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电渣重熔炉大型化研制成功(三更求订阅)
一周后,白杨再次来到了余厂长的办公室内。
“让我猜猜看,是发动机设计图绘制完成了。”
刚一进门,白杨还没说话,余厂长便率先笃定的猜测道。
白杨刚坐下的动作微顿,随即笑道:“对,你看一下。”
“一周前的设计工作就完成了,接下来我们要开展研制工作,尤其是高温合金!”
“对了,还有这个。”白杨将两份文件一起递了过去,都是接下来研制工作中所需要的材料。
“钛合金方面,可能还要从毛熊进口一些,上面看看能不能拨点钱过来。”
高温合金生产车间,在半个月前就已经正式投入生产了。
并且在获得了镍矿之后,已经生产出了一批合金,交付给了毛熊。
因此,研制所用的高温合金倒是不用愁。
剩下的钢制或者铸铁倒是不用担心了,都有自主生产的能力。
只有剩下的钛合金,还需要从毛熊那边进口。
毛熊的钛工业水平很高。
在69年的时候,甚至还生产了一台价值二十亿的,全钛的阿尔法级攻击核潜艇。
在九十年代期间,简直就是豪无人性。
就目前来说,毛熊在钛金属生产上,占据全球首列。
说到钛,白杨倒是想起了一个笑话。
大概就是毛熊一个军转民企业,开始生产钛金属超市购物车。
“钛合金确实要进口一些。”
“我这里想办法跟上面申请一下,多半是会通过的。”余厂长看了眼清单,没什么问题就答应了下来。
毛熊与龙国是同盟国关系。
尤其是前段时间,龙国还出口了高温合金给毛熊,并且派遣了技术小组,进行了冶炼技术的援助。
向其购买一些钛合金还是很容易的。
……
接下来的几天里,白杨带着科研小组的成员,从研究室搬到了车间中。
在高温合金与钛合金,还有一些特种涂料还未抵达之前,他们先让车间的师傅,开始加工钢制和铝制零件。
航空发动机各个零件的减重,对于战机性能而言,也是重中之重。
因此在精度上拥有着很高的要求。
而这就需要机床加工师傅们的技术能力了。
水割机设备加工段,白杨拿着外壳的设计图,找到了负责加工的师傅。
“柳师傅,闲着呢?”白杨走上前,递了根烟过去。
现在还只是研究阶段,因此师傅们也不是很忙。
等到发动机测试通过,并且试机成功之后,他们才会真正的忙碌起来。
“唉,是白工啊,这怎么亲自来现场了?”见到是白杨,柳师傅连忙接过了烟,尊敬的回应了一下。
他可是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可是除了李科长之外的总工程师。
听说还是四九城研究所的所长,跟他们厂长一个级别的了。
“这不是设计研究结束了,接下来就要开始按照图纸,进行研制工作了。”
“这个是引擎外壳设计图,还要麻烦柳师傅帮忙加工出来。”
“材料和精度上面都标注好了,按照上面的要求来就行。”
“若是加工方面有什么问题,一定要跟我一时间说。”白杨收回烟盒,将手里的图纸递了过去。
“我看看。”柳师傅没有直接应下来,而是打开图纸扫了一遍。
第一时间看向了厚度,要达到2.5毫米。
“没问题,你就放心的交给我吧。”见状,他心中松了口气,并保证道。
“行,那就交给师傅你了。”引擎外壳的加工,还是比较简单的。
先打造一个模具,制作出模型之后,再送入水割机内不断地切片。
将引擎外壳的加工安排下去之后,白杨又拿着叶环的零件工序找到了焊接师傅。
这个叶环类似于导流板,是引导空气进入发动机内的零件。
但要求也很高,每一个叶片的焊接误差,不能超过五毫米。
并且是由钛制成,对焊接有着很高的要求。
厂里的仓库里还是有钛的,不过是给厂里的研究用了。
余厂长在看了清单之后,便批了一些给白杨。
……
其他小组成员也同样在拿着图纸,找到了相应的加工师傅。
等到外壳和导流板,等一系列的零件完成加工之后。
高温合金与白杨要求的航空钛合金,也被送了过来。
因此,接下来要开始的就是燃油喷嘴,涡轮叶片,压气机动静叶片,中介框架……等一系列精密零件的加工。
尤其是燃油供给系统的加工,采用的环形构造。
并且配备了18个蒸发喷嘴,以便于精确喷油。
因为r15-300的极端性,可以说燃烧室是整个发动机最核心的部位。
无论是压气机,还是燃油喷射,都是为了在燃烧室内进行燃烧做工,排气冲击单级涡轮。
……
有着设计图纸精确的参数,零件加工工序的进展,并未出现太大的问题,一直在稳步推进着。
大概到七八月份就能完成研制组装了。
……
这天,白杨正在车间内查看加工进度,钱文惠突然抱着一份文件走了过来。
“白哥,三轧钢那边来消息了。”她说着,将手里的文件递了过去。
“应该是电渣重熔炉的事吧。”白杨打开文件,果然是简科长发过来的检测报告。
经过这几个月的时间,电渣重熔炉大型化研制已经成功,并且生产出了一批高温合金。
“电炉:最大变形量为30%。”
“真空感应熔炉:最大变形量为50%。”
“电渣重熔:最大变形量为90%。”
性能测试与实验时没有太大的差别。
除了高温合金之外,李科长他们还进行了模具钢的生产。
不过使用寿命是一个长期检测过程,一时间倒是无法得到结果。
但在轴承钢生产上,可以明显的检测到杂质的减少。
“小杨,大型炉的研究很成功,你这什么时候有时间回来看一下!”
“这都快过去半年了,杨厂长都怕你不回来了。”
在报告结尾,还有简厂长写的一封信。
“怎么了?”这时,来车间视察的余厂长见到白杨两人,正对着一份报告露出一番欣喜的表情,忍不住好奇的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