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将摩托车厂定下来!

白杨提醒自己。

“得先做个计划,把摩托车的研发流程,需要的资源,都列出来,然后再跟上面说一下。”

而且,最关键的一点,这个摩托车厂放哪里?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51年的时候,四九城第六汽车制配厂仿照德国迅达普k500型摩托车。

采用的是双缸对置型四冲程风冷式,气缸容积:498l发动机功率:11.8kw最高车速:110k/h,自重195kg。

重,且笨重不说,造价还十分的昂贵,根本没有性价比。

别说出口了,国内根本没有人能够消费的起。

现在已经给私营市场打开了一道口子,但是本质上,国内的人这个时候还太穷了。

后面虽然第六汽车制配厂也生产过一些山地,三轮的,但那都是军用。

一直到58年,泉城自行车零件厂(泉城轻骑摩托车总厂的前身)仿照苏式机动自行车,制造出了“卫星牌”机动、脚踏两用车。

后来,魔都自行车厂又按法国样车仿制出永久“102”及“103”型机动脚踏两用摩托车。

但这些,都是仿制,自身的技术并没有多少。

一直到60年,魔都自行车二厂从四九摩托车制造厂,取得了南昌飞机制造公司测绘的图纸。

完成了第一批15辆幸福250摩托车的试制。

后面就是到了八十年代,从小本子那边引进摩托车技术,那个时候才全面打开摩托车市场。

白杨收敛了思绪,开始行动起来。

他找来纸和笔,开始在纸上写写画画。

首先,是发动机的研发。

这是摩托车的核心部件,也是最难搞的部分。

根据系统提供的技术资料,白杨需要先设计出发动机的图纸,然后进行样品试制,最后再进行性能测试。

这个过程,如果不赶的话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当然,白杨这边不会耽搁这么久,一次性将全部图纸绘制出来,直接将这个技术丢出来。

这就是现在地位带来的方便。

好歹也是造飞机的工程师,设计个小小的摩托车,谁会来怀疑,别说外行人了,就算是内行人,也觉得理所当然。

然后,是车架的设计和制造。

车架是摩托车的骨架,需要承受各种各样的力,所以对材料的要求很高。

白杨打算采用高强度不锈钢钢材,来制造车架。

这个问题早就解决了。

三轧钢那边,有着足够的材料。

这个过程,按照正常来说,需要两个月的时间,但现在可以节省,直接使用就是,只要设计图出来就可以。

接下来,是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电气系统等部件的设计和制造。

这些部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估计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搞定。

其中最耗费时间的就是电气系统,就这个稍微耽搁点时间,其余的,都是只要设计图出来,就能够搞定。

最后,是整车的组装和调试。

这个过程,需要把所有部件,都组装到一起,然后进行各种各样的测试,确保摩托车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这个过程,如果是正常的设计,估计半年一年都不够,但白杨不同,他是统子哥直接给的成品设计图,估计有个十天半个月就差不多了。

也就是说,整个摩托车的研发周期,关键在于图纸出来的快慢。

不考虑配件厂的问题,图纸啥时候出来,估摸着也就个把月就能看见成品。

时间上,算可以了。

当然,如果要进行量产的话,这点时间就不够了。

想到这里,白杨皱了皱眉头。

接下来,白杨又开始计算,研发摩托车需要的各种资源。

钢材、铝材、橡胶、塑料、玻璃、电线、油漆……等配套厂

这年头,这个时代,不是说国内一点工业基础都没有。

相反的,能够生产这些东西的厂子很多,或者应该说贼多,但是却有个致命的问题。

你不知道在哪。

可能表面上一家炼钢厂,里面有坦克发动机技术。

也有可能一家自行车厂,他能生产四零火。

没有摸底的国内,到处充满着惊喜。

当然,这还只是致命问题之一,还有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运输。

配套之所以称之为配套,是因为运输问题不需要担心,基本上都在一个区域。

而这年头,相对应的这个问题,就严重许多了。

“这么多材料,光靠自己研究,肯定搞不定!”

白杨心里清楚,主要是时间上的问题。

所以配套问题,只能交给上面去解决了。

……

新的一天。

阳光透过第一机部办公楼的玻璃窗,在米黄色的墙壁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机油和陈旧纸张混合的味道。

墙角的文件柜顶上,积了一层薄薄的灰尘。

周部长正埋首于一堆文件中,眉头紧锁,手中的钢笔不时在文件上勾画着,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他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种报告、图纸和计划书,桌面上的搪瓷茶缸里,茶水已经凉透,几片茶叶静静地沉在缸底。

突然,敲门声打破了办公室的沉寂。

“请进。”周部长头也没抬。

门被轻轻推开,一股清新的空气涌了进来,还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烟草味。

周部长抬起头,看到白杨站在门口,脸上带着一贯的沉静表情,眼神清澈而坚定。

“白所?你怎么来了?”周部长放下手中的钢笔,脸上露出一丝惊讶,随即又被笑容取代,“这个时候,你不应该在研究所忙着龙腾-1的收尾工作吗?难道是出了什么问题?”

白杨微微一笑,摇了摇头:“龙腾-1那边一切顺利,试飞成功了,剩下的工作已经不用我出手了。我这次来,是有另外的事情想请周部长帮忙。”

周部长示意白杨坐到一旁的沙发上,自己也跟着坐了下来,顺手拿起茶几上的暖水瓶,给白杨倒了一杯热水。

“什么事?你说。”周部长将搪瓷茶缸推到白杨面前,语气中带着几分关切和好奇。

白杨接过茶缸,道了声谢,却没有立刻喝,而是将茶缸放在茶几上,双手交叠,手指轻轻敲击着膝盖,似乎在组织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