在屯兵耀州,前些日子还试着打了海州,只是……”

  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下去,“海州的鞑子骑兵来得快,冲垮了前队,只好退回耀州固守。”

  洪承畴拿起那张塘报,指尖划过“鞑子骑兵”四个字。

  他想起前些日子见过的八旗骑兵,马蹄踏碎虚土的声响能震得人心脏发颤,那些披着重甲的巴牙喇,能顶着箭雨冲垮数倍于己的步阵。

  “也就是说……”他把塘报拍在案上,纸张发出沉闷的响声,“就算腹背受敌,奴酋还是把看家的兵都调来了?”

  周士朴点头:“想来应该如此!说不定,此时沈阳、辽阳现在就剩些老弱妇孺在守。”

  洪承畴走到箭窗前,抽出单筒望远镜,仔细观察着远处雾中模糊的清军大营。

  那里的炊烟比昨日密了些,隐约能看见新竖起的各色旗幡,或许也有那皇太极的纛旗。

  他忽然想起万历年间的萨尔浒之战,杨镐分兵四路,结果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

  如今自己手里的十三万兵,看似人多,其实真正能打的精锐不过四五万而已,可他们要面对的却是抱成一团的八旗甲兵。

  “传我将令!”他猛地转身,披风扫过案几,带倒了装着箭簇的木盒,“给东江镇、辽南镇各送一道令谕,让沈世魁再攻凤凰城,并寻机袭取赫图阿拉;让马得功(辽南镇总兵)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海州,兵临辽阳!告诉他们,哪怕把兵都拼光了,也要把盛京的鞑子引回去!”

  周士朴领命正要走,却被洪承畴叫住:“等等,让他们多派夜不收,摸清楚清虏后方屯粮所在。若是能烧了他们后方的粮草,比斩一千颗首级都管用!”

  此时,箭楼下传来脚步登阶的声响。

  大同监军道张斗一身文官袍服,却腰悬长刀,快步走上楼来。

  他的靴子沾着泥,袍角还带着露水,显然是刚从营外巡查回来。

  “督师!”张斗拱手时,袍袖扫过箭窗的冰碴,“卑职刚从西营回来,镶红旗的鞑子好像在调动,斥候说他们的骑兵往长岭山去了。”

  洪承畴皱眉:“长岭山?”

  那地方在松山以东,是明军通往杏山、笔架山的必经之路,山不高,却是俯瞰要道的咽喉。

  “正是!”张斗凑近一步,声音压得很低,“大人,奴酋亲至,绝不止是添四千兵那么简单。末将担心,他是想……断我后路!”

  周士朴脸色一白:“笔架山?督师,那里可是还堆着四个月的粮草,若是被袭……”

  “噤声!”洪承畴低喝一声,目光却沉了下去。

  笔架山的粮仓是他的底气,十万石糙米、三万捆草料、上千桶火药,都是从山海关通过水陆千里迢迢运来的。

  若是没了粮,这十万兵马不出几日就得溃散。

  张斗却没停:“大人,末将请命,带八千兵去守长岭山!再分兵增援塔山,护住笔架山的粮道,万不能让鞑子得手!”

  洪承畴走到案前,手指点着地图上的长岭山,那里离明军大营不过十里。

  但他又想起萨尔浒的教训,杜松的主力被围,就是因为分兵去攻吉林崖。

  如今皇太极就在对面,若是分兵,岂不正中其下怀。

  “不行。”他摇了摇头,声音斩钉截铁,“分兵则力弱,奴酋就盼着咱们这么做。当年萨尔浒,四路兵各不相顾,才让鞑子钻了空子。如今咱们十万大军聚在松山,就是要跟他拼个死活,分一兵出去,正面就少一分力气。”

  “可后路……”张斗急得额头冒汗,“若是清虏集重兵断我后路,那该如何?”

