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战机上可以用,导弹也可以用!(二更,求月票)
轴流式压气机的成功,让科研小组成员也迸发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将进展报告,发给各个相关部门之后。
白杨带着众人,继续开展发动机接下来的设计研究工作。
有着白杨给予的概况图纸所提供思路,一组设计组的进展还是很快的。
大概又过了快一个月的时间。
经过不断的计算修改,终于是完成了r15-300发动机的总体设计。
……
当完整的图纸,平铺在巨大的工作台上之后。
科研小组的成员全都围在一起,看着他们这一个月的杰作。
然而看着这个发动机图纸,江望川等人怎么看怎么怪。
“白工……你确定这款航空发动机是装在战机上的,而不是导弹上的?”
而且之前明明是17级增压,现在改成了五级增压,增压比也随之降到了七倍。
并且中间的燃烧室巨大无比,而后面就一个单级涡轮。
这款发动机与其说是涡喷,更像是在冲压发动机前面,加了个低速下强制进气用的涡轮增压器。
整个核心机小的与巨大的燃烧室相比,简直不成比例。
愿意参与这项研究的工程师,对轴流式涡喷发动机肯定是有所了解的。
这款发动机的设计太过于极端了。
“也可以用在巡航导弹上。”
白杨认真的点了点头,毕竟r15-300发动机,本就是从巡航导弹发动机改进而来,原本是要用在重型侦察机上的。
但为了应对黑鸟,毛熊硬是想办法改进装进了截击机上。
r15-300发动机与黑鸟的j58相比,并算不上真正的变循环涡轮基组合冲压发动机。
内部并未设置旁路通道,但却设置了可调进气道。
一般来说,战机如果速度太快,即使风车状态下的压气机和涡轮转子,也可能会因为超转而损毁。
或因为进气减速增压过快、滞留温度过高而导致发动机超温。
常规的涡喷发动机,即使是涡扇发动机,在接近m3的时候,都会出现热管理问题。
也可以看成是发动机极限工况。
超音速冲压工况下,发动机推力将会不可控。
基本上所有采用冲压、或者类似模态进行高速飞行的飞机,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冲压发动机的进气量,完全来自战机自身速度所产生的冲压效应,也就是进气量与发动机燃油量并不互相关联。
而在高空中,也就代表稀薄的空气下,阻力很小。
战机无法完成快速减速,进气流量也不会随之明显降低,从而与发动机燃烧工况偏移。
为此,甚至需要拉攻角产生额外的阻力。
……
听到白杨的话,众人一脸的问号。
啊?他们不是在研究的发动机不是用在战机上的吗?
“这台发动机的设计,我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战机突破到三马赫,作为我国第一架截击机。”
“后面设计的深度节流和寿命延长,可以保证飞机有较大的航程。”
“还有电子状态调节器,可以限制发动机的功率。”白杨指了指其他几项设计,解释了一下。
虽说这台发动机寿命不长,容易损坏。
甚至加速一次回来就会报废。
但比起飞行员,这点损失并不算什么。
而且在这个战机普遍处于亚音速的机动情况下,三马赫超音速,完全是降维打击了。
“三马赫!?”听到这话,众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们来之前,最大的希望也就突破亚音速,达到超音速水准就行了。
没想到白杨的目标竟是超过3马赫。
“若是真能达到三马赫,我们国家也没有任何机身结构材料能够承受的啊。”
“飞机可不是导弹,巨大的高温与冲击下,多半会解体。”江望川此时说出了问题所在。
白杨虽然研制出了高温合金,但不可能用在机身上。
而钛合金方面,就更不用多说了。
“那就先改一改用在巡航导弹上也行,而且机身结构材料方面,我也在研究,已经有苗头了。”
白杨当然清楚这点,不过这点对于他来说压根就不是问题。
况且还可以先放到导弹上用。
tu-121巡航导弹就是这款发动机用的,可以以每小时2775公里的速度,在离地五万米的高度飞行,用以突破鹰酱的防空系统。
应用在巡航导弹上的r15超高功率发动机,甚至可以全钢制。
听到这话,江望川有些失神的看着这台发动机设计图,一时无言。
好家伙,这电子调节器成了限制器了。
把内部的高温合金换成钢制,把电子调节器等电子设备去除,不要寿命和深流!
还真可能用在巡航导弹引擎上了。
那这样算下来,等机身材料研制成功之后,是不是相当于将飞行员绑在一台导弹上飞了。
那画面太美,他有些不敢看。
不愧是在毛熊留过学的……他心中再次感叹了一句。
……
“好了,这两天大家针对设计图各方面的数据都复查一遍,看看是否有什么问题。”
“等检查完了,没问题之后,咱们就开始下一步的研制工作。”白杨起身拍了拍手,将众人从失神中拉了回来。
“没问题!”
白杨的这项设计,在他们的眼中无疑是非常大胆的。
但就是这奇特的设计,反而没让他们感到太离谱。
因此,他们也开始期待,期待着这台发动机被研制出来后的性能,推力能够达到何种程度。
并且也如同白杨所说,就是用不到战机上,也可以应用在巡航导弹上。
无论如何,他们这次的研究,都会对龙国航天军工做出极大的贡献。
科研小组的成员,在听完白杨的话之后。
体内再次涌出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而白杨也没闲着,开始进行电路布局方面的设计。
r15-300发动机本身,就是一台非常极端的高空超巡特化发动机。
走的就是高空超音速发动机的最典型路线。
也就是低静压比,高空气流。
通过简化压气机,并减少静压比来避免高速下,压气机所产生的过大阻力,通过冲压来弥补总压比的不足。
因此米格25进气程序上,在抵达高空时,最主要的依靠不再是压气机增压,而是空气流量。
米格25的版本也有很多。
不只是截击机。
面对不同的用途,发动机和电子设备也都会进行相应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