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7开始海冰玉

第2187章 真疯了

娄松江觉得自己真的疯了。

不少人说易飞是个疯子,自己跟着他混,也开始疯起来。

去年十月份初,在港城那帮人的接风宴席上。

易飞言外之意让他们申请资金加贷款,把厂子重新改建和增加设备,以适合丽飞公司加工的要求,承诺和他们长期合作。

丽飞公司的部分产品将有他们代工。

几个人回去一商量,那就干吧。

林儒山看着平时不吭不哈,也是个胆子大的,真的是能贷多少贷多少啊,好像贷了不用还一样。

当然,国营企业做事,尤其是这种大事,肯定得上报上级领导的。

工业署哪敢做主啊。

就上报市里。

没想到市里大力支持,帮着他们跑贷款。

临东市银行没额度,就跑省里,甚至跑到外省去。

他和刑志东各贷了两千来万。

加上相关部门的一些拨款。

厂子的大门、围墙都拆了,建新的。

办公楼、厂房从里到外都进行了装修,厂区也进行了绿化。

他愣时花了两百多万美金从国外引进一条年产一百台的电热水壶生产线。

又买了不少设备把电热油汀的产量提高到一百万台每年。

当然。

他的计算方法都是三班倒的算法。

小太阳电热风扇的加车也进行了改造。

赵总帮着买了大量的进口加工设备,其中从东苏那边搞来不少精密机床,有七八成新,还有全新的,他居然是用丽飞的蘑菇罐头换来的。

精密机械厂和机械厂的加工精度大大提高。

现在厂子也改造完了,钱也花完了,

他当了十来年的厂长,都没有花钱这么爽过,反正就是买买买。

疯狂过后,厂子就负债两千万了,每年还有利息。

易飞要是不行了。

他跟着倒霉。

除了丽飞公司的活,厂里的其它活挣的钱能养住工厂就不错。

哪有钱还银行。

“娄厂长,你就放心吧。”

易飞笑道:“如果非得让我说的话,丽飞公司89年一年赚他十个亿如何?”

仅仅丽飞公司赚这些钱可能有些困难。

如果加上其它公司应该问题不大吧。

加上方希箬那边,那就更没法说。

妈妈说,到时候她只撤走她的本金。

也就是她原来在股市的钱和半年前投入的二十亿,二十亿赚的钱和准备做空赚的钱都归易飞。

如果这样算的话。

明年年底到后年年初,理论上讲,他至少能挣几十亿美金。

种种迹象表明,东瀛国不会有什么变故。

陈如平笑道:“按小易总的一惯作风,就是比较低调,如果再翻几倍的话,小易总虽然还不能说富可抵国,但抵上我们临东市没问题。”

整个临东一年收入才有多少。

易飞说的可是赚这么多钱。

不是说的丽飞公司一年的生产总值。

哪怕他说的不像今年有所保守的话,也是个吓人的数据。

他一个人的公司产值都抵上半个临东市了。

换谁当府长都得把他当香饽饽。

他一年纳税都得多少啊。

比临东其它工厂交税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

易飞笑道:“陈叔叔,我这次真的没有低调,十个亿只是我的期望值,其实营业收入能达到这个数也不错。”

净利润十个亿的话,光靠丽飞公司和青江集团、三方集团就有点玄了。

毕竟目前人的购买力还是有限的。

过了年,看来得准备把保健品做起来。

那玩意能在短期内达到百亿的产值。

而且利润极高。

某某口服液就是一糖水,过几年还能产值达到几百亿。

实在令人不可想象。

现在的人有这么关心健康?

