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 章 初露锋芒17

    两个孩子的出生,给乔家带来了巨大的欢喜,整个乔家都沉浸在喜悦的情绪之中。

    和乔家交好的人得到消息后,第一天就陆陆续续上门送礼恭贺了。

    连茶楼里表演话剧的董文宣等人,也都纷纷准备了并不是特别值钱,但都很有新意的小东西送过来表达心意。

    李承巍更不用说,当天专门跑来乔家守着乔楠生完孩子后,第一天就又带了几车东西过来,还有帝后给两个小孙孙想了很久的名字。

    房间中。

    李承巍看着两个小外甥,真是稀罕得不行。

    一般情况下刚生下来的孩子,大多数都会又红又皱,其实不太好看,都要养个几天,五官张开了才真正可爱。

    但乔楠这俩孩子不知道是基因过于优秀,还是胎里养得太好,总之俩孩子刚生下来,就是白白胖胖的,五官很是清晰。

    尤其是弟弟,因为是个哥儿,相貌要柔和些,更是漂亮得不像话。

    不难想象俩孩子将来长大后,哥哥是如何的英俊神武,弟弟是如何的俊美非凡……

    李承巍知道自己这辈子不会再有孩子了,看着两个跟自己血缘关系无比亲近的外甥,就仿佛有种在看自己孩子一般。

    那软软的小手,肉嘟嘟的小腿,还有懵懂好奇的大眼睛,真是让他喜欢得不行。

    李承巍一边小心翼翼抓着孩子的小手逗弄,一边看向乔楠和俞州高兴地询问,

    “这俩孩子长得可真好,起名字了没?”

    他这般询问,乔楠和俞州就猜到他想做什么了,给孩子起名是个大事,尤其是在讲究规矩的古代。

    为了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没有意外的话,小辈们的大名,基本都是由长辈来亲自取的,两人心里早做好了准备。

    乔楠直接摇头笑,“大名还没有起,小名起了。哥哥叫大宝,弟弟叫小宝,我一弟三弟给起的……”

    说起孩子的小名,乔楠和俞州到现在还有些哭笑不得。

    之前孩子在肚子里的时候,温哥儿和乔云文两个小舅就强烈的要求,争取到了给外甥起小舅名的权利,然后就此开始冥思苦想。

    乔楠对此很欣慰。

    俞州也兴致勃勃,想看俩小舅子会给他儿子想个什么好名字出来。

    结果。

    俩小舅子就是起名废,绞尽脑汁想了几个月,竟然给他儿子起了个“大金、小银”出来。

    俞州当时就被雷得外焦里嫩,俩小舅子怕不是西游记听多了,当他儿子金角银角大王呢!

    偏偏两人还严肃的表示,这样招财。

    俞州:……

    那咋不直接叫来钱呢?

    俞州实在不想将来面对儿子控诉,在俩小舅子幽怨的目光中,坚决驳回,逼着两人重新想一个。

    两个起名废兄弟没办法,又苦恼的想了大半天,俞州也艰难的选了大半天,最终在一堆奇葩的小名中,选定了大宝小宝。

    普通是普通了点,但好歹是个正常的。

    李承巍听完乔家两个弟弟的‘丰功伟绩’,也是捂着肚子大笑不已,笑完后便期待地争取道,

    “俞兄,不知我可否有幸为这俩孩子起个名?”

    俞州自然不会拒绝,拱手回道,“能够李兄赐名,是他们的福气。”

    乔楠也笑着点点头。

    得到两人首肯后,李承巍脸上露出喜色,立刻作出思考模样,半晌后才缓缓道,

    “这俩孩子生下来便与寻常婴孩不同,长得白胖漂亮,眼眸机灵活泼,都说天上麒麟儿,地下状元郎……如此,不如哥哥就叫乔辰麒,弟弟就叫乔辰麟吧。”

    俞州好奇,“辰是哪个辰?”

    李承巍微笑解释,“星辰的辰,望俩孩子平安顺遂长大,将来如星辰耀眼。”

    如果乔楠不知道自己身世,说不定还真信了这个解释,但在知道真相的情况下,就很难不猜到俩孩子名字的真正含义了。

    辰字,又通地支的第五位,属龙。

    帝后这是在暗戳戳向天下宣布自己有两个小龙孙啊。

    乔楠和俞州对视一眼。

    乔楠笑容无奈又喜悦答应,“此名甚好,那便就叫这个吧。”

    俩孩子名字就此确定。

    —

    李承巍高兴的回宫复命,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帝后一人,又跟帝后形容了下两个孩子长得是多么地好,小手小脚又是多么有劲儿。

