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遇到正主了

钱的事搞定了,接下来就是静等梁局那边的回复。

而这期间,白杨跟几个年轻人一起研究稀土萃取工艺。

只是几个年轻人各有各的想法,吵得不可开交。

“我是更倾向于池浸的,这样至少会在不妨碍矿土开发的情况下,铁矿稀土矿都可以兼得。”

“但是你这个方式效率太低了,你还不如原地浸矿。”

“你这个方法更不可取!原地浸矿那么大体量的铁矿就不要了?”

“别扯淡了,我之前在国外看留学的时候,看到过两个理论,一个是磁体,另一个是重力。”

“你觉得我们现在国内的设备水平能达到这两个理论要求么?不现实啊!”

“但眼下我们要做的是在保证金属矿开采的同时,也要能充分利用稀土矿,顾此失彼上头也不会允许的!”

看着一伙人讨论的激烈,颇有一副要干架的样子。

但这个热火朝天的气氛,正是一个国家科研力量朝气蓬勃的发展动力。

白杨对此是很欣慰的。

事实上,虽然在座的各位都是为了稀土才聚集在一起,但他们并不是只专精于稀土。

确切说,他们都是矿物学材料学勘探学等学科的科研工作者,可以说各个都是全才,但只是相对经验不足。

只要再给他们一段发展时间,积累出足够的经验,就能在各个学科课题的科研力量上发光发热。

但问题是,单是一个开采萃取,就把一伙人讨论了两三天没结果,再这么耗下去也不是办法。

而就在这时,白杨突然发现有个年轻人一直沉默不语,又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白杨示意其他人先停下来,众人很快就停下嘴看向白杨,而白杨也看向那个沉默的年轻人。

“同志,你有什么想法?大胆说出来,没关系。”

那个年轻人就是一开始最先认出白杨的,被点到名之后,有些忙不迭的站起身。

“那个,白杨老师,倒是谈不上什么想法,就是觉得,既然我们能选的只有折中,那就看在折中的项目里我们哪个环节能投入最大力度。”

“就是不要想我们想要做什么,而是目前我们能做什么,然后再一层一层往下顺。”

白杨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年轻人受到鼓励,语调也更大了些。

“其实我们能选的不多,既然要保住铁矿,传统萃取稀土的方式就不可取了,我们能做的只有在挖出来后的矿土上做文章。”

“我们或许可以采用一种不同于国外的方式,当然也不是说直接自研,对此我有个想法,我给它取名叫串级萃取理论……”

话没说完,白杨眉头顿时一挑。

“啥玩意?”

年轻人被吓了一跳,有些慌乱的看着白杨。

“串级萃取理论……其实道理很简单,稀土矿是各类矿物总称,我们要把它的内在矿物分门别类的析出来。”

“就像是我们要拆解一个数字10,但是这个10是由3和7组成,那我们就先把这两个数字提取出来,再继续找规律,把3拆成1和2,7拆成3和4。”

话音刚落,其他人立刻说出反对想法。

“讲的很简单,但这样一层层拆下去,需要的时间精力更多。”

“是啊,首先就是要找规律,不同的纯度,那就代表回收率和串级条件之间的关系都很困难。”

“最麻烦的是,稀土矿里每一种元素的提取条件都不一样,而且还都互相有所影响,都一条一条找下来得猴年马月去?”

那个年轻人还想辩论一下,“但只要我们把规律找出来,那就能形成完整的理论条件,我们后面要是再有稀土研究者,可以根据我们的理论继续精细化,事半功倍啊!”

其他人还是不看好,“但问题是我们现在能有多少时间?怕是找到这些国内稀土矿都被采干净了!”

“我们不如先从实际出发,先用传统方式萃取,至少能运用上。”

眼看又要激烈讨论起来,白杨伸出手制止周围的人。

他抹了一把脸,看向那个提出【串级萃取理论】的年轻人。

“你姓什么?”

“白杨老师,我姓徐……”

是了。

串级萃取技术就是这位徐老师后世提出的。

但是万万没想到这会儿能碰上年轻版的。

白杨挠挠头,然后重新看向其他人。

“我认为,徐同志说的不错,只要能把串级萃取理论完善下来,都是对后世而言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先不考虑想做什么,先考虑能做什么。”

“而且现在我们时间多的是,与其在这儿不停讨论,不如先试着做一做,况且之前我也主攻过材料学,对相关矿物元素的了解也算熟悉,不见得会多花时间。”

听到白杨这么说了,其他人也只能作罢。

毕竟在场所有人里,能被钱老常常挂在嘴边的,也只有他白杨。

一声老师无愧于他。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多了,几个人在距离矿场不远的科研所里每天做研究分析。

把每一种矿的特性和对其他矿物的影响做不间断的试验。

虽然枯燥,但其实不难。

徐同志的理论已经有了雏形,何况白杨还有完整的技术理论支持。

在白杨的指导下,几个年轻人在不到一周时间,就完成了四分之一的矿物解析工作。

这进度简直用神速来形容都不夸张。

“白老师!您真是神了!怎么能知道这两种矿物元素不能统一提取的?”

“哦,之前做过材料学的实验,会降低其中一种矿物的特性。”

“那您这是做了多少实验,才能试错出这么多来!”

“记不清了,不过科学研究不就是如此么?一条条路走下去,撞到墙再返回去重走。”

一行人对白杨顿时投去仰慕的神情。

不过白杨也只是尽可能把话说漂亮,最终的完善理论他没有拿出来,毕竟人正主在这儿呢。

但其他人不这么想。

特别是正主,让自己做整理归档写理论论文时,还特意把一作的位置留给白杨。

毕竟在其他人看来,如果不是白杨,他们进度也不会这么快。

而就在这时,梁局长风尘仆仆的赶来了,告诉了白杨一个好消息和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