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白杨看完报告上的内容,满意的点头,“很好,已经把该补充的都完善了。“

在这份报告之前,他们这边专门负责“三蹦子“研发的部门,已经交过一次报告,只是很多问题都不达标。

比如虽然是安着一个摩托车的车头,但实际上却是以货车标准来制作的。

个头大,耗油高,短途运输太浪费,中途运输不如四轮货车,甚至不如拖拉机。

有个天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创新性的为这三轮摩托箱车加装了两台引擎。

白杨夸赞了这个行为,却表示了不理解。

“拿一辆汽油机汽车的车头就能解决的事,为什么要挂上两个摩托车引擎增加重量?说到底三轮摩托也只是摩托而已。“

别看这个设计很笑话,但实际上这才是科研的常态。

在一件事物没有找到合适的路线发展前,几乎就是要不停的试错,从千万条岔路里找出一条能够行得通的,可以复制的,可以逻辑通顺解释的。

因此也不能怪他们,好在因为白杨的指导,现在的设计方案,倒是贴合实际多了。

至少是真的有三蹦子的雏形了,而且还给了白杨一个惊喜。

“电动摩托车?这个思路倒是不错。“

原本以为还会挨白杨批的几个年轻人,顿时喜上眉梢。

“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猜想,毕竟现在煤电厂的发电量已经非常高,如果我们能把这些电存储起来利用到这些载具上,至少在节能方面绝对要比纯汽油引擎高。“

这话说的倒是不错,现在因为白杨他们机器厂制造的矿山设备,全国各地的采矿量都有了大幅提升。

单单煤矿这一条,产能就提高了十倍。

据张老说今年还要在多建设几个火力发电厂,到时候会把这个任务交给建筑公社。

不过话又说回来,三蹦子之外,电车都出来了?

在龙国的发展时期中,有过三个民用载具阶段。

第一个是自行车时代,另一个就是电动自行车时代,第三个时代是全民公共载具建设,例如地铁什么的。

可以说,在不同的民用载具时代,代表了这个时代的民生建设发展。

白杨点头,“想法不错,不过有个问题,既然是电动车,那总得有装电的地方吧?相关的电池组不是还得重新设计?而且相对价格来说,怕也不便宜吧?怎么定位?“

一行人顿时哑口无言,可还是那句话,这也不能怪他们。

设计想法是正确的,但也不代表这是对的。

现在的龙国,自行车虽然也是普及到位了,但相对价格来说,一辆自行车无异于后世家庭买了一辆苏7。

而白杨搞电动摩托三轮,是为了实现短途运输,例如从村到镇,或者短途商铺进货拉人,都是一个非常好用的东西。

只不过在定位上,三轮摩托算是高档车,地位在大车队的货车与民用自行车之间。

也就是不是每个人都买得起,但有些钱或者农村公社集体出资,都能买个好几台的标准。

现在哥几个想要整的电动摩托,那就等后面国内工业化实行的差不多再说吧。

至少材料成本下降到,制造一辆自行车的成本足够低,以至于家家户户的孩子上学都可以用上的地步。

不过白杨相信,这个时代不会多远了。

甚至于,就在眼前。

……

现在是1960年三月底,全国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尾声。

在去年刚完成了龙国第一颗蘑菇弹的试射,举国都在欢庆龙国的腾飞。

原本这事儿百姓们体会并不深刻,直到一场新的建设运动即将开始。

四月份,国内开始紧锣密鼓的安排道路建设计划,将城镇主干道完善到部分农村的同时,连接到国家主干道上。

这些事由各地方进行注资和工程建设车辆租用,以成立自己的建筑公社。

而面对如此之大的缺口,领导们紧急开设了足足四条新的工程车辆生产线。

经过白杨他们机器厂研发改进的车床增设,每条生产线将会在一个月内输出超过五百台以上的工程特种车辆,三个月后初步达到每个建筑公社都有的用。

预计在今年年底,完成主干道铺设的计划。

在此期间,白杨指导生产的新式各种引擎,也开始交付各个国企厂子里建设。

特别是一些小型引擎和三轮箱车的制造也开始进行,只是这些厂子是以公私合营的方式,初步进行私企建设。

一开始只是白杨出资周厂长找人搞得这些三轮车制造工厂的建设,但之前跟白杨吃过红利的诸如可乐厂,化肥厂,电热毯厂,也都加入其中。

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国内成立少说十家三轮车建设厂,在二月末完成初步材料和车床建设,三月份开始生产,到第四月月初,上千台三轮车开始对外销售。

五月份的时候,几乎每个城镇都有了自己的建筑公社,而与之相对的三轮车,也已经开始初步铺向成为各个大型城市内。

而这些三轮车,也形成了非常有趣的经济生态链。

例如运货,例如当出租,例如变成移动小摊,等等等等。

虽然相对来说摩托车看着更拉风,也更有面子,但在实际效果上,三轮货车在使用性上确实更强。

国内的运输流通上也很快有了质的变化。

……

白杨坐在已经改名为“洛都机器研发所“的机器厂中,感慨的看着面前的报纸。

“半年的时间,就已经有这种规模,真是出乎我想象啊,但是……新到手的奖励该怎么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