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又一个助理要去历练了!

周建军这斩钉截铁的几个字,像惊雷一般在办公室里回荡,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他说完,深深地看了白杨一眼,眼神中情绪复杂,有震撼,有期许……。

他没有再多说一个字,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然后转身,大步流星地离开了。

白杨一直将他送到研究所的大门口,看着那辆黑色的轿车消失在街角,这才缓缓收回了目光。

午后的阳光依旧毒辣,晒在身上,却仿佛带不来丝毫温度。

周建生的背影,在白杨的眼中,莫名地与前世记忆里那些为了国家工业化进程而鞠躬尽瘁的老一辈领导者的身影,重叠在了一起。

他们或许不懂什么叫资本运作,不懂什么叫市场经济,但他们心中,都燃烧着一团火,一团为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够重新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熊熊烈火。

而自己,要做的,就是给这团火,添上最足的薪,送上最猛烈的东风。

……

轿车平稳地行驶在长安街上。

车窗外,是八十年代初四九城特有的景象。

宽阔的马路上,自行车流如织,间或有几辆公交车和公务车驶过。

路边的法国梧桐枝繁叶茂,在人行道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然而,车内的气氛却是一片凝滞。

周部长靠在后座上,双眼微闭,但紧锁的眉头和微微颤抖的指尖,却暴露了他内心的极不平静。

司机小王从后视镜里悄悄看了一眼,识趣地将车速放得更缓,连呼吸都下意识地放轻了,生怕惊扰了这位正在沉思。

周部长的脑子里,此刻正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

那一个个数字,像一颗颗被擦得锃亮的子弹,在他脑海中呼啸来去。

一百二十万台……五十三万台……五十亿……千亿级别……

每一个数字,都足以让他心惊肉跳。

他不是没见过钱,一机部下属的那些大型国企,哪一个不是年产值数十亿的庞然大物?

东风厂、洛阳一拖、沈阳机床厂……这些都是他的骄傲。

可那些产值,背后是多少?

是几万甚至几十万工人一年的辛劳,是无数的钢材、煤炭、电力的消耗,是整个国家计划体系的倾斜和支撑。

而一个巴掌大的“小灵通”,几个月的时间,仅仅是“预存款”,就达到了五十个亿!

这是什么概念?

五十亿现金!

不是产值,不是估值,是真金白银,是可以立刻调动,立刻投入使用的资金!

这笔钱,如果放到一机部,能做什么?

他可以立刻启动好几个因为资金问题被搁置的技术改造项目,可以给下属的重点企业全部换装最先进的进口设备,甚至可以……可以给所有的一线工人,涨一级工资!

而这,还仅仅是“刚开始”。

周建军的太阳穴突突地跳着,那个更恐怖的词汇又一次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千亿级别。”

当这个词从白杨嘴里轻描淡写地说出来时,周建军感觉自己仿佛看到了神话。

一年的gdp才一万八千多亿。

而这一个小小的通讯工具,未来的年收入,就能达到千亿?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单凭这一个项目,就能为国家贡献出超过百分之五的gdp!

这不是一个企业,这是一个战略级的“印钞机”,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山!

有了它,“超级大脑”计划的经费将再无掣肘。

有了它,我们想搞航空母舰,想搞四代机,想搞所有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尖端项目,都有了最坚实的底气!

车子缓缓驶入一机部的大院。

当周建军推开车门,重新站在这座庄严肃穆的办公大楼前时,他的眼神已经彻底变了。

过去,他看这里,是责任,是事业,是共和国工业的心脏。

而现在,他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陡然重了千百倍。

他不仅要守护好这颗工业心脏,更要为白杨手里的那台“印钞机”,保驾护航!

他必须确保,这台印钞机所产生的每一分利润,都能用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他必须确保,没有任何人、任何势力,能够觊觎、染指、甚至破坏这个足以改变国运的伟大项目!

“通知下去,”周建军一边大步往里走,一边对跟上来的秘书沉声吩咐道,“下午两点,召开部紧急扩大会议!所有在京的,一个都不许缺席!”