二十多年后,都没有现在这么疯狂。

娄松江说道:“别管你营入十个亿还是净利润十个亿,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

虽然热水器的配价已经不在精密机械厂加工,但电热油汀和小太阳以及电热水壶卖的都不错,贷款都是五年和十年期的,利息也不高,他根本不用着急。

改建后的精密机械厂如果三班倒的话。

电热油汀的年产量能达到上百万台,哪怕一台赚十块钱,两年也就把贷款还上了。

就是不知道丽飞的电热油汀能不能每年卖到一百万台。

理论上问题不大。

刑志东笑道:“我贷款也不比你少,有小易总在,怕什么啊。”

如果不是易飞。

他们也跑不来这么多贷款。

银行能给他们放款,正是有丽

飞公司的背书。

不是易飞,他也不敢贷那么多钱。

机械厂原来有四个分厂,以前效益最不好的就是总厂。

总厂没有自己的产品,也就是有活就加工点,没活就算,分厂也有自己的加工车间,活基本也不用总厂加工。

正因为效益不好。

总厂才车间合并,把五六车间租给了赵秋城。

现在地皮已经到了丽飞公司的名下。

厂子本来就是属于市府的,地皮给谁当然是市府说了算。

他和老林也不会有意见。

工人有意见?那是没有用的。

现在四分厂被易飞承包了。

二分厂和三分厂的矿山机械和食品、环保机械在赵总贸易公司的帮助下有所起色。

一分厂被林良带走了部分的技术骨干。

但易飞对他们的产品重新进了优化。

倒是影响也不大。

拖后腿的总厂现在也算是有了产品,虽然是代加工的,但效益也上来了。

刑志东觉得现在模式特别适合国营企业。

国营企业干活认真起来的话还是可以。

也不缺乏技术工人。

但要说到跑市场就是外行了,以前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是计划好的。

那用人自己去跑啊。

现在就挺好,他们就赚个最拿手的加工费。

最不擅长的交给易飞去做。

不就是有些贷款嘛。

又没有装进自己的腰包,工厂设备在那呢,怕什么啊。

这次大采购中。

他和林儒山一分钱的好处也没拿。

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他俩一点后顾之忧都没有,要钱干什么啊。

其它相关部门也都没有好处,所有设备都是经过秋城贸易公司采购的,包括进口设备,价格非常透明。

赵总表示,为了支持临东经济建设,秋城贸易公司只收了2%的管理费。

谁还敢还中间拿钱。

赵总还把他东苏那边倒腾来的精密机床半卖半送给了机械厂和精密机械厂。

进一步提升了两个厂的加工能力。

市府把这次采购当做范本通报。

可以说他和娄松江大大露脸。

董文昌说道:“我倒是想贷些款,可是我不知道干什么啊。”

机械厂自不必说。

可以给丽飞公司加工产品。

包装厂给丽飞公司加工包装用品。

甚至食品厂都可以根据易飞的提议改善产品的口味、包装等。

他们的效益非常不错。

赵总把大量的食品、衣服运到东苏,换回来钢材、设备。

钢才送到青江无缝钢管厂做原料,加工后再高价卖出,或者用来建设丽飞公司的工厂。

他们日用化工厂怎么办?

章氏化工一期工程建的就是日用化工厂,产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日用产品,和临东日用化工厂有冲突。

易飞总不能帮他们发展起来,给章氏化工找一个竞争对手。

搁谁也不会干啊。

易飞挠挠头,“董厂长,实在对不住,你这边还真的不好办,我不可能把章氏的产品拿给你们来做,章氏化工是我弟弟的,我更不能擅自做主,而你们又是国营企业,也不能随便更改产品方向,我只能给你提个建议,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改变包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价格优势去占领一些市场份额。”

虽然日用化工厂也可以做代加工。

至少这两年还不太现实。

他们倒是可以改成生产一些化工原料。

章氏也不可能在日常化工中全生产链生产。

他们生产的原料哪怕就章氏化工一家采购,日子就过得挺好。

可是他是市属企业,产品目前还是有规划的,不是说转产就转产的。

再过几年还差不多。

再说,他们厂的大学生被抽调到丽飞化妆品厂不少。

想一下子转产,恐怕也有些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