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你想他利息,他要你本金!

“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沈志祥振振有词;“我问你,你们海关一年收入多少?”

李淏小眼睛乱转,狠了狠心伸出三根手指;“一年有三十万两。”

沈志祥道;“我们北洋帮你们管理海关,每年保底关税一百万两。咱们可以写在条约里,达不到这个数,我们北洋给你补齐。”

“一百万?”李淏惊得目瞪口呆,一百万两可是翻了三倍呀!这可能吗?

旁边崔元珍说话了;“殿下,如今的海关掌握在两班手里。他们上下其手,交给朝廷的不到一半。我们请北洋来管,既能够大幅增加收入,又能够削弱两班实力。天下利出一孔,则王上稳如泰山。民心要防,官绅更要防啊!”

这几句话醍醐灌顶,完全把李淏镇住了!

历来百姓造反,如果没有官绅资助领导,很少有成功的。防民重在防官。

百姓们富足了,哪怕民智渐开,对王权的冲击也是缓慢无力的。

可如果官绅富强了,他们对权力的贪婪是难以遏制的。

只是片刻时间,李淏就想通了。不过他还想讨价还价,多占点便宜。

李淏哭丧着脸;“话虽这样说,可是若全无主权,寡人无法对臣民交代。要不这样吧,西海岸和济州岛完全开放,东海岸还是本王自行管理,如何?”

沈志祥有些生气;“你还讨价还价。这事我做不了主,不如你跟我一块回仁川,面见东王殿下。”

“不不不!”李淏吓慌了,急忙摆手。

沈志祥鄙视他;“你怕什么?东王殿下宅心仁厚,不会为难你的。”

李淏连连摆手;“小王还是不去了。我在汉城还有好多事情,不要给东王添麻烦了。还是劳烦沈大爷,来回传递消息吧。”

沈志祥道;“你当我们都是闲人嘛。东王殿下日理万机,能在海边等你谈来谈去?你不去海边,难道要我们北洋军来汉城吗?”

“别别别!”李淏吓慌了,连连摆手。北洋军兵强马壮,要是来到汉城,他的王位都不稳啊!

李淏连连作揖,脸上挤出假笑;“沈大爷,小王何德何能,怎敢劳动东王大驾。”

“不要推三阻四了!”沈志祥提高嗓门;“今天就把条约签了吧。王爷,我奉劝你一句,见好就收,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李淏慌了,脸都白了;“沈大爷息怒,息怒啊!”他连连鞠躬,一副三孙子模样。

崔元珍上前拉住李淏;“王上,当断不断,必受其乱。顺势而为,福缘不浅。”

李淏看了看沈志祥,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

唉!李淏叹了口气;“那好吧。孤王明日朝会,说明条约事宜。只是有一点,孤王对臣民百姓,只说是为国为民,自主开放。还望沈大爷和北洋不要乱说,维护小王脸面。”

沈志祥高兴了;“那是当然的。这份条约留下来做个参考。到时你们按照这个起草文本,按照你们的面子来,只要实质不变,随你们怎么说。”他把条约塞给李淏。

李淏把条约攥在手里,说道;“想要收回海关,两班肯定有许多大臣出来反对。他们在海关和水军中有不少亲属,就怕他们群情激愤,多生事端。”

哼!沈志祥冷笑;“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随我们出征的三千人,已经是你们朝鲜水军主力。只要他们不捣乱,其他都没问题。”

李淏道;“就是怕他们捣乱啊!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你们把海关收了,他们没有油水,肯定心有不甘。”

哈哈哈……沈志祥忽然大笑。

哈哈哈…崔元珍跟着笑了。

李淏不明所以,一脸茫然;“你们笑什么?军国大事,可不是开玩笑的!”

崔元珍笑道;“王上多虑了。之前咱们西岸水军,大多破衣烂衫,军饷匮乏。他们随东王殿下到了日本后,吃好的,穿好的,还有不少零花钱。”

李淏心里一惊;“军饷由我发放,东王殿下又给钱了?”

崔元珍道;“东王殿下没有给咱水师发军饷,只是给了一些零花钱。大战过后,论功行赏。咱朝鲜水师表现不俗,每人都有赏银。少的几十两,多的上百两。好多兄弟都娶了日本媳妇。”

“啊?……”李淏张着嘴巴,目瞪口呆。他原本是想租借兵力,从中赚一笔。没想到李建安釜底抽薪,竟然大量撒钱收买人心。

你想要别人的利息,别人想要你的本金啊!

李建安太坏了!太缺德了!

李淏慌了,急忙追问;“水师营的兄弟们,知道军饷被我截留吗?”

崔元珍为难,看了一眼沈志祥;“这个,好像都知道了。”

“糟了!糟了!”李淏气得直拍手,他看了沈志祥一眼,就知道这货不是好人。

沈志祥笑道;“以后你们仁川水师的事情,你就不要操心了。这些金子你就留着吧,发不发其实也一样。你只需照顾好水师营的家属,免得多生事端才好。”

唉!李淏气得直跺脚,真的欲哭无泪。自已的智商根本不是沈志祥的对手,更别说李建安了。

李淏有种被人玩弄的感觉,自已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呢,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这时候,一个大太监走过来,躬身向李淏禀报;“王上,已经点清了,正好5000两。”

李淏看着几箱黄金,忽然觉得不香了。

次日一早,李淏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国事。

两班文武得知日本惨败,无不惊骇。《江户条约》的内容,更是让满朝文武目瞪口呆。

那么庞大的日本竟然被几千人征服了,简直不可思议。

李淏说起开放市场和海关,遭到守旧派大臣激烈反对。有些大臣更是拿出祖宗家法,以死相逼。

不过这些都是没用的,什么也挡不住时代的洪流。

大多数大臣还是开明的,开放已经在所难免。主动开放会有一些坏处,更多的是好处。要是被武力打开国门,坏处会扩大十倍,好处也会大打折扣。

最后,李淏颁布诏书,打开国门,拥抱世界。

七月九日,沈志祥代表北洋与朝鲜签订《仁川条约》