秘书心中一凛,他从未见过部长如此严肃的神情。

……

送走了周建军,白杨的办公室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绘图桌上的图纸依旧摊开着,鸭嘴笔静静地躺在一旁,搪瓷缸子里的茶叶也渐渐沉寂了下去。

仿佛刚才那场足以让任何一个部级领导心神巨震的谈话,只是一阵微不足道的风。

白杨在自己的位置上静坐了片刻,整理了一下思绪。

“小灵通”这头现金奶牛的威力,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收敛了思绪。

“小李,你进来一下。”

“好的,所长。”

很快,办公室的门被再次敲响,小李走了进来。

“坐吧。”白杨指了指刚才周建军坐过的沙发。

“是。”

“你和新来的助理,交接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白杨开口问道。

听到这个问题,小李立刻进入了工作状态,条理清晰地汇报道:“报告所长,基本都已经交接清楚了。所里的日常行政事务、财务对接流程、还有几个在研项目的文档管理规范,我都带着他实际操作了三遍,所有的注意事项也都写成了备忘录。他随时可以完全接手,不会出任何纰漏。”

白杨满意地点了点头。

小李的工作能力,他一向很放心。

细致、严谨、有条理,而且执行力极强。

“交接完了就好。”白杨话锋一转,目光落在对方身上,问道,“那你自己呢?有什么想法?想去哪儿?”

终于来了!

小李的心猛地一跳,一股压抑不住的激动涌上心头。

他知道,这是白所长在给他机会,一个决定他未来职业道路走向的机会。

在白杨身边工作的这段时间,他见证了太多奇迹。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用一种尽可能平稳的语气说道:“所长,我想……我想去

“在您身边,我学到了很多宏观的战略和先进的理念,但总感觉像是飘在空中,脚下不踏实。”

“我想去厂子里,去生产一线看看,想知道您图纸上的每一个设计,是怎么变成一台台产品,送到用户手里的。”

“我想了解成本、品控、供应链和生产调度,我想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这番话,是他思考了很久的结果。

他知道,以白杨的能力,把他安排进任何一个部委机关当个清闲的干部,都是一句话的事。

但那不是他想要的。

他见识过真正波澜壮阔的世界,就不甘心再回到那潭平静的池水里。

白杨静静地听着,脸上露出了赞许的微笑。

他手下出过两个人,第一个助理,一门心思扎在技术里,如今已经是“龙芯”项目组挑大梁的核心骨干,未来注定是国内顶尖的芯片专家。

而眼前的小李,显然有着另一条清晰的规划。

“你想走管理。”白杨一语道破了他的心思,“不错。”

得到白杨的肯定,小李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激动得脸颊都有些泛红。

“一个只懂管理不懂技术,或者只懂技术不懂管理的人,都走不远。你想去一线,这个想法是对的。”白杨继续说道,“行,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工作吧,等我通知。”

“是!谢谢所长!”

小李站起身,对着白杨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才转身,走出了办公室。

……

小李推开自己办公室的门时,感觉整个空间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一下。

随即,原本安静的办公室,瞬间“嗡”的一声炸开了锅。

“李哥!回来了!”

“怎么样怎么样?所长跟你说了吧?”

“看李哥这满面春风的样子,肯定是天大的好事啊!”

几个和他关系好的同事,呼啦一下就围了上来,七嘴八舌,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好奇和羡慕。

在研究所所,谁不知道白所长爱才惜才。

凡是跟着他好好干的,就没有一个不被重用的。

大家都心知肚明,小李这次“下去历练”,绝不是简单的调动,而是一次鲤鱼跳龙门式的晋升。

一个戴着眼镜,平时负责档案管理的大姐凑过来,神秘兮兮地小声问道:“小李啊,跟姐透个底,所长把你安排到哪个单位去了?是直接进部里当领导秘书,还是去咱们新开的南方分公司当副总啊?”

这话一出,周围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眼神灼灼地盯着李芸。

在他们看来,以小李的能力和资历,再加上白所长的面子,这两个去处是最有可能,也是最让人羡慕的。

小李被大家的热情弄得有些不好意思,连忙摆手笑道:“瞧你们说的,八字还没一撇呢。所长就是找我谈谈话,问问我自己的个人想法。”

他顿了顿,谦虚地说道:“最后到底去哪儿,还得听所长的统一安排呢,我现在也不知道。”

“哎呀,你就别谦虚了!”一个年轻的男同事羡慕地说道,“咱们所里谁不知道,白所长最看重的就是个人意愿。他既然问了你的想法,那肯定就是按照你的想法来安排了!”

“就是!”另一个女同事附和道,“跟着白所长,简直就是前途无量!”

“李哥这次出去,我猜,起步最起码也得是个大厂的车间主任吧?说不定直接就是副厂长级别的!”

“肯定不止!咱们‘小灵通’现在多火啊,管生产的副厂长,那权力可大了去了!”

