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这速度也太快了吧?〔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不管怎么说,从航空发动机的各项指标来看,只要成功装载在战机之上,性能肯定是要强于他们的仿制的歼5战机的。
并且有关材料的关键性技术,已经得到了突破。
结果出来之后,到底会达到何种程度,高领导甚至都有些无法想象了。
除此之外,白杨的这项研究,并未花费太多的经费,中间基本上没怎么遇到瓶颈。
在金属制作上,无论是机身材料还是发动机。
对比一架战机而言,所需要的用料都不会太贵。
“那行,我们尽量以最大的能力完成这架战机。”白杨点了点头,也没有强求。
想要制定完善的战机研究体系,也需要一个完整的部门体系和生产检测体系。
等到方案设计完成之后,下一项就是工程研制阶段。
也就是通过设计、试制与鉴定试验。
由白杨的科研小组与空军方面,共同制定设计定型试飞与试飞大纲。
等到试飞工作完成之后,剩下的就是战机的定型与生产了。
“好,这些报告我会汇报上去的,住宿方面都没问题吧。”高领导将文件收起,顺便关心了一句小组生活方面的问题。
在聂首长的指示下,科研工作人员的条件都不错。
有好东西,也都是第一时间,分配给各个科研组织人员。
“没有,我们这个条件已经是最好的了。”白杨摇头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高领导也对他们小组特别照顾了一番。
因此,白杨带着913小组来到之后,就没怎么在生活上受过苦。
“你们让我看到了赶超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准的希望,这些都是我对你们的期望。”
“而且我相信,你们不会让我失望的。”
“当然了,就是失败了也没关系,你还年轻,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高领导见白杨的表情,开口宽慰道。
要知道的是,出口毛熊的众多工业材料,可都是眼前这个年轻人研究的。
这极大的缓解了国家科研财政方面的压力。
因此对于白杨,上面也都会稍微侧重一下。
……
在方案的文件上报之后,所负责的部门都一一签了字。
913项目的设计理论计算工作,也正式步入了正轨。
钱文亮一行人更是待在研究室内,根据白杨的方案方向,开始设计战机机体模型。
经过流体力学方程,计算出大概的理论数据之后,便研制出比例的模型,用风洞模拟继续推算各项参数。
这天,又一次模型实验之后,小组成员们围绕着手中的数据开始讨论了起来。
“报告,这个是加装了平垂尾的对比模型图。”钱文亮手中拿着机体模型的面积率分布图,递了过来。
白杨接过查看了一番,可以看到,未加装平垂尾的面积率分部波线。
相比于加装了的,前段会高一些。
但很快,到了中间就凹陷下去了一大部分。
“这个是测试结果数据,在1.3马赫左右,战机的面积率似乎有些低,咱们要不要再改改。”
这时,他又拿出了一份数据,再次建议道。
“不用改,在2马赫以下,暂时都不用管。”白杨摇了摇头,坚决的说道。
米格25的气动布局,是按照2.35马赫巡航速度以上的超音速面积率修型设计的。
当速度超过2马赫以后,其机身截面分布会相当接近理想旋成体。
并且在2.5马赫以后,还会强化这一特性。
因此,在跨音速速度下,这个气动布局看起来会有着较大的波阻力。
但速度越快,米格25的波阻力,相比于许多看起来飞的快的飞机,波阻力反而更小。
在测试出了波阻力之后,白杨便拿起纸笔计算了起来。
首先带入公式,算出了总阻力系数,接着继续以28吨的重量,得出直飞情况下的升力平衡重力。
最后,直接以三马赫速度值代入,得出升力系数大概在0.13。
而后又通过翼展与翼面积,最终计算出主翼展弦比为3.2。
这些都是设计模型测试完成后,获取到的数据推算。
“尾喷口的模态设计完成了吗?”白杨在对方目瞪口呆的视线下,迅速完成了一道道计算,而后将数据结果还给了他,顺便问道。
不知是不是接受的知识太多,他的计算能力似乎也增长了不少。
以前只能依靠系统技术的知识,现在自己也能参与一些计算工作了。
“还没,根据你的设计方案,还在调试中,一周后应该可以完成。”钱文亮回过神来,连忙说道。
米格25想要拥有高速巡航的能力,就需要在发动机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一共有三个状态模式。
第一模态由电机自动控制,内径大概在945毫米,第二模态的内径则扩张到了1110毫米。
而第三模态,就是速度超过1.5马赫之后,内径达到了1170毫米,外径大概在1640毫米。
“那行,加快速度,尽快在月底完成方案设计阶段,进入工程研制阶段。”白杨查看了一下进度。
有着现成的技术图纸在脑海里,设计出来还是很快的。
主要的工作阶段,还是在研制测试阶段。
那时候,挑战的可就是试飞员的性命了。
米格25在验证机测试期间,第一次高速试飞,机体就彻底摔烂了。
当时的飞行员都没来得及跳伞。
后续试飞也出了些事故,牺牲了一两名经验丰富的试飞员。
他们现在研制出来倒是会好很多。
毕竟白杨脑海里的技术,是经过了试错摸索阶段的完善,出问题的几率并不大。
但是验证机,谁也无法保证百分百不出错,即使成熟的战机也是如此。
“月底……可以,只要一切顺利。”钱文亮大致算了下进度回答道。
不过他感觉自己的话有些多余,似乎按照白杨的要求来去实行,就很少出过问题。
这个设计与模型测试过程异常的丝滑。
不像是在研究,更像是在制作一台,技术已经成熟的战机。
钱文亮离开之后,机身冷却系统的设计师也找到了他,将模型的温度数据汇报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