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谁来也不管用,都必须签!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

“小白?这么晚了,出什么事了?”

作为第一机械工业部的掌舵人,这个时间点,用这条专线打来电话,绝不可能是请功报喜那么简单。

“我发现了一个新的技术方向,可以彻底解决‘蜂鸟’乃至我们目前所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能源瓶颈问题。”

“能源瓶颈?”周部长何等敏锐,立刻抓住了关键词,“你是说电池?”

“是。”白杨肯定地回答,“我刚刚完成了一份技术构想报告。如果能够实现,无人机的续航时间,将不再是十五分钟。”

“能提升多少?”周部长的呼吸微微一促。

白杨握着冰凉的话筒,一字一顿地说道:“保守估计,翻六倍。一个半小时。”

“什么?”

饶是周部长这样见惯了大风大浪的人物,此刻也无法保持镇定了。

听筒里传来一声椅子被猛然推开的刺耳摩擦声,紧接着是他压抑着震惊、略显急促的声音:“你再说一遍?多少?”

“一个半小时。九十分钟。”白杨重复道,声音清晰而坚定。

电话那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白杨甚至能听到周部长那陡然变得粗重的呼吸声。

一个半小时!

十五分钟到九十分钟,这是什么概念?

这不是提升,不是优化,这是彻头彻尾的颠覆!

是质变!

如果说十五分钟的“蜂鸟”只是一件昂贵的“技术验证品”,那么拥有一个半小时续航能力的“蜂鸟”,就将立刻蜕变为一柄真正致命的、悬在敌人头顶的利剑!

它将拥有前所未有的战术价值和战略威慑力!

周部长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

这意味着单兵电台可以连续工作几天几夜,意味着未来的战场通讯将畅通无阻;

意味着那些躺在图纸上的、因为能源问题而无法实现的高精尖单兵装备,将全部获得“准生证”!

“白杨同志!”周部长的声音再次响起:“你现在在什么位置?”

“研究所,我的办公室。”

“待在办公室,锁好门,哪儿也别去!你那份报告,除了你之外,还有谁看过?”

“目前只有我一个人。”

“好!”周部长似乎长出了一口气:“我现在就过去!在我到之前,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要理会!记住,是任何人!”

“好!”

电话“咔哒”一声挂断,办公室里再次恢复了安静。

……

大约四十分钟后,一阵低沉的引擎轰鸣声由远及近,划破了研究所的宁静。

一辆黑色的“大红旗”轿车没有在办公楼主楼停靠,而是径直开到了宿舍楼后方的专家楼区域,最终在白杨所在的这栋楼下稳稳停住。

车门打开,一个身穿中山装、身形魁梧的中年男人率先下车,正是周部长。

他没有片刻停留,抬头看了一眼亮着灯的那个窗口,便大步流星地向楼内走来。

紧随其后,从车上又下来两位老人,一个戴着深度近视眼镜,头发花白,气质儒雅;

另一个则身材清瘦,面容严肃,手里还提着一个黑色的公文包。

两人快步跟上了周部长的步伐。

很快,一阵沉稳而有力的脚步声在走廊里响起,最终停在了白杨的办公室门口。

“咚咚!”

白杨立刻上前,拉开了门锁。

“东西呢?”周部长开门见山。

“在这里。”白杨侧身让他进来,然后将目光投向了部长身后的两位老人。

周部长立刻介绍道:“这两位,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中科院化学所的王振国院士,国内电化学领域的泰山北斗。”

“这位是咱们部里总装备司的技术总工,李建军同志。他们都是这个领域的顶尖专家。情况紧急,我把他们连夜从家里请过来了。”

“王老,李总工,你们好。”白杨立刻伸出手,态度谦逊而尊敬。

王振国院士推了推厚厚的眼镜,仔细地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人。

他听过白杨的名字。

李建军总工则更为直接,他点了点头。

“白所,把你的报告拿出来吧。”周部长沉声说道,同时自己走到门边,亲自将门反锁。

办公室内的气氛,瞬间变得无比肃穆。

白杨走到办公桌前,从上锁的抽屉里,取出了那份报告,递了过去。

周部长没有接,而是示意了一下:“给王老和李总工看,我是个大老粗,看不懂里面的门道。我只要一个结果:你说的,到底能不能实现!”

李建军接过了报告,和王振国院士一起,走到了办公室里唯一的一张小会客沙发前坐下。

办公室的光线不算明亮,李建军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手电筒,打开后放在茶几上,增加了一些照明。

两人凑在一起,将那份《关于新型高能可充电电池组技术开发的可行性报告》摊开在膝盖上。

一开始,两位专家的表情是平静中带着审慎的。

他们见过的“异想天开”的技术报告太多了。

白杨的报告,标题起得很朴实,没有用任何夸张的词汇。

然而,当他们的目光从标题移到正文,仅仅看了不到两页,两人的表情就变了。

那种审慎和从容,如同被风吹散的云烟,瞬间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致的专注和震惊。

王振国院士那只没有扶报告的手,下意识地攥紧了,指节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

而一旁的李建军,呼吸则变得越来越粗重,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

办公室里安静得可怕,只有纸张被轻轻翻动的声音,以及两位老人越来越急促的呼吸声。

白杨静静地站在一旁,没有打扰。

周部长则背着手,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两位专家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

他虽然看不懂那些复杂的符号和图表,但他看得懂人。

他能从这两位国内顶级专家的反应中,判断出这份报告的份量。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半个小时后,王振国院士猛地抬起头,他摘下眼镜,用力地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再戴上时,看向白杨的目光已经彻底变了。

那是一种混杂着震惊、狂喜、甚至是一丝敬畏的复杂眼神。

“部长……”王院士的声音有些沙哑,甚至带着一丝颤音,“这……这不是一份可行性报告……”

周部长的心猛地一沉。

难道不行?

