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报喜,这是好消息啊!

专家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各种建议和意见。

周部长认真听取着,不时地点头或摇头,眉头紧锁,显然对目前的进展并不满意。

“同志们,时间不等人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们必须加快步伐,尽快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他环视四周,目光坚定地说道:“直升机项目,是我们国家重点发展的项目,也是我们实现国防现代化的重要一步。我们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全力以赴,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了,李卫国走了进来。

“周部长,我来向您汇报一个好消息!”李卫国满脸笑容,声音洪亮。

周部长一愣,随即问道:“什么好消息?让你这么高兴?”

李卫国将汇款单递给周部长,激动地说道:“周部长,您看看!这是我们嘉陵厂摩托车出口的回款!足足两千一百万啊!”

周部长接过汇款单,仔细看了一遍,脸上也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这么多?!”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是啊!周部长,这都是白所长的功劳啊!要不是他当初力排众议,坚持要搞摩托车出口,我们嘉陵厂哪有今天啊!”李卫国感慨万千。

周部长点了点头,目光深邃,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他放下汇款单,笑着问道:“卫国啊,还后悔当初的决定不?当初你还不愿意,现在感觉怎么样?”

李卫国挠了挠头,嘿嘿一笑:“周部长,您就别取笑我了。当初是我鼠目寸光,看不清形势。现在我算是彻底服了白所长了!他这脑子,简直比计算机还灵光!就算我自己去卖,也绝对卖不了这么多钱,更不可能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全部卖完!”

“货发出去才一个月出头,到那边还需要十来天呢,这么快就卖完了,这钱分的一点都不亏!我算是明白了,跟着白所长走,绝对没错!”

周部长哈哈大笑:“你小子,总算是开窍了!白杨同志,是我们国家的宝贵人才,他的眼光和魄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你以后要多向他请教,多听听他的意见。”

“是,周部长!我一定谨记您的教诲!”李卫国连连点头。

周部长又问道:“这笔钱,你们打算怎么用?”

李卫国毫不犹豫地说道:“按照白所长的意思,一部分用于嘉陵厂的技术改造,引进更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另一部分,用于投资新的项目……”

“什么新项目?”周部长饶有兴趣地问道。

“汽车!”李卫国斩钉截铁地说道。

周部长一愣,随即哈哈大笑:“好!好!好!有魄力!有胆识!不愧是我第一机部的兵!卫国啊,你放手去干吧!有什么困难,尽管向我汇报!我全力支持你!”

李卫国激动地敬了一个军礼:“谢谢周部长!”

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起来。

……

时间缓缓的过去。

白杨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忙碌了一天,大脑如同高速运转的齿轮,此刻终于有了片刻喘息的机会。

墙上的挂钟,时针已经悄然指向了五点半,快到下班的时间了。

白杨的目光落在桌角的一张便签上,上面潦草地写着“李卫国,摩托车回款”几个字。

这是上午李卫国来报喜的时候,他特意记下的。

不过香江娄老板那边还没有来汇报的。

所以,他准备主动询问一下。

“小李,”白杨按下桌上的内线电话,声音沉稳而有力,“你给楼老板那边打个电话,问问他摩托车出口香江的情况,还有回款的事情,详细了解一下。”

“好的,白所长。”电话那头,助理小李的声音清脆而干练。

白杨放下电话,身体微微后仰,靠在椅背上,目光穿过窗户,望向远方。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小李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记录详细的报告。

“白所,我已经跟娄老板通过电话了。”小李走到白杨的办公桌前,恭敬地说道,“也顺便询问了下嘉陵机器厂那边,这一个多月,嘉陵厂总共向香江发了三批货。”

白杨微微颔首,示意小李继续说下去。

他知道,李卫国是个实干家,做事认真负责,汇报情况也必定条理清晰。

“第一批货,是之前积压的三千辆库存车,一次性全部发过去了。”小李翻看着手中的报告,继续说道,“第二批货,是在半个月后发的,数量是两千辆。第三次发货,是最近几天的事情,数量增加到了三千辆。”

“也就是说,总共发了八千辆摩托车?”白杨的眉头微微一挑,这个数字比他预想的还要好一些。

“是的,白所。”小李点了点头,“李厂长还说,现在嘉陵厂的生产线经过您的指导和改造,已经完全适应了摩托车的生产,而且产能还在不断提升。目前已经能够达到月产量七千辆,年产量十万辆的水平。”

白杨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李卫国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年产十万辆,这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要知道,在改革开放之前,整个国家的工业基础都相对薄弱,尤其是摩托车这种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更是稀缺之物。

“成本呢?成本控制的怎么样?”白杨问道,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李厂长说,成本也在持续下降。”小李回答道,“最开始的时候,每辆摩托车的成本大概在两千块钱左右。现在,经过工艺改进和原材料的优化,已经降低到了一千六百块钱。”

白杨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四百块钱的成本下降,看似不多,但对于一个年产十万辆的工厂来说,这意味着每年可以节省四千万的成本!

这是一笔巨大的资金,可以用于技术研发,设备更新,甚至是扩大生产规模。

“香江那边的销售情况呢?”白杨继续问道。

他知道,娄老板在香江负责销售和推广,这位精明的商人,一定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