  “呵,清虏兵力几何?”洪承畴冷笑一声,“就凭清虏这点兵力,如何能断我后路?他们若是阻了杏山,那我们便勠力向西,凿穿清虏防线,直抵锦州。如此,清虏如何能困得住我十万大军?”

  “督师,不可轻敌呀!”张斗急呼道:“清虏兵力虽弱于我军,但其甲兵凶猛堪战,若是挖土为壕,凭垒而困,我军恐无以应对!”

  “我十万大军雷霆之势下,清虏何曾有余力能在我当面掘壕筑垒?”洪承畴嗤笑道:“若如此,岂不是正好为我大军所趁,对其发起凌厉一击?”

  “督师……”

  “无复多言,我自有分寸!”洪承畴甩了甩袍袖,不再理会于他。

  这等书生之言,与马绍愉、张若麟之流,何其相像!

  他们除了纸上谈兵、夸夸其谈,让人烦不胜烦外,于军务毫无裨益。

  此番仓促进兵锦州,皆为此等酸儒鼓噪催促,以至于坏我长远方略,不得不与奴酋展开决战。

  张斗还想再劝,却见洪承畴眼神坚定,知道多说无益,只得拱手领命。

  下楼时,他望着雾中的长岭山,总觉得那片模糊的山影里,藏着莫名的危机。

  “督师,笔架山粮草屯驻地……”见张斗离去,周士朴小心地说道。

  “嗯,你且去安排人走一遭笔架山,知会那佟瀚邦务必谨慎小心,万不可为清虏所趁。”

  洪承畴沉吟片刻,开口吩咐道:“他带了三千兵守粮,还有一队火器营,更兼地势险要,足可支撑。只要咱们在松山顶住,鞑子就不敢把主力调去打粮道。”

  当天午后,雾渐渐散了。

  洪承畴站在营门的望楼,看见清军的队伍正往长岭山移动。

  黄旗、白旗、红旗的骑兵像潮水般涌上山坡,很快,山顶就竖起了皇太极的纛旗。

  风把那面旗吹得猎猎作响,像一只盯着猎物的眼睛。

  “大人,鞑子占了长岭山!”玉田总兵曹变蛟匆匆赶来。

  洪承畴没说话,只是握紧了腰间的剑柄。

  那剑柄是象牙做的,被他的手汗浸得温润。

  他隐隐有一种感觉,自己的十万大军,像被装进了一个慢慢收紧的口袋。

  正面是多尔衮的数万旗兵,背后是长岭山上虎视眈眈的皇太极,而那条通往笔架山的粮道,就像口袋的系带,随时可能被勒断。

  傍晚时分,夕阳把长岭山染成了血色。

  洪承畴接到笔架山的回报,说佟瀚邦已加强了沙堤的防御,火器营也架在了岸边,暂无异动。

  闻报后,他稍微松了口气。

  只要大军粮草无虞,清虏如何困得住某?

  此时的长岭山上,皇太极正站在临时搭建的瞭望台上。

  他裹着厚厚的貂裘,脸色因连日赶路而显得苍白,鼻孔里塞着的白绫又被血浸红了。

  济尔哈朗站在他身后,手里捧着刚送来的明军布防图。

  “洪承畴倒是沉得住气。”皇太极的声音带着喘息,却透着一丝笑意,“我占了长岭山,他居然不派兵来争。”

  “他是怕分兵被咱们吃掉。”济尔哈朗指着图上的松山,“十万兵挤在那弹丸之地,粮草全靠笔架山,只要咱们掐断沙堤,不出五日,明军自溃。”

  皇太极点点头,咳嗽了几声,血珠从白绫边缘渗出来:“传令下去,让阿济格带抽调精锐甲骑,准备寻机去袭那笔架山。”

  他望着山下明军大营的灯火,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我倒要看看,抢了他们的粮草,洪承畴还能这般淡定。”

  ——

  请收藏本站:www.c9bfbcdc82.sbs。笔趣阁手机版:m.c9bfbcdc82.s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