“这是什么?”他追问道。

王振国院士深吸一口气,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一字一顿地说道:“这是一整套……一整套闻所未闻、逻辑自洽、体系完整、并且……并且领先我们,不,是领先全世界至少十五年的……锂离子电池技术路线图!”

“教科书!”一旁的李建军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地补充道:“王老说的对!它不仅指出了方向,还把通往这个方向的每一步、每一个台阶、甚至每一块垫脚石都给你标得清清楚楚!”

“从材料配方到工艺流程,再到生产设备的设计思路……天呐!这……这简直是神迹!”

轰!

两位专家的评价,如同两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周部长的心头。

“是我结合了一些国外的最新理论,加上自己的一些构想,整理出来的。很多地方可能还很粗糙,需要王老和李总工这样的专家来完善和验证。”

白杨解释开口。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既没有完全否认自己的功劳,也为这套技术的来源披上了一层“集百家之长”的合理外衣。

周部长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没有再追问下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

对于白杨这样的国之栋梁,有时候,过程并不重要,结果才是一切。

他大步走到沙发前,拿起那份报告,虽然看不懂,但那纸张的份量此刻却重若千钧。

“一个半小时……”他喃喃自语,然后猛地抬头,眼中射出兴奋的光芒,“有了这个,‘蜂鸟’就不是蜂鸟了,是鹰!是能翱翔九天的神鹰!”

“好!好啊!白杨同志,你又一次给了我天大的惊喜!”

周部长的语气里,满是毫不掩饰的欣赏和赞叹。

“部长,您过奖了。”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的建议是,立刻成立一个最高级别的专项攻关小组。”

“这份技术资料,可以先交给‘蜂鸟’项目组,让他们围绕新的电池性能,对无人机的气动布局、飞控系统和任务载荷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

“好!”周部长大手一挥,当场拍板,“就按你说的办!这个项目,由我亲自来抓!”

“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政策给政策!我只有一个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东西给我造出来!”

他的目光转向王振国和李建军:“王老,李总工,这件事,恐怕要辛苦二位了。你们是技术上的权威,这个项目的技术把关,就拜托你们了!”

王振国院士和李建军总工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义不容辞的激动。

“部长放心!”王院士郑重地说道!

李建军也用力点头:“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白杨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开口说道:“部长,时间不早了。既然事情已经定了下来,我们还是先按规矩办。”

“规矩?”周部长微微一愣。

白杨的目光,落在了那份报告上:“这份技术资料的保密级别,我认为应该定为‘绝密’。按照规定,所有接触到这份资料的人员,都需要履行登记手续,并签署保密协议。包括您,王老,还有李总工。”

此言一出,办公室里的热烈气氛为之一滞。

周部长、王院士和李总工都愣住了。

让一个部级领导和两位泰斗级的专家,为一个下属单位的所长提交的报告签保密协议?

这在整个体系内,都是闻所未闻的事情。

这并非是他们想要搞特殊,而是一种惯性思维。

在他们的认知里,他们本身就是保密体系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哪里还需要走这种“形式”?

但看着白杨那张严肃而认真的脸,周部长瞬间就明白了他的用意。

这不是白杨在拿捏身份,恰恰相反,这是一种极致的负责和严谨!

规矩,就是规矩。

越是重大的事情,越是不能因为人的身份而破坏规矩。

今天他可以不签,明天是不是其他人也可以不签?

口子一旦撕开,再想堵上就难了。

“你说的对!”他重重地点了点头,“是我疏忽了!规矩就是铁律,谁也不能例外!”

他转向白杨,语气变得柔和了许多:“需要我们怎么做?”

白杨走到办公桌前,按下了呼叫内线的按钮。

很快,电话接通,传来林慧那带着一丝困倦和疑惑的声音:“白所长?您……您还没休息?”

“林慧,你马上到我办公室来一趟,带上所里的保密文件登记簿和三份绝密级的保密协议书。”白杨的语气不容置疑。

“啊?好的好的,我马上来!”林慧虽然满心不解,但还是立刻应了下来。

挂断电话,白杨对周部长等人解释道:“另外,这份报告是孤本,我需要复印几份,分别给王老、李总工和无人机项目组。这也需要履行复印登记手续。”

几分钟后,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进来。”

林慧抱着一个厚厚的登记簿和几份文件,小心翼翼地推门进来。

当她看到办公室里的人,整个人都懵了,脚步下意识地停在了门口,有些不知所措。

“小同志,不用紧张。”周部长温和地笑了笑,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易近人。

“把东西拿过来吧。”白杨对林慧招了招手。

林慧这才回过神,连忙抱着东西快步走到办公桌前。

白杨接过登记簿和保密协议,熟练地翻开,将笔递给了周部长。

“部长,请在这里签字登记。”

在林慧震惊的目光中,周部长没有丝毫犹豫,拿起那支英雄牌钢笔,在“接触人员”一栏,龙飞凤舞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紧接着,是王振国院士和李建军总工。

三位在外面跺跺脚都能让整个行业震动的大人物,此刻就像是普通的技术员一样,一丝不苟地在小小的登记簿上,留下了自己的笔迹。

签完字,白杨又将三份保密协议分别递给他们。

“这是协议,请三位过目并签字。”

当所有的手续都履行完毕,白杨才将那份报告的原件交给了林慧。

“林慧,这份文件,列为所内最高‘绝密’等级。你现在去档案室,用保密复印机复印三份,全程不得离开,复印完毕后,将原件封存入库,把复印件拿回来。”

“明白!所长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