    把帝后一人笑得乐不可支,也更想亲眼看看小孙孙到底是什么模样。

    于是。

    忍了又忍的帝后一人,最终还是没忍住,在乔楠生产大半个月后,又找机会溜出宫,悄悄来到了乔家。

    当亲眼看见襁褓里俩孩子的模样,帝后一人眼眶当场就红了。

    像,真是太像了。

    俩孩子五官长得更像乔楠,现在的模样,自然也就和乔楠小时候差不多,看到两个小孙孙,帝后一人就觉得仿佛看见了当年的儿子。

    甄后君握着俩孩子的手,满脸都是笑,“长得真好,这小手也是真有劲儿,跟楠哥儿你真像。”

    或许是因为血缘的关系,两个孩子对帝后一人也很亲近,睁得大大的眼睛里满是好奇。

    一边伸手去抓帝后的手指,一边咯咯地开心笑。

    面对外孙的亲近,文德帝更是欢喜不已,他是身居高位的皇帝,身上天然就带着股威严之气。

    小孩子天生敏感,因此,文德帝现在不是没有其他孙子孙女,但那些孩子都不太敢靠近他,一个个到了他面前就吓得跟鹌鹑似的。

    就连襁褓里的孩子,被他这个皇爷爷抱一下就哭得震天响,活像他是什么洪水猛兽般……

    让文德帝又气又郁闷,气他们李氏铁骑打江山,一群皇室儿女竟如此胆小!

    又郁闷自己是不是真的太凶了,以至于孙子孙女们愣是不敢接近他。

    但现在。

    文德帝不纠结自我怀疑了。

    他确定了,那些皇子皇孙怕他,根本就不是他的问题,就是那些儿孙胆子太小,没有继承到他们李家人骨子里的勇武。

    看看他六儿的孩子,这不就不怕他吗?还特别亲近他呢!

    文德帝抓着两孙子软软的小手,真是稀罕得不行,很想把孩子抱起来,但又害怕自己粗手粗脚伤着孩子。

    乔楠看出帝后一人的眼馋,便主动提议,

    “大宝小宝好像很喜欢黎叔你们,黎叔、郑叔要不要抱抱他们?”

    竟然还有这种好事。

    帝后一人眼睛都亮了,当即毫不犹豫点头,“好!”

    然后一人抱起一个。

    大宝小宝胆子也是真的大,被腾空抱起来后半点都不害怕,还笑得咯咯的,双手双脚不停地挥舞踢动,似乎觉得这样很好玩。

    喜得帝后一人抱着好半天都舍不得撒手。

    乔楠满心温暖的看着爷孙四人相处。

    待两个孩子玩累要睡了,帝后才依依不舍把孩子交给奶娘带下去。

    甄后君看着乔楠红润的脸打趣笑,

    “楠哥儿气色很不错,看来州小子把你照顾是好。我听家中小辈们说,州小子还跑去找御医学药膳,说是要回来亲自做给你吃,楠哥儿可尝了?味道如何?”

    乔楠闻言脸红又幸福。

    其实俞州的很多举动,放在现代也不算什么特别稀奇的事,这世上渣男多,但好男人也不少。

    俞州总是惦记着夫郎的安全,惦记着每天怎么让怀孕的夫郎心情好些,惦记着亲自做吃食给夫郎投喂等等这些,在现代真的很正常。

    可放在以男子为天,大男子主义非常严重的古代。

    俞州这样的……简直就是奇葩!

    就连同样对夫郎娘子疼爱有加的贺元柏几人,都忍不住经常在私下里感叹,俞兄的夫夫感情,当真是世间罕有。

    文德帝心中甚慰,又和乔楠聊了一会儿家常琐事,这才试探询问,

    “楠哥儿如今孩子平安落地,想来州小子也能够放心了在外拼搏了,不知接下来州小子有什么打算,可有需要黎叔帮忙之处?”

    至于这个在什么地方帮忙,就不用明说了,无非就是官场升迁调职而已。

    翰林院的确是个好地方,正所谓非翰林不入内阁,没有在翰林院走过一遭的官员,几乎是不可能爬到朝廷最顶端的。

    乔楠不知文德帝心中打算,看到父亲如此提携自己的爱人,心中真的是复杂难言,有酸涩,但更多的还是幸福。

    两位爹爹想补偿他,他也想回报两位爹爹。

    因此,乔楠倒也没有客气,直接把俞州的打算去户部的事情,跟帝后简单说了一遍。

    文德帝有些诧异,“州小子想去户部?可我瞧他在工造上很是有些天分,为何不先去工部历练?”