羡慕、恭维、猜测的声音此起彼伏。

这些话语里,没有嫉妒,更多的是一种与有荣焉的兴奋。

因为小李的今天,或许就是他们的明天。

这种肉眼可见的上升通道和光明前景,是任何金钱奖励都无法比拟的,也是整个研究所凝聚力和战斗力爆棚的根源所在。

小李微笑着听着大家的议论,心中却是一片滚烫。

他知道,大家羡慕的不是他,而是白杨。

是他,给了所有人一个可以尽情施展才华,并且能够得到丰厚回报的舞台。

……

白杨的办公室里。

他拿起桌上的那份关于“小灵通”生产的报告,翻看了几眼。

上面清晰地列着几个主要的生产和组装基地,其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全面的,是隶属于第四机械工业部的华光电子管厂。

这个厂子,原本是生产显像管和各种电子元器件的老牌国企,技术底子很厚,但近年来因为产品更新换代慢,效益一直不太好。

在白杨的牵线下,“小灵通”项目直接盘活了这个厂子,如今,它已经成了“小灵通”最核心的生产组装总厂。

把小李放到这里去,最合适不过。

既能让他全面接触到最复杂的生产管理流程,也能让他在自己人的地盘上,放开手脚去干,不用担心被排挤和掣肘。

想到这儿,白杨拿起了办公桌上那台红色的保密电话,熟练地拨出了一串号码。

电话“嘟”了几声后,被迅速接起。

听筒里传来一个中气十足,带着几分爽朗的声音:“喂,哪位?”

“刘部长吗?我是白杨。”白杨的语气很平和。

电话那头,正是第四机械工业部的部长,刘有材。

“哦!是白杨同志啊!”刘有材的声音立刻变得热情起来,“稀客啊!今天怎么想起来给我这个老头子打电话了?”

他的话语里带着一丝调侃,但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敬佩和高兴。

白杨笑了笑,开门见山地说道:“刘部长,今天给您打电话,不是为了公事,是想跟您这儿,讨个人情。”

“哦?”刘有材来了兴趣,哈哈一笑,“你白大所长的事情,哪有什么私事公事之分?说吧,只要我老刘办得到的,绝不含糊!”

“是这样,”白杨组织了一下语言,“我这儿有个助理,叫小李,是个非常干练的好苗子。跟了我一段时间了,学了不少东西,但总归是在办公室里纸上谈兵,眼界窄了点。”

“他自己很上进,主动提出来,想去生产一线好好磨练一下。我想来想去,咱们那个华光总厂最合适。所以想把他放到您那儿去,您看,方便给安排一下吗?”

刘有材一听,当即在电话那头拍了一下大腿,声音洪亮地笑了起来。

“嗨!我当是什么天大的事呢!这算什么人情?这明明是天大的好事啊!”

他的笑声里充满了惊喜。

“你白所长亲自调教出来的人才,愿意到我们四机部的厂子里来,我们是扫榻相迎,求之不得啊!别人我信不过,你白杨的眼光,我刘有材是百分之一万个相信!”

刘有材是个技术型干部出身,最看重的就是人才。

白杨手底下的人,那是什么概念?

是人才!

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人才!

“你放心!”刘有材不等白杨再开口,就主动打包票,“我亲自给华光厂的厂长打电话!职位你也放心,绝对不能亏待了你的兵,寒了人才的心!”

他沉吟了一下,似乎在思考具体的安排,随即果断地说道:“这样,别搞那些虚的,也别从什么车间主任干起了,浪费时间!”

“就让他直接担任常务副厂长,主抓生产调度和产品品控这一块!先让他把整个生产流程,从头到尾给我摸透了!”

“有你白所长的眼光做保,我相信他绝对能胜任!这个安排,你看怎么样?”

常务副厂长!

主抓生产和品控!

这个安排,大大超出了白杨的预期。

这已经不是“下去历练”了,这是直接坐上了火箭,一步到位,进入了整个工厂的核心决策层!

白杨的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

他知道,这是刘有材在投桃报李,也是在向自己示好。

一个常务副厂长的位置,换来一个白杨亲自培养、绝对可靠的自己人,去掌管“小灵通”这个聚宝盆的生产命脉,这笔买卖,刘有材算得清清楚楚。

“那就太感谢刘部长了。”白杨的语气依旧平静,“您这么安排,我很放心。我让他下周一,直接去厂里找您报到。”

“没问题!让他直接来我办公室!我亲自带他去厂里!”刘有材的声音依旧豪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