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和谈?帝国重骑兵!

华夏帝国打听了一段时间,发现阿美利卡好像真的在按他们公开的计划走。

虽然有些不理解,但打探清楚后,海军已经开始磨刀霍霍了。

毕竟不能真的等他们啥都做好再进攻,不然人家放一支分舰队在军港内缩着不出来,就足以牵制帝国海军的重要力量。

就像现在,瓦胡岛一支驱逐舰队,就能卡住阿美利卡舰队,让他们不上不下的一样。

“你是说,英吉利人给我们送来了补给品?数量还不少?他们怎么做到的?阿美利卡眼睛瞎了吗?”

汤潇逸正在喝水,听到徐希颜的汇报,举着杯子都忘了喝下去。

“暂时不清楚英吉利人如何做到的,但这件事的真实性已经通过英吉利大使馆得到确认,物资也没有问题。”

“虽然没有武器成品,但有不少能用的工具,大量各品类的商品。”

“上次只补给了武器弹药和药品,在那之后已经数个月没有再进行补给了,这些商品对提振士气是有好处的。”

徐希颜不明白英吉利人怎么做到的,但他不在乎,在乎的是那批货。

虽然没有武器弹药,但这些东西守军还不缺。

恰恰相反,英吉利人带来的烟草、酒、果干、肉干、柠檬、瓷器、剪刀甚至纸张等,都是瓦胡岛日益稀缺的东西。

另外一些如蒸汽机的机器设备零件、维护保养工具、黄油、润滑油等等,也是日渐消耗的必需品。

这些东西虽然不起眼,但是对维持战斗力、提振士气很有用。

“我会让人和英吉利人结算的……”

汤潇逸也觉得落袋为安,先买了再说,刚说完电话响了。

“陛下,海军李总参谋长电话。”

汤潇逸拿起电话。

汤潇逸皱起眉头。

“我知道了,先暂时不动。”

汤潇逸放下电话,看着徐希颜:

“英吉利船只参与到阿美利卡到檀香山的运输中去了。”

“也许这也能解释阿美利卡为什么对此事默不作声。”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英吉利人打了一手好算盘。”

“没事,让檀香山接收物资吧。”

汤潇逸很快就看出英吉利想干啥了,毕竟国与国之间,只要动作暴露了,通过利益关系这条线去看动作,很多东西一目了然。

…………

“感谢英吉利对我帝国无辜民众的帮助。”

汤潇逸坐在上首,对下方的窦纳乐说道,

“我们是文明人,我向来主张文明人之间的战争,不应该波及平民。”

“可惜,阿美利卡对这点好像并不太认同,趁着我国和沙俄帝国的冲突,偷袭并封锁了檀香山。”

“由于阿美利卡的封锁,瓦胡岛种植的甘蔗无法外运,需要的商品也无法运进去,民众饱受折磨。”

“英吉利帮了我们大忙。”

英吉利确实帮了汤潇逸大忙,这个忙还不是给檀香山送物资,而是给阿美利卡提供了运输力量,加快了阿美利卡向檀香山输送物资的速度。

“哦!尊敬的陛下,您的想法是仁慈、公正的,相信任何一个文明国家都有您这样的想法。”

“但阿美利卡……想让牛仔学会骑士精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且难点并非是不能骑牛战斗。”

窦纳乐说完露出个懂得都懂的笑容。

二人聊了几句,汤潇逸刚想装模作样,没错,只是装模作样的斥责英吉利几句,窦纳乐就说道:

“陛下,华夏帝国刚刚经历了战斗,阿美利卡偷袭虽然可耻,但也占据了主动权。”

“战争到现在陷入僵局,并在向对华夏不利的方向滑落,您有没有想过和谈解决问题?”

窦纳乐认真的说道,

“如果您有兴趣,英吉利能主持调停,相信阿美利卡会同意调停的。”

“只是在条件上,希望您明白。檀香山方向,阿美利卡正巩固着优势,您想完全收回檀香山,困难不小。”

“但我还是建议您暂时忍耐,等待您的海军恢复过来后再说。”

“只要您的海军力量恢复至阿美利卡力量的70%,您就能轻易取得胜利,毕竟阿美利卡海军的实际战斗力……”

英吉利最想的就是调停成功,他们也露脸,又能达成均势。

没成功也能拖延时间,并趁机插手,加强双方在这片地区的力量,维持均势。

“和谈?”

汤潇逸思索了一会儿,喝了口茶,放下茶杯,

“那就先看看阿美利卡的条件吧。”

拖一拖时间也好,让阿美利卡有危机感,才会多送人过来加快工程进度。

毕竟阿美利卡已经将这个工程宣传成了战争胜负的关键,他们不会放弃的。

…………

3月10日,在英吉利人的调停下,梁诚被委任为帝国特派谈判专员,再次主导谈判。

不过地点从巴黎变成了利物浦,对象也从沙俄帝国变成了阿美利卡。

反正都是磨时间,没啥好说的。

马鞍山以东,当地人称小黄山前的一处山间平地。

说是平地,其实也是丘林地带,只是起伏不大罢了。

一年前,这里的人家全被迁移到了马鞍山,此处道路封闭,成为管制区。

成为管制区后,虽然当地居民被迁走了,但却变得更加热闹。

轰隆隆隆~~~

发动机的轰鸣响成一片,伴随着阵阵青烟或者黑烟,履带碾过湿润的土地,留下一片狼藉。

“陛下,现在来的是三年式甲型坦克,长4.62米,宽1.68米,高2.13米,全重4.32吨,乘员两名。”

“安装一台通用动力的研发的4升四气缸30马力水冷汽油发动机,公路最大行进速度25公里每小时。”

“有两个油箱,容积共120升,最大行程90公里。”

“正面有一层15毫米厚的装甲,侧面和后方则是8毫米,足够防御一般轻武器射击。”

“装备一挺12.7毫米水冷机枪,备弹3000发。”

三年式代表帝国三年服役,也就是1899年。

当初开始搞拖拉机和柴油机后,汤潇逸就让人琢磨给拖拉机装上武器。

最终柴油机没跟上,因为太重了,震动也大,用在船上还好,在车上就不太合适。

几经修改,三年式战车横空出世,然后汤潇逸给这种车取名为坦克。

听着顺耳。

攒了一年,攒出来十二辆坦克后,汤潇逸下令组建“重骑兵部队”。

首批一个连,这次他就是来参加帝国陆军重骑兵第一师一团一营一连的成军仪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