    甄后君也有些疑惑。

    他和陛下都已经商量过了,先送俞州去工部积攒资历,毕竟俞州在工匠方面能力卓越,会更好在朝中立足。

    乔楠解释,“子琸在工造方面确实有天赋,但如果没有足够的银财支持,他再有能力,也不可能凭空造物。”

    “子琸说,户部尚书非陛下所属,他不想自己弄出来的东西,把别人喂肥了,子琸只想为朝廷效力,不想参与那些争斗。”

    当然最重要的是,谁让户部尚书盯上了他们家,他们不拿廖尚书开刀杀鸡儆猴,以后俞州还怎么在朝中混下去。

    不过,先掌控户部也确实是必须的。

    乔楠看向文德帝浅笑道,“虽说世人都说铜臭,但也有句话叫做,有钱才好办事。”

    “州小子当真有信心?”

    文德帝闻言,眼中闪过喜悦追问。

    他何尝不明白银子的重要,只是过去十几年景朝一直在恢复生息,国库根本丰盈不起来,一直都干巴巴的。

    廖尚书并非他心腹,但他却把户部交给对方管着,自然不是傻。

    还不是因为廖夫人娘家是大纸商,家底厚得很,他指望着国库空虚时逼着廖尚书为保官位,掏银子给他填国库,将人当猪养着。

    否则没有银子的国库让自己人管,不是自讨苦吃么。

    看着文德帝喜悦的模样,乔楠为能够帮到父亲而高兴,但也不好透露更多了。

    最后。

    乔楠只能道,“子琸从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即便失败了,子琸如今也不过弱冠出头而已,我也会帮他的。”

    年轻就代表有着无数东山再起的机会。

    文德帝点头笑,“楠哥儿说得是,年轻人就要勇敢些,想做什么便去尝试,不要怕……”

    帝后一人能够出来的时间有限,聊了大半天后两人就要走了。

    实在舍不得孙子,临走时,帝后一人又跑去看了看熟睡的孩子后,才不舍的离开。

    晚上,乔楠把文德帝的试探跟俞州说了。

    俞州抱着乔楠连亲了好几口,才叹道,

    “难怪就赵立轩那性格,当初也能爬到那么高的位置,像你爹这样捧,只要不是个傻子,哪有不出头的。”

    这世上从来都不缺人才,只是缺少让人才发挥的舞台而已。

    感叹后,俞州又亲了亲自己俩儿子,才点着俩孩子的鼻子哈哈笑,

    “你们俩小子可真是鬼机灵,小不点大就知道抱大腿了,以后有皇爷爷撑腰,你们怕不是要日天日地了。”

    乔楠:……

    夫君别以为他是古代人就听不懂了,他现在可懂现代知识了。

    乔楠赶紧把俩儿子耳朵捂住,没好气道,“不许胡说!”

    大宝、小宝也好似听懂了般,当场就一起在俞州身上尿了,然后发出“咯咯”的响亮笑声。

    真是撒野得很。

    “两个小坏蛋……”

    俞州嘴上笑骂,倒也不嫌弃俩儿子,还凑过去在俩孩子脸上各重重亲了一口。

    他和卿卿的孩子真是怎么都爱不够。

    *******

    之前文德帝一直没有启用俞州,除了想多观察下俞州的心性,就是想让他多陪陪儿子,让乔楠在怀孕期间不那么辛苦。

    如今孩子落地,文德帝也就不准备再让哥婿闲着。

    于是很快,俞州施展拳脚的机会就来了。

    景朝的上朝规定,是三日一次大朝会,平日都是小朝会。

    小朝会只能五品及五品以上的官员参加;

    大朝会则则不少品级较低的官员就能参加了,只不过后者官位越小,站位也就最后面,基本都插不上什么嘴,就是来走过场的。

    俞州是翰林院正七品的编撰,是可以参加大朝会的。

    这天大朝会上。

    文德帝在处理完臣子们的上奏后,提起了边疆士兵的供给。

    因为文德帝当初是亲自上过战场的人,对于兵将方面十分重视,朝中的大臣们不管是谁,都不敢往军费上伸爪子,所以军饷并没什么问题。

    但军饷不会少,其他方面就不好说了,由于国库不够丰盈,每年士兵们的冬日御寒,夏日消暑的待遇供给,都是让人头痛的事情。

    今年的天气马上又要热了,文德帝此刻提起边疆士兵们的消暑供给,朝臣们并不意外。

    就是……

    今年陛下胃口有点大,竟然要拿五十万两给边疆士兵做消暑之用!

    不过,要银子是户部的问题,其他五部尚书全都没说话,这跟他们无关,他们只需要老实站在旁边就好。

    而户部这边。

    户部的几个官员听到五十万两银子,一个个当时脸就绿了。

    五十万两银子国库倒不是拿不出来,但国库的银子都是用在刀刃上的,每年收完税钱后,国库的银子都会做一个预计消耗,每笔钱都是提前分好待用的。

    往年给边疆士兵准备的消暑费用,也就是十万两,今年陛下竟然要五十万两,他们上哪里掏去?

    陛下这是存心又为难他们嘛!

    没错,就是又。

    因为文德帝可不是什么性格温和的帝王,每次找他们户部拿钱,都是满足不了要求,就直接撤职换人,换到能够给他解决事情的人为止。

    当然,文德帝每次要银子,也不是毫无底线的狮子大张口,都是能够让户部人自己想办法东拼西凑,最后给凑足的数量。

    户部的人虽然每次都很恼火皇帝的无赖行为,但为了保住官位,也只能努力想办法完成任务。

    毕竟银子和官位,当然是官位更重要!

    不过,往日遇到这种事情都有廖尚书主持大局,分配凑银子的数额,齐心协力完成任务,现在廖尚书停职在家反省,户部之中相互争斗,各自不服对方。

    此刻谁敢站出来应答?万一应下了皇帝的吩咐,回头户部其他人不配合,那五十万两银子岂不是得自己一个人出。

    因此,文德帝的话说出来好半天,户部都没有一个官员敢上前应声,一个个缩着脖子恨不得自己原地消失。

    见此。

    文德帝当即不悦生气道,“户部,朕问你们话呢,一个个都哑巴了?五十万两什么时候能拨出来,刘侍郎,张侍郎,你们来说!”

    廖尚书不在,户部目前最大的官,就是左右两位侍郎了,他们被点名并不奇怪。

    只是两人现在一点都不想被点名,因为差事实在太难办了。

    两人不敢托大,这差事他们真的接不了,只能顶着皇帝不悦的脸色,磕头表示,

    “陛下,户部去年税收只有一千万两,至今早已消耗不剩多少,今年税收还没有收上来,实在拿不出五十万两了,往年边疆消暑银钱,都只有十万两……”

    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即便两人想保官位,也有心无力。

    又不是谁都像廖尚书一样,有个强横的妻子娘家帮助,又压制得住户部众人一起分担压力。

    果不其然。

    文德帝顿时发怒,“没有银子你们不会想办法吗?朕让你当官,给你们荣华富贵,是让你们给朕解决事情,不是让你们尸位素餐的!”

    “没有银子就怪国库,就给朕喊穷,如此你们和府宅之中的管家有何区别?为何不想办法帮朕丰盈国库?区区五十万两都拿不出来,朕要你们有何用?”

    文德帝把户部的官员给劈头盖脸骂了一顿。

    这话很不中听,但确实不是蛮不讲理,户部只知道节流抱怨国库空虚,从不知想办法开源,每次要钱都百般喊穷,上位者能不生气才怪。

    但……道理是这个道理,开源却也不是那么好开的。

    至少目前户部中,还没有出现能够想出开源办法的人才,一个个跪在地上不停地摸汗,任由皇帝大骂就是不敢出声。

    其余大臣则是老神在在站在旁边高高挂起,反正事不关己。

    就这样骂了一会儿。

    文德帝情绪才平复下来些,暂时没有像往常那般用撤职来威胁户部的人咬牙办差,而是环视整个朝堂道,

    “各位爱卿对此可有何良策?”

    众大臣:……

    良策是不可能有良策的,唯一的良策就是自掏腰包填国库。

    但他们又不是户部的官员,凭啥帮户部解决麻烦?

    文德帝看到众臣反应有些气闷,可也早猜情况,这些个朝臣不是走中庸之道,就是不见好处不上前的主儿。一个个不能帮他解决麻烦 还怪他经常换官员冷血无情 真是一群混账。

    好在他今日也没指望这些人。

    文德帝环视众臣后 继续装作略带怒意的开口

    “不过是给边疆士兵五十万两的消暑之银这偌大的朝堂 难道就没有一个人能够帮朕分担解忧吗?”

    “杨阁老 杜阁老 许太傅……你们也都没有办法吗?!”

    朝中几个举足轻重的大臣一一被点名。

    但这些人也不接差事 纷纷跪下道 “陛下恕罪 臣等无能……”

    五十万两而已 大家肯定是有办法解决的 可前提是文德帝得拿点好处 有利可图才行。

    而少部分想帮皇帝分担解忧的清正忠臣 一时间也没想到什么好办法。

    偌大的大殿就这样再次陷入安静沉默。

    直到。

    站在大殿后面的低品级官员之中 突然有人站了出来 朗声道

    “陛下 臣有筹银之法 臣愿帮陛下分担解忧。”

    众朝臣闻言 赶紧循声看过去 想看看到底是哪个冤大头 竟然愿意掏自己腰包帮朝廷填国库。

    户部的官员更是激动地伸脖子去看 暗道今日走了什么好运 竟然有人主动帮他们背锅。

    而翰林院的官员们 则呆滞地望着刚从他们队伍中走出去的俞州 下巴